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9-01-31
中国摄协第六期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第三期中青年摄影人才培养工程培训班在京举办
2018年11月29日,由中国文联人事部支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教育培训部承办的第六期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训工程培训班和第三期全国中青年摄影人才库培训班在京召开。60名中青年文艺人才和30名来自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摄影学员分别开启为期8天和10天的培训。
中青年摄影人才培训班、少数民族摄影人才培训班是中国摄协培训工作的传统项目。从往届培训班中走出了诸多优秀人才,对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摄影工作的推动和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教授陈宇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刘宇主持。
郑更生在讲话中指出,优秀文艺人才是文艺事业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要求,对摄影工作者开展普遍、深入和具备专业水准的教育培训,是中国摄影艺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同时,郑更生在讲话中对学员们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自己在摄影艺术上的更大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自身摄影专业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补短板、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成为摄影业务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三是将培训中吸收到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己的实践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提升,用学习成果切实带动工作的发展。四是扩大眼界、广交朋友,丰富自己的思想,打开自己的思路,未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自己。
开班仪式后,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陈宇飞以《中国现代化变迁与文化自信》为题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期间,根据中青年摄影人才和少数民族摄影人才的不同需求,不同方向的业务课程陆续开讲,既有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也涉及摄影创作、摄影实践、摄影史、图片编辑等。
纪录片《像场:中国摄影进行时访谈》发布
2018年11月底,一部对当下中国摄影生态发问并尝试得到不同答案的纪录片《像场:中国摄影进行时访谈》在业内引起了关注。学物理出身的“70后”摄影爱好者张滇自2017年8月始,以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此片。
“摄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从事摄影的人过得怎么样?”“社会价值与个人表达孰轻孰重?”“如何看待社会纪实摄影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之间的种种讨论?”“各种比赛、评选能否作为评判作品的标准?”“中国摄影有怎样的圈子文化?”张滇将这些问题抛给了职业摄影师、业余摄影爱好者、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图片编辑、出版人、摄影教育工作者、活动组织者、画廊运营者等46位摄影相关人士。这些受访者大多活跃在当下中国摄影领域的一线,對自身工作和行业现状有着真挚的思考。受访者在阐述自我的同时,与影片中不同时空的他人隔空对话。他们的观点或契合,或错位;或互为补充,或各自对立,一定程度反映着当下中国摄影生态及其背后话语争辩的丰富与多样性。纪录片亦试图以此引导观看者展开更为具体而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