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中的问题探寻
——以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调研数据为参考的观察
2019-01-31康宁
康 宁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一、中小学影视教育政策推行进程
国家对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历经二十几年的政策推行、教育实践,如运用优秀影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立“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加强和改进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就已非常重视青少年电影教育的功能与实践,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于1993年联合发布《关于运用优秀影片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在新时期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围绕教育内容,根据不同的时期和形势,选择影片片目,并以映后的活动深化影片的教育功能。
3年后,教育部、文化部、广电部联合成立“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协调与指导“优秀影片在全国中小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并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2008年6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务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1]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推进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制定了具体要求,提出要“将影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优秀影片的育人功能;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影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影视教育提供保障”。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自2017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为促进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制定的。该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健康成长的电影,并采取措施支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费观看,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由此,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进入了法制化阶段。
2018年12月25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2]更加重视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较为深入地对推行中小学影视教育提出了具体举措。《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推行要利用优秀影片去开展;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普及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建立基本的工作机制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及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有效的观影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等,较之之前的政策文件更全面更具体,也更具操作性和指向性。
25年来的政策推进,国内确实出现了一些示范性较强的地区性教育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比如,山东淄博教委中小学影视文化课题组组长魏耕祥所负责的“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研究与实验”在1996年便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多年来魏耕祥带领课题组成员致力于中小学影视文化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验调研,尝试将其规划成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形成了完整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教程、教材及理论,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学术专著,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理论及实践开拓了思路,积累了实践经验。
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陆续开展的学生观影活动,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市中小学就采取对学生每学期收取50元观影费的方式,将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电影和思想道德教育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3]356
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的中小学采取的极其有限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自发放任式接受、校本课程质量参差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敷衍与应付的尴尬局面,而最易实现的校园影视活动则更是被动式缺席,中小学影视教育仍处于“地基”建构阶段。
时至今日,国内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最大问题仍旧是,青少年对于影视作品的盲目跟风、渴望认知又缺乏判断,而中小学影视教育又存在滞后敷衍等情形。
二、青少年对影视作品的自发放任式接受
影视是对青少年产生影响较大的一种媒介。爱因斯坦在写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曾说:“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4]随着国内电影电视业的迅猛发展,影视已成为重要社会文化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屏、电视屏、手机屏等建构的多屏环境,已经不断地笼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像已成为司空见惯并且不可逃避的信息符号。[5]当我们被无数的屏幕围绕,其影响自然亦愈加广泛深刻。
青少年处于形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长时期,日常行为、认知方式、观念意识无一不受到影视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对电影故事的游戏化再现,影片中任务的角色扮演,对明星言谈举止和生活趣味的崇拜与模仿,等等”。[6]
更易被忽略然而却更严重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如此密集地接触影视,但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有限的认知储备实际上无法满足他们应对影视作品所必需的辨识能力,他们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累积自发地对其所接触到的影视作品进行认知、理解和吸收,因此其往往处于“直观而被动接收”的境况。很大程度上,他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是来源于大众媒介的信息推广。而能够形成社会想象和社会议题、引起学生广泛关注的,除了每一时段的“大片”和娱乐明星的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对于学习,他们的态度是解构的,对于电影,他们是全盘接受的,且各种题材和“口味”都来者不拒。[3]362这种看起来自由多元,实则“自发放任式”接收电影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风险:他们更易被表象的绚丽浮华所捕获,更多的关注电影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在缺少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电影更丰富的价值被忽略。自然状态下中小学接受影视文化的鲜明倾向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对异类影视片的过渡偏爱;影视青春偶像的严重错位;异类片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破坏性影响;自然观赏动画片的“快餐效应”制约了优秀动画片的观赏效果。[7]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于2017年10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电影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当下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北京地区的中学生①对电影兴趣浓厚,在有效样本中,有超过25%的人去影院看过最新上映的电影。但其选择影片的依据较为多元,媒体报道、欣赏娱乐休闲、影片获奖知名度高、热点话题、朋友推荐等原因占比较为平均,尚未形成对影片的有效判断与认知;北京地区的小学生②最近看过的影片大多为院线近期热映影片,接受调查的学生主要依据欣赏、娱乐、消闲和兴趣来选择观看影片,较少学生因为课程要求去观看电影。学生的观影方式中,去影院观看占到75%,超过了网络渠道,可见其电影消费投入相对较高。
天津地区的中学生③对电影较有兴趣,所看多为热映或者曾经热映的经典影片,选择观影的主要原因是兴趣和欣赏、娱乐、消闲,占比70%,50%的学生只有在喜欢的电影上映时才会去观看,每个月都会观影的仅占14%,40%的学生选择寒暑假观看;天津地区的小学生④对电影兴趣浓厚,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看过最新影片,他们选择影院、电视来欣赏电影,其选择观影的主要原因是兴趣。
河北地区的中学生⑤最近看过的电影,排在前两位的是《战狼2》和《天才枪手》,其列举的影片基本为近期热映电影,包括《羞羞的铁拳》《敦刻尔克》《空天猎》《相亲相爱》等。学生选择电影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兴趣、朋友推荐及欣赏娱乐,基本不会因为课程要求和获取知识而选择某一部电影;河北的小学生⑥最近看过的电影基本为正在或者原先热映的电影,大致为《战狼2》《羞羞的铁拳》《美人鱼》《闪光少女》等,选择电影的主要原因为个人兴趣、朋友推荐、欣赏娱乐,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看电影是因为媒体报道和热点话题,大多数人只在喜欢的电影上映时才会选择观看,少数人会保持只有寒暑假才看电影或者两个月看一次电影。
可见,媒体报道和兴趣、娱乐、消闲仍是当下青少年选择观看影片的首要原因,他们所喜欢的也是热映的、流行的,具有动作性、故事性的影片。如何选取有益的影片,对青少年选片进行干预和指导,是当下中小学电影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校本课程的敷衍“在场”
在国家二十几年推行中小学电影教育的进程中,很多中小学教育机构陆续响应号召,开始设置影视方面的校本课程。只是,这样的课程大多流于形式,作为一种“正统教学”之外的“娱乐辅助”,更或者说是我们在“寓教于乐”上所选择的最佳方式。然而,对于电影本身,常识的普及和电影内容的文化阅读及剖析,并没有深入,更加没有作为一种深层观察的考量。[3]357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推行困难,主要受到两个重要方面的制约,一是校本课程的教师素质;二是教育实施学校目前所能提供的课程安排。
影视课程教师素质是校本课程能否高效推进的决定性因素,其自身的影视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落地和效果。以京津冀三地中小学校本影视课程任课教师为例,基本都没接受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参加过电影制作、摄制的教师比例也较少,参加过影视相关的电影节活动的教师则更少。
据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教育研究中心对京津冀地区电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北京地区中学影视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学培训,只是将影视作为授课手段,且多采用作品鉴赏的方式,以片段放映或者映后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选择观看的影片70%取决于媒体报道。35%的教师参加过影片摄制,25%的教师参加过相关电影节活动。北京地区小学94.12%教师并未参加或者摄制过影片,88.24%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电影节活动。
天津地区的中学教师基本没有参加过相关的教学培训,80%没有参加过或者摄制过相关影片,80%没有参加过电影节相关活动;天津的小学教师中,86.44%没有参加过或者摄制过相关影片,94.92%没有参加过与电影相关的活动。
河北地区92.31%的中学教师从未参加过或者摄制过相关影片(故事片、宣传片含微电影、广告等等)的拍摄,受访教师中,96.15%的教师未参加过相关电影节活动。河北地区小学所有被调研的教师均未参加过或者摄制过相关影片,同样也没有参加过影视的相关活动。
完善教育过程链条各个部分的有效实施是中小学电影教育实施的保障。而影视课程作为游离于中小学教学系统外的存在,目前仍无法从根本上对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产生实质上的改变。校本课程设置的欠缺是当下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进过程中最严重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影视教育推行的成效。
中小学电影教育课程体系指的是,以处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在相关电影教育思想、少儿心理学、德育美育等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区分主次、深浅加以排列组合,使课程各要素在动态教育学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8]
当下的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课程体系仍在建设中,尚未形成从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到教学队伍的完整架构。一部分中小学尚未开设影视校本课程,影视只作为一种辅助其他科目教学的手段存在,一部分已经开设影视校本课程的学校,教学手段单一、教材及授课大纲欠缺,多由本校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代课,无法真正实现影视教育的教学目标。
北京地区中学⑦的影视相关课程有45%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设的,且有一半的影视校本课程没有教材。参与调查的教师有80%在授课时会采用影视手段,这些影视课程超过半数都是进行作品鉴赏,其他的主要是进行影视文化和专业技能培养。这些课程的教授环节主要是片段播放或观看后讨论。电影实践方面,7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电影拍摄活动,81%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电影节相关活动。北京地区小学61.76%的学校⑧没有开设影视校本课程,有35.29%的学校的影视相关课程是用来辅助语文教学,其次是辅助美育课程(音乐、美术等)。67.7%的老师讲授课程时会采用影视手段。开设影视类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为片段播放,完全没有参加影视拍摄基地的教学环节。北京地区小学的美育较为完善,但影视类课程推进较为滞后。在那些开设影视校本课程的学校中,超过六成的教学内容是作品赏析,主要的教学环节是观看影片,只有9%的学校在教学中融入了扩展游戏如模仿表演等。总体而言,北京地区小学影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学校也面临设备缺乏、影视相关活动开展较少的问题。
天津地区中学⑨开设影视类课程的大部分是为了辅助音乐美术和其他的课程,70%的老师会选择运用影视手段来进行授课,实现影视教学。影视大部分作为教学手段辅助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只有15.25%的中学开设了影视校本课程,课程以作品鉴赏和影视文化为主,课程教学环节以片段播放或者整部影片播放为主。开设的年级以高一年级和初一年级为主。学校对于开设影视类课程的影片60%为片段播放和整部影片播放,六成的学校已拥有了自己的课程书籍。总之,天津地区的中学电影教育有待加强,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的社团可以培养学生对电影的浓厚兴趣,且需求量较大,目前中学电影教育仍无法满足学生所需。
天津地区小学⑩对于电影教育方面,影视类校本课程的开设还是以辅助美育课程为主,但所占的比例也很少。54.24%的学校已经开设两年以上的美育课程,但61.02%的学校还没有开设影视校本课程,已开设两年以上的仅占10.17%。影视类的课程主要是片段播放或者整部影片播放,以作品鉴赏为主。美育课程的教师多为本校主讲老师,且72.88%没有教材。天津地区小学生93.02%未参加过影片摄制过程,93.02%的学生未接触过电影相关活动。天津地区小学生对于影视兴趣相对浓厚,需求量较大。
河北地区中学电影教育开展的情况较为滞后,受访教师所在的学校中,影视教学主要是用以辅助其他学科教学,只有19.23%的学校开设了影视校本课程,影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作品鉴赏,而且教学环节较为单一,主要方式为播放整部影片或者片段播放,观看后讨论等。开设辅助美育课程(音乐、美术等)两年以上的仅占13.46%。总体而言,河北地区电影教育比较滞后,开设影视课程的学校较少,学校影视设备较为缺乏,影视主要只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存在。
河北地区小学在其工作的学校影视相关课程主要用以辅助教学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等),45%的学校并没有开设影视类校本课程,开设课程的90%都依靠播放整部影片或者片段播放来教授课程,形式较为单一。河北地区小学影视教育程度较低,影视仅仅是作为辅助其他科目教学的工具,学校所组织的影视相关活动和社团数量较少,课程设置和师资背景也尚不能满足影视教育的相关条件。
四、影视活动被动式“缺席”
通过影视活动来提升认知能力、实现影视教育功能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受到教学任务和升学指标控制的中小学往往在组织影视活动方面较为松散,不成规模,有的甚至干脆不组织此类活动。影视校园活动在京津冀地区呈现出被动式“缺席”的局面。
北京地区的中学基本都会组织观影活动,但65%的教师表示学校组织观影没有规律,15%的教师表示学校并没有组织过观影。对于学生拍摄,65%的教师表示学校会提供影视拍摄设备,10%的教师表示学校不会提供相关设备。仅有一半的学校设有影视相关社团。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学校有“电影社”和“电视剧中的化学”之类的电影社团。3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组织过观影活动。关于所在学校是否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未提供的有40%,不知道的有24.21%,提供但需要付费的占2.11%。
北京地区的小学生中参加过影片相关摄制活动(故事片、宣传片含微电影、广告等)的只占12%,参加过电影节相关活动的也仅占12%。总体来看,北京地区小学生电影消费投入相对较高,但现实中参与影视实践与相关活动的机会较少。另外,有44.1%的学校组织过集体观影但没有规律。受访学校中近八成没有影视相关学生社团,可以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的学校占到27%,有相关学生社团的占17.76%。
天津地区的中学生83.33%未参加过影片相关的摄制活动,仅有8.77%的学生参加过电影节等相关活动。仅有15%的学校能给学生提供拍摄设备,拥有影视相关学生社团的比例仅占20%。天津地区的中学69.3%的学校没有组织过看电影,定期组织的仅占5.26%,剩下的有组织过但没有规律。85%的学生不知道或认为学校未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59.65%的学校开设了影视相关社团,包括DV社团、成长剧社、生涯剧社、戏剧社、电影社、看电影社团等。
天津地区的小学70.76%组织过观影,但并不规律;从未组织过观影活动的占13.29%。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的仅占5.65%。只有12.96%的小学设有影视相关的学生社团,社团名字如小小故事社团、梦工厂、动漫配音、小影院、英语剧社等。
河北地区的中学48.08%的学校从未组织过看电影,34.62%的学校组织过,但没有规律,只有17.31%的学校定期(每年一到两次)组织观影活动。能够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给学生使用的学校只占25%,88.46%的学校没有影视相关社团。
河北地区的小学70%没有校本课教材,65%的学校组织过看电影,但没有规律,35%从未组织过观影活动。95%的学校不会提供影视拍摄设备(照相机、摄影机等)给学生使用,5%的学校不知道学校是否提供。河北的小学没有影视相关的学生社团。
五、结 语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很早就说过“电影是教育的工具”,这也是关于电影教育工具论的最早且被引用最广的说法。2012年荷兰便有专家展开了对于“教室电影的研究”,不仅将电影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同时还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影片类型,论述其理论、特征、应用方法及技术变革等。[9]相较而言,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家已经意识到在中小学推行电影教育的重要性,但影视文化的教育仍任重而道远。唯有在根本上解决了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指定等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全面地推进青少年影视教育。从社会的总体架构来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影视文化知识的普及,同样是全民影视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是影视这样一个时代媒体在社会最基础层面上的自我救赎。
注释:
①北京地区调研的中学有21所,包括人大附中、清华附中、101中学、中关村中学、西城外国语、密云新农村中学等,共收到有效问卷95份。
②北京地区涉及到的小学共20多所,跨越朝阳、西城、海淀、丰台、大兴等各区,包括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双馨实验小学、清华附小、黑芝麻胡同小学、大兴二小等,共收到有效问卷428份。
③天津地区涉及到的中学包括:南开中学、静海一中、瀛海学校、天津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汉沽五中、民族中学、实验学校、新华中学、付村中学等,共收到有效问卷114份。
④天津地区涉及到的小学包括:河畔小学、双港小学、大港油田小学、塘沽浙江路小学、实验小学、西青村大任庄小学,共收到有效问卷301份。
⑤河北地区涉及到的中学共有11所,包括三利中学、新乐一中、沧州一中、保定师范附属中学等普通市级中学,也包括邯郸市成安县第二中学等县级中学,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64份。
⑥河北地区涉及到的小学有23所,包括保师附小、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石家庄东风西路小学、石家庄草场街小学、解放街小学、北新街小学、外国语小学、石家庄新石小学、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小学、裕华西路小学、石家庄柏林南路小学、西关北街小学、石家庄友谊大街小学、孝德小学、石家庄第四小学、石家庄建明小学等学校,共收到有效问卷240份。
⑦北京地区涉及到的中学共有13所,包括北京市文汇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北京市第六十五中、中关村中学等,共收到问卷20份,授课教师涉及语文、政治、英语、物理、美术、历史、数学。
⑧北京地区涉及到的小学有6所,包括北京双馨实验学校、万泉小学、黑芝麻胡同小学、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清华附小和大兴区少年宫。收到有效问卷34份。调研对象在学校主讲课程为语文,其次是数学和美术,且存在有教师兼任两门及两门以上课程的情况。
⑨天津中学调查了天津育华中学、西青中学、四十三中、付村中学、新华中学、七十八中、大港九中、八十二中等多个学校的情况,覆盖面较广,共收到20份有效问卷。
⑩天津地区共收到59份调查问卷,涵盖的学校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大任庄小学、津南区双港小学、西青区小南河中心小学、大寺小学、鞍山道小学和平区耀华小学、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南区小学、河畔小学、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以及岳阳道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