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探究

2019-01-31张振丽

考试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摘 要: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深度学习的达成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策略来推进,分别从教师引导能力提升修炼、教学设计进行全面拟定、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生成、多元组织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策略,共同推进深度学习的达成。深度学习是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路径,设计真实性、合作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选择持续评价、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通过培养路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培养路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简单重复”“生搬硬套”“机械训练”等浅层次学习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召唤深度学习,肤浅化学习的困境抑制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难以达成。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时代发展需要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深度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学习者通过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将自己学习中的感悟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迁移与融合,进行了知识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从而提升了学习者的综合学习能力,最终满足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度学习的价值从中得以体现,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实问题解决的紧迫性,都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深度学习能力来实现。面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亟待于深度学习活动的推进。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不得不选择深度学习为学生的未来铺路。

二、 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深度学习不能只凭借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达到,还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活动来进行支撑与推动。深度教学理论在实际课堂之中对教师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学习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探索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推进深度学习的达成。

(一) 教师引导能力提升修炼

课堂教学是动态系统建构与引导相统一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文本,还要拓展内容,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研读文本,教师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挖掘实践点,营造拓展空间,增强课堂活力,实现语文素养的深度发展。教师适度的引导才能显现学生的主体性,深入学习课堂,还要有良好的引导艺术。比如,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学习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对新知的主动建构;可以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理解与掌握;可以聚焦思维或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向较高思维层次迈进。

(二) 教学设计进行全面拟定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构建互动开放的课堂,让语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深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使教学过程精彩纷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苏州园林》教学为例,课堂导入巧妙设计,欣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配以优美的语言,学生沉浸于美景之中。适时引入课题,观看苏州园林景点视频,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美的享受。抓住“图画美”这个总特征为主线,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讲究”,再从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处来具体说明这总特点的。通过设计“我来当导游”活动环节,为游客介绍苏州园林的美,既简化了教学步骤,又优化了教学内容。学生将客观感受应用到学习中,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智慧生成

新课程,新理念,语文教学迎接新挑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感知感悟反思碰撞,在课堂实践中生成智慧。教师设计问题精当,学生就能深入思考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持续发展。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为例,通过围绕于勒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让学生进行梳理式阅读,概括本文情节。针对学生概括的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内容,我设计这样问题:“赶于勒”为什么以插叙方式安排?人物相遇为什么要安排船上呢?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交流讨论明确,以插叙方式安排,能够使情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而安排船上相遇,则是给人物亮相提供了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达到讽刺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文章构思精美,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四) 多元组织教学评价

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和学生的深度学习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教学评价是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评价是真实性的评价,也是持续性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等功能。评价标准应是多样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评价;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是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还可以是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体态语辅助评价等。评价统一标准对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学生评价要求也不一样,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优等生则需要赞誉鞭策,中等生则需要肯定激励,学困生则需要宽容鼓舞。关注学生的发展,实施分层次评价,体现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三、 学生深度学习的培养路径

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的路径达成,深度学习的价值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养成,有待于深度学习活动的推进。深度学习培养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设计真实性、合作性、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深度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吸引学生认知投入和情感参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为了重构学习过程,学习任务可以从真实性、合作性、选择性、挑战性方面进行设计。真实性方面,是指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体验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建构过程;合作性方面,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互助性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和谐发展;选择性方面,是指学习不具有强制性,提倡学生“让我用自己的方式来爱你”,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挑战性方面,是指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开拓思路、勇于实践,从而推动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的基本维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课改的六字箴言。自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没有自主就没有学习的真正发生,合作与探究是自主学习的高级阶段。学生素养的提高,关键还是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敢于发表看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 選择持续评价、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

深度学习的结果评价,不以获取知识多少为标准,而以学生思维实践能力提升为标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持续评价、及时反馈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强化课堂学习深度与效度。深度学习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以《安塞腰鼓》教学为例,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导入后,让学生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并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又以“安塞腰鼓美”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各小组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争当小组发言代表。有学生提出将文章改成诗来朗读的想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大家都赞同这种改法。教师也肯定了这个想法很有创意,让学生按这种形式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教师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

综上所述,这几点关于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及培养路径,有助于我们推动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关于深度学习,我们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有待探索,积极投身教学实践,追求深度学习的梦想,用智慧去探寻……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2]刘丽丽.我们如何进行深度学习?[J].福建教育,2017(3).

[3]曾家延,董泽华.学生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2017,14(4):59-67.

作者简介:

张振丽,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将口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