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理模式优化与实践创新的分析

2019-01-31刘文飞江西大恒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监理工程项目项目管理

文/刘文飞 江西大恒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建筑工程项目监理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对其工作开展模式进行研究,是实现工作模式优化,开展创新实践的基础。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此项工作加以重视。

1、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监理是监理单位在接受项目法人委托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而开展的,是对建筑工程实施的监督和管理;而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单位在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后,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开展,是对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全过程或部分阶段的管理和服务。虽然,在作业内容方面二者存在一定的重叠性,但是建筑工程监理和管理仍有较大区别,监理单位代表着项目法人的利益,需为其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在职能和职责方面无法与项目管理单位相比。不过,基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建筑行业发展需求,工程监理向着工程管理发展已成必然。当前,工程监理行业发展较为繁荣,截止到2018年底,市场上共有191 个综合资质企业,年涨幅约15.06%;3677 个甲级资质企业,年涨幅4.2%;3502 个乙级资质企业,年涨幅11.78%;1013 个丙级资质企业,年涨幅-8.49%;还有10 个事务所资质企业,年涨幅150%。而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已经超过百万,正式聘用人员占据从业总人数的68.93%,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总人数的80.63%。

2、推进监理模式优化的创新实践方法

2.1 影响监理模式优化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影响监理工作质量和监理模式优化的因素众多,其中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最为紧要。首先,工程监理缺乏对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单位都是出资方,所以其对监理工作的干预力度较大,极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这就导致建设单位常常绕过监理单位作业。其次,工程监理中缺乏专业性强的人才。基于监理工作的业务范围、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当前工程监理费用的收取标准并不合理。尤其是低价竞标的出现进一步压缩了监理费用的收取标准,这就导致许多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且具有高职称、高水平和高智能的人才不愿意加入这一行业,使得相关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最后,监理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三控、二管、一协调”是当前工程监理单位的职责,但是由于许多监理单位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核心竞争力层面出现不足,导致企业无法履行这些职责,进而使得监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监理模式也得不到优化。

2.2 监理模式创新优化方法

监理模式的有效性是保障保障工程监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基础。同时,在市场环境和作业要求不断变化的当下,推进监理模式优化也成为了监理企业工作的重点。不过,为了能真正确保监理模式得到优化,就必须提升其先进性和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寻求创新性的优化方法。

2.2.1 搭建动态化监管平台

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管,是监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不过,大部分的工程项目都存在施工周期长、任务重且变数大的问题,所以在项目监管环节颇具难度,现行的工程项目监理模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搭建动态化监管平台,实现对项目实施的全面性监管,为合理开展工程项目监理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工程项目的电子动态监管平台,可以实现对原有的点对点业务交流管理模式的优化,解决因建筑工程节点多、工序杂且管理机构丰富而带来的监管困难问题,为实现监理模式优化做好铺垫。在传统的点对点联系管理模式下,业主、总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材料单位、检测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仅存在一对一的业务往来和联系,这种模式既费时也费力,十分不利于管理优化。所以,监理工作人员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借助于资源整合与业务融合制定新的管理模式。比如,以监理信息化项目监管平台,实现对业主、总包、咨询、监理、材料、检测和施工环节的整体监管,使该平台与各工作部门形成一对多的监管模式,进而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为实现信息即时共享和问题沟通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管理平台,监理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回去有关于工程实施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第一实践发现工程的质量或安全问题,并且借助于平台完成各部门通报,为找出问题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和开展追责工作提供便利。此外,为了保证动态化监管平台作用的切实发挥,所有参建单位的高层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到平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发挥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和履职能力,保障信息传递、方案落实、责任分配以及成本管理等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对各单位、岗位和工序环节的综合性管理,实现项目监理模式的优化以及工作成效的提升。

2.2.2 再造监理流程

当前,工程项目监理流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致使其实际效用受到影响。所以,在推进监理模式优化的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创新性角度出发,对监理流程进行梳理,提高其作业流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比如,基于当前的监理工作开展需求,实现流程再造,以构建科学、实用的流程,提升监理工作的质量。

在此环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先捋顺开展监理工作必备的环节,明确当前的监理工作流程。目前,以组建监理部门为始,至合同终止为终,监理工作的开展全程需要经历22 个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贯穿工程始终,所以在管理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为了能实现监理流程的有效再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个流程的开展目的和要求,并且从整体出发实现流程的更合理规划。比如,基于工程监管平台思维,实现监理流程优化,将原有的22 个工作流程压缩到5 个,以最为便捷的工作方式和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实现监理模式优化,推进监理工作质量提升。为了保证监理流程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经过合理压缩可以以开展监理部门组建、监理规划编制、监管平台构建、监理工作评估验收和合同终止五步作业来实现工程监理流程的再造。以上5 个环节的作业内容足以覆盖监理工作的业务范畴,也能够满足监理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而实现监理模式的创新性优化。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工作在不断朝着项目管理工作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推进监理模式优化势在必行。而在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监理模式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养成创新性思维,并从搭建动态化监管平台、实现监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开展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监理工程项目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