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现实路径探究

2019-01-31王昀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实路径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新时代要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始终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四个现实路径:教育宣传、典型示范、校本课程开设、德育活动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现实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路径应立足于“大众化、具体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始终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内在认同是关键环节。当前学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可从四个现实路径出发:教育宣传、典型示范、校本课程开设、德育活动保障。

一、 教育宣传

教育宣传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要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上熟知,理论上认知,情感上认同,行动上引领。

(一) 内容上熟知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学校要求每个学生熟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再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时处处展现,为深入人心塑造良好的氛围。

(二) 理论认知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由一个内在的信念转化为现实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理论认知的推动。理论上认知通过主题班会讲解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涵、意义、要求,让学生在理念上有清晰的认知。先有思想上的“信”,才能有行动上的“行”。只有空洞的说教,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更不可能付诸行动。

(三) 情感上认同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催化剂

情感上的认同,让学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空洞的内容附着上有血有肉的灵魂和人物。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才能真正地接受和认同。

学校通过鲜活的人物和事迹“现身说法”。利用校园广播站和宣传栏,讲解和张贴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人物和事迹,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直观地感受美德的力量,让学生在感动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情感的渲染中达到价值认同。

(四) 行动上引领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纲要

行动上引领就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给予学生具体的行为指导,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给予具体的行为要求。通过全校大会、主题班会让践行要求深入人心,切实可行。

二、 典型示范

典型示范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具体的事例感染学生,能够对践行核心价值观起到榜样示范、价值引领、激励促进的作用,激发正能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典型示范就是在学生中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模范。从学生中选取典型事迹和人物,做成宣传牌进行展览,让学生有迹可循,有样可学。人物来自生活,生活鲜活、真实可信,事迹感人、催人奋进。核心价值观只有深入到学生中间,才能获得广泛的价值认同,真正发挥出其价值引领的作用。

三、 校本课程开设

校本课程开设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育全过程的有效方法。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才能真正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能够改变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學生的个体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参加相应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课程具有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指导性,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能够生动具体地融入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

四、 德育活动保障

德育活动保障是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能靠强制性的手段来实现,重点在于宣传和教育,关键在于个人的践行。除了要通过道德教化,还必须实践强化,才能最终实现价值固化的目标。

实践要以学生活动作为载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进行国旗下讲话的专题演讲活动,在学生中埋下了核心价值观的信念的种子,让它在日后的教育浇灌及实践活动的培养下发芽、成长、开花、结果。

开展学雷锋当志愿者活动,由学校联系社区,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里进行学雷锋活动。给老人打扫房间、做饭、表演节目。用行动引领学生,让友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通过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有效地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总之,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主阵地,任重而道远。从四个现实路径出发,有计划地从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动具体地融入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才能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9):122-124.

[2]周正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6):15-17.

[3]李建华,严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7):20-27.

[4]张飞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9(4):12-14.

作者简介:

王昀,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现实路径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互联网+出版”的现实路径及发展前景研究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与培育路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国家审计职业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