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影视教育的历史使命与实施路径

2019-01-31

关键词:师资影视青少年

周 星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071005)

2019年春节档期电影最大的收获,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片新高地”的《流浪地球》引发的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为中国电影所做出的贡献不仅仅体现于票房上,导演郭帆说希望《流浪地球》能给青少年埋下想象力的种子。[1]

基于当下的网络时代,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能够呼应时代给予青少年希望,这也正是电影价值的体现所在。如今以影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在文化消费中已成为主流,影视文化与青少年文化生活密不可分,青少年之影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青少年而言,他们仍处于教育启蒙阶段,面对五彩斑斓的视觉信息,影视的多元化与两面性既可以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也可以使其迷失价值观;而且我国传统教育一直是沿袭文字媒介方式,我们所倡导的影视素质教育对传统教育可谓是较大冲击,随着两者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要想让影视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国家的层面高度重视影视的教育作用、影视的文化感染价值以及影视作为新时代精神生存意义。令人欣慰的是,2018年底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2]在文件发布之后的2019年初,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中心倡导,并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单位,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影像透视时代生活,少年熏染影视文化——贯彻落实两部委文件,强化青少年影视教育精神”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相关专家参与热议青少年影视教育这一宏观命题。这是全国首个研究机构对该红头文件进行的呼应与探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象征着广大学者对于青少年影视教育的重视。

当前,世界上对于青少年影视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共识,比如“欧盟在‘多元一体’的思想指引下注重对青少年普及电影教育”。[3]以法国电影教育为例,其电影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职业教育不必多言,主要是面向电影产业培养专业的电影人才,而通识教育是从幼儿教育开始一直贯穿至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体系,着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对于我国来说,目前针对青少年的影视教育仍尚未成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亟待加强。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青少年影视教育在过往并未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二是没有更多的良策和措施来改变当前的现状。此时青少年的影视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并出台专门的文件加以改进督促,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义。对于两部委文件,相关专家学者需要认真研讨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精神与意义,从而推动我国青少年影视教育的改进发展。像中小学的影视作品到底指的是什么,什么作品需要限制青少年观赏,什么年龄阶段青少年才是适合影视教育的对象,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应怎样设置课程内容,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影视素养,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等等。就目前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而言,完善青少年影视教育仍是一条很长的道路。

从理论和现状上来讲,我们当务之急是应该先提出一个适合中小学生观摩的影视作品的标准,并考虑如何让我们理想中的中小学生影视作品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我们也应当在践行文件的基础上理性思考是否将这些影视作品分层次,并从深度上解读文件精神;从分类上确认作品的适应性,在实践上提出一些更好的实施方略,以达到实现3~5年之内普及中小学课堂的影视指导教材的目标。[2]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直接影响青少年影视教育的成果,因此开始实施教师培训也是真正实现影视之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我们的初衷就是顺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不仅要从理论上进行论证,还要就如何实施达成目标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随着中央部委文件出台以及全国影视专家跟进研讨,我们应该思考影视教育向下延伸还能做些什么。青少年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要想青少年影视教育迎来新局面,每个人都应该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更重要的是在呼应推动的同时引起舆论界的关注。

一、青少年影视基础教育的条件

“当今青少年是在电影、电视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4]因此对视觉文化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们的影像应能透视时代生活,呈现丰富多彩的主流生活形态中体现价值观的内容。而青少年透过其影像能更好地认知生活,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时代的特色。

(一)关系再认识

理解影像和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前提是需要认识到影像对于青春生活和对青少年成长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对特定成长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具有两重性。客观而言,我们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影像作品既不多,也并不完美,即便有一些专门为青少年制作的影片,在内涵和内容上仍存在着各种缺陷。特别是在动画类的作品中,不是有幼稚化和市场化倾向,就是在价值观和审美引导上有失偏颇。同时,有些打着为青少年年龄段创作的作品,未必有益于青少年情感接受,不能满足国家民族和价值观的要求。当下,既能很好地适应青少年身心需要,又具备强烈时代特色,且能和整个学校教育及人生成长相得益彰的创作少之又少,而这也正是我们遭遇的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问题。恰恰是中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影像作品,他们是影像作品天然的受众群体这一点无可回避。反过来看,影像作品对于青少年而言,具有更自觉更容易地促发他们展望生活理想和舒畅身心的作用,对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与扩大视野也都有积极作用。由此而论,影像作品已经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这正是中央文件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强化影视意识,要求影视作品进校园的最重要的意义。

(二)适应性探讨

什么样的影像作品适合于青少年需要细细辨析。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屈就所谓的青少年生理心理阶段的,主观认定某种作品适应某种对象。这样的出发点固然很好,但现在看起来只专注一面即所谓的适应年龄段和心理需要,却时常忽略青少年真正需要的复杂性,提供的所谓的纯洁性教育性作品反而不受欢迎。影像如果不能满足向上的心理需要,没有给予更高的精神提升,就没有价值。我们需要认识到的关键是:青少年恰恰是要更好的培育锻造,因此需要激发精神;影视作品更应是情感抚慰和熏染的作品,相互投合才能获得效应。因此,优秀的影视作品具有折射生活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渗透进更为美好的精神内涵的作用。影视作品实际上是以现代科技支撑的方式,以视听诱惑的方式让青少年自然接受,而感染教化是形象自然地感召接近来提升、熏染,进而提高精神世界,不是俯就低端,更不是硬性区隔社会生活的现实去教育。影视艺术是依赖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青少年教育是对精神的养育和升华,而不是一种温柔的呵护和限制。实际上,青少年的影视作品固然不能过早呈现超越身心的成人接受的画面,但要持续不断地给予一种端正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类理想与成长永远要遇到的挫折观念,突破痛苦去创造美好世界的渴望,那么一个成人积极的价值观和美好的人类价值观,一种人类奋斗所要实现的价值观就要以孩子所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这就是影视艺术对青少年教育特别重要的东西。我们也应纠正俯就儿童唯恐出格,而循规蹈矩的平庸作品肯定不能得到青少年欢迎的片面认知。

(三)系统性意义

两部委发布此类文件,也说明青少年的影视教育势在必行。但是提供青少年什么样的作品,采取什么方式来实施,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国家发布过许多批针对中小学生的影像作品的目录,自然也是斟酌过什么样的影像作品是适宜他们观看的。要以此为基础,在系统的及新的观念上提出不仅于此的示范作品。所谓新的观念即取舍艺术价值观体现的好作品,增添更丰富美好生活的作品,包括针对现实中已经不同于以往观念和环境下的创作指向,即网络时代的孩子对于影像自由择取的扩大,谨小慎微的指定性创作是不是过于狭隘和保守,并且实际上一些普泛性的成人世界所追求的优秀激励性创作也极具观赏意义。比如近年出现的《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等,意味着扩大视野与增强主流形态认识的厚度。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拘守于简单的教化作品未必是良策,让青少年受社会高端文化的熏陶,不仅是青少年本能的需要,也是使之信任指定作品,同时给予更大的信任来融合优秀艺术文化的丰富性。要旨是如何使定向指定的创作得到他们接受,这当然需要可信度、权威性和高远的信任意识。显然,我们要让人们意识到影像作品不同于简单的文学作品,需要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的认知、视觉形象的分析来使学生得以接受;而对其内涵的分析是要适合青少年接受的限度,但给予视听阅读的满足又应高于他们的认知理解,从而提升其对于影像作品的认识。

由此,必要的读本和鉴赏辅导势在必行,但目前我们国家在中小学的确缺少这样要求的影像辅导,现有各类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影视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哪怕是基础性的简单的指导,使其知晓影像作品是人类对于社会生活的共同认知的意识,必须通过影视语言感知,由此来切合学生视听感受的对象,这样才能完成对于影视艺术较好的认知和理解。

还有,师资力量建设也迫在眉睫。针对现实如何让中小学生真正得到影视教育,首先要解决师资这一关键,让他们对影视作品有基本的认知,知晓它的特色。中小学师资目前只能借助多样教学任务的老师来助力,在透过文学作品或不同形态文本来引导学生更好理解影视作品的某一个侧面时,知晓基本的影视创作规律和表现意味。因此,对现有的师资开展一定量的培训或一定途径的教育也势在必行。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呈现的影视影像的多样性,包括微电影的影像,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中把握网络视频,认知影视视频所要接受的影像认知内涵、分辨艺术手法以及判断它的价值所在,是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且必须要做的工作。

此外,还要明确青少年影视选择和引导,应以重在鉴赏为主方向,在鉴赏中加以引导才是一种根本方略。中小学机构认真贯彻两部委的文件,不应仅仅在字面上而是要在实践中提供方式方法,给予他们提升的机会。让学校和学生都能共同参与,推动影像作品助力他们的成长,为将来全面认识影视乃至于视觉年代的通透感知打好欣赏基础。所以,将影视作品的选择、分析和评判置于艺术鉴赏的层面是非常重要的,而理论教化同样必不可少,因为培养更好的影像素养才是根本性的任务。

二、影视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多重意义

两部委文件强调指出:“优秀影片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显著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利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2]这是在国家观念上确认优秀影片对于青少年教育的根本价值,但我们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分析几个主要问题。

(一)影视艺术的时代性已经成为共识

十余年以来影视教育已经在高等人才的培养上渐显规模,尤其是艺术升格为一大门类后,包括影视学科在内的“传媒艺术学科获得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5]然而中小学此类学科的面貌却没有跟上高等教育的步伐,青少年影视教育薄弱的缺点显而易见。强化对于青少年的影视教育原本是时代需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图像时代已经到来并且迅猛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与影像认知息息相关,知识学习偏向影像的趋向日渐明显,缺乏影像教育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生活,而回避对影像艺术的认知就将落伍。由此,影视艺术的时代性已经成为共识,强调学习影视艺术是适应整个时代发展的需要绝不为过。影视是视觉艺术的一种现代形式,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青少年通过视听的锻炼,能够更快地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并且借助影视扩大视野,培养贴近网络的视觉认知,从而更加贴近现代影像创造的趋势。站在21世纪大跨步进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更要有广阔的视野,不仅要将影视放在艺术的一个领域中看待,更要在认知世界发展规律,在投合新一代人感知世界的习惯方式的基础上来确认影视的价值意义。定义好的影视作品也要用世界的眼光、世界的创造性、世界的设计理念和创造手段来透视,使得学生们学习的所谓影视能够直接和生活有更密切的关联。

(二)强化影视教育是青少年认识生活的必要途径

如果说以往青少年主要在学校、书本中了解既往生活经验,那么时代带来的新的认知就更离不开影视和网络视听对生活的透视。从“学习影视也是透视生活”的意义上来理解,是因为影视具有凝聚生活的视听直观性,由此在感受拥有多方面复杂关系的世界时,影视作为直观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优势,而且已经是现实。新的一代人形成影视视听的习惯,透过影视和网络视听交流感受已经越来越普遍。当我们困惑于粉丝云集的时候,要知道是影像给予了对于崇拜对象的聚焦,而让老一代人匪夷所思的“弹幕”闪现在网络视频甚至电影荧幕的时候,须明白这正是新一代人自认为的自然的“主战场”和习惯的“投射物”。我们也许不会去推崇或者放任,但至少要意识到这是一种生活真实的呈现,而他们把这一切当成真实生活。事实上,通过影视认识生活不论是正是误,一定具有某种影响力。因此,在影视的世界中不能简单地按照过去的传统,以相对的年龄性来给予学生们影视的相近感,事实上作为更快更直观的透视世界的对象,学生们就应该被给予更多、更丰富、更高的认知的形象。所以,复杂生活的呈现是必要的,不能动辄止步于那些不符合既定认可的生理或心理要求,而要有一种新的认识:影视世界就等于是一个平行的生活世界,让孩子们既得到保护,同时又得到更开阔的世界的认知才是切要。因为他们虽然在影视作品中感知到生活的复杂性,但这有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影视作品肯定不能创造一个温室,把一个筛去了生活的无常和丰富性的世界给青少年,事实上这样反而会害了他们。因此影视作品要更注重更纯正的、对于人类文明更积极的生活观念的灌输。其实,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对成年人,好的影像作品都能起到正向的鼓励作用。当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时,他们也在以更丰富的人生积累形成对影像作品和生活之间关系的新的认知。

(三)学习影视可以更好地认识网络

影视的延伸无疑是网络时代的需要,从微电影到“抖音”等网络视频的兴旺,让人不得不感慨网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之强。从网络作品的发展来看,新的一代人被称为“网生代”,他们直接接触的就是网络时代,他们很好地适应了网络时代的生活,而影视作品也可以从其中得到新的“土壤”。对青少年而言,无论何种限制都无法抵挡网络的诱惑。但我们也要明了网络时代其实是传播交流纷纭复杂的时代,而网络视频的多元化、复杂性和直观呈现性也直逼我们面前。过去我们可以在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作品来观赏,但现在已阻挡不了网络带来的影视视频的复杂化趋向,所以影视和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让学生感知生活的影视作品,既不能过于复杂而超越他们的认知,又必须给予他们生活复杂性的警示。所以,教育绝对不能按部就班,只在一个遮蔽外界的温室之中给予学生一些简单的生活教化。影视作品应该具有更高意义上的无害性,以及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复杂性。触及生活难处的一些内容,不妨超越学生的年龄,稍微复杂一些,不能再因循过去的传统,简单地用一种直线的平面覆盖的方式,让孩子们觉得无趣而排斥,因为他们所接触的生活已远远不是学校的简单生活,也不是家庭所希望和维护的一种纯洁生活。切记影视作品会是另外一种生活的启示,现实生活延伸到网络之中,而再度影响现实生活,这正是对现实生活丰富多样性的一种演练。因此影视进入中小学教育的意义还有一点:将好的影像素养培育作为引导网络视频正确把向的一种支撑,给孩子们更多的影像素养培育引导,更多的正确思想的启迪,更好的人格锤炼,更积极向上的情感渲染,以及能够为了人类的命运而搏击的一份担当。

(四)影视教育的审美价值

影视教育兼有多样功能,在观念上强化教育作用毫无异议,所谓“用优秀影片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便已指明了要旨。但落实在青少年影视实践中,则必须指出审美的体现核心。影像作品和一般的商品或一般的阅读不一样,它应该给人从视觉、听觉到整体复合观的一种审美的感知。对影像作品的核定,有理由要求其是一种精致化的审美文化的负载体。在影像作品之中,美好的东西而不是污秽的东西,或者说在表现复杂生活的同时必须始终贯穿的有明确感染力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才是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审美艺术重要性的关键。换句话说,影视作品要让孩子入心入情,真正感觉到真善美焕发出的动人魅力。从审美要求上来说,强调青少年学习影视,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都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影视作品蕴含的审美功能是从对影像的直观观赏中触发内心的情感和审美需求。某种程度上说,娱乐时代的好莱坞电影和其他的技术至上的电影已经搅乱了视听的基本准则,人们对于技术至上的崇拜以及扑面而来的各种影像的刺激性习惯之后,却忽略了影视作品给予人的审美教化的意义。辨别美丑和辨别正义道德、人生价值,避免被复杂纷纭的影像奇观所遮蔽,是好的影视作品才能带来的正向价值。

在青少年的影视教育中,特别重要的是给予审美感知和揭示何以如此的指导,因为影像语言呈现的多元性致使我们未必能给予完全分明的感知,艺术表现也时常设置了纷纭复杂的迷雾,叙事的逻辑也常常不是一目了然,在缺乏基础影视经验的孩子看来,深陷其中不明就里也是常见的现象。而当今影视理解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好坏评价左右观看的现象已是正常,但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辩证的观念还需要点拨。而从审美精神的角度加以切入最为关键,因为针对青少年的影视创作需要指向人的内心美好的一面,指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与价值,而这都需要良好心智加以把握。也许表现现实生活纷纭复杂的东西会被一些人看成是影像的要义,但其实这不是影像的内涵所在。越是复杂万端,越需要提炼出超越于影像的生活的重要价值,即给予人们更美好、更新鲜、更丰富多样的生活梦想的感化教育。然而,当下有些影像作品却未必能实现这种价值。

重要的还在于,青少年长期处于各类媒体肆意喧嚣的时代,失去了对于审美判断的意义理解。我们强调的影视审美价值在这里被忽略了,而这正是我们对青少年影像教育特别需要注重的东西。对于适合儿童接受的影视作品,重要的不在于概念如何“正确”,或者结尾如何端正,而在于视听表现的感染力,基于影像视听的直观性给予人们的感知从而引起审美这一过程,即触动人的心灵的一定是内在的美好精神,所以辨析真善美极其重要。我们的影视教育应当注重艺术审美教育,以审美作为教育的宗旨,从而让人真正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美好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体验。

三、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实施方略

中小学影视教育迫在眉睫,但如何实行才是关键。这其中的难度在于师资严重缺乏、青少年影视教育体制还未建立、具体落实措施尚未明确等问题。此外,如何确立新环境下的青少年影视教育作品?如何进行学生影视教育?皆是难题。但最为重要的是师资培养。

师资培育难题在于基本条件的阙如。尽管影视教育在高校已经有相当大的普及面,但基础教育的影视却倒逼高教影视加强针对性。这不仅是因为要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培育师资,还因为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因此,从专业的独立影视院校到艺术的综合性影视院校,再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包括综合师范院校和各类型的大学,开设影视和传媒学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从大学的角度来说,要完成良好的影视教育的普及和培育工作,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程度。对中小学的影视教育来说,它更多的是关于影视艺术普及性的审美规律教育,而非以专业的培养作为目标,这其中尤其是要引导影视作品的分析、理解,初步培养影视作品的认知、理解和评论能力素质。但显然,无论哪一种任务的完成,都映射在青少年影视教育还在谋划的路途前。学校的影视教育还是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正是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布文件的背景。正如文件所指出:“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影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2]

现在的问题还在于,即便是给予普及性的影视指导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化,或者是受过专业影视语言培训的认知能力强的必要师资。这就是现实的第一个难题。长远而言,要建立能够进行青少年培育的相当数量的影视教学建制教师队伍,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必须进行一定影视语言知识的培训工作。能够在中小学指导学生进行影视学习的老师,相当程度上都是以跨专业的兼顾、跨课程的方式来进行,一般而言主要是语文、政治、历史教师或者一些其它艺术教师。但即便如此,没有基础的影视语言和对影视的认知,他们也未必能够给予学生很好的指导,自然也就不能完成影视教育任务。故此,高校对未来中小学影视教育从业者的影视知识技能和素养培训迫在眉睫。

师资培训需要体制。国家应当建立短期救急和长期制度性的影视教育的师资培训体制。就长期而言,应当号召已经较为成熟的大学影视教育专业来重点培养针对中小学的专业师资。而中小学应当设立容纳必要的影视师资的职位。如果某些学校暂时不能设立职位,应当由教育部门在有条件的学校设立职位,并同时为多所学校承担影视教育的课程服务。从几个学校共同使用师资开始,建立影视师资的跨校使用机制,避免出现过去其他领域艺术师资设立困难或者一校据为己有而不能发挥多重作用的问题。针对当下急迫的影视艺术教育工作,从短期的角度来说应当立刻开始对可以兼职教授影视的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这种培训可长可短,但指定性要明确,即在培训中要了解影视创作的基本知识、影视语言的特殊性,逐步实现影视师资从无到有的教育和指导工作。同时,出台一些短平快的方法,如协调建立网络培训体系,进行如网络授课、微课等针对性指导,并尽快地出台关于影视师资培训的网络课程教材和课程纲要。教材的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已经开始筹划针对中小学影视师资的培训教材、鉴赏影片的教材等相关工作,希望尽快地使这个工作能够作为国家的任务而得到实施。此外,可以筹划利用暑期时间,委托相关的大学承担专门性中小学影视师资培训班,进行有一定专业性的培育工作,以弥补当前的缺憾。为了较快开展培养工作,需要更多大学承担起基础影视教学师资的培养任务。首先由几所影视重点高校联合着手培训工作,开展专门性培训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讲习班,并分工进行、建立队伍,培养兼职教师包括影视拍摄基本技能、影视鉴赏和评论等影视素养,让兼职教师尽快完成从“隔”到“融通”的整个过程。有必要的话,国家应该在若干影视重点高校设立专门的研究生进修课程,或在研究生教学中建立培育影视教育中小学师资的艺术教育专业学位培养的名额和制度。国家也应该尽快成立“中小学影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来统筹规划,以保证3~5年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有效实施,统一规范,采用从线上线下最简捷的方式来组织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师资培养。

四、结 语

加强青少年的影视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当下的网络文化场域里,影视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常规的影视作品还是抖音、快手、弹幕等新兴影视文化形态,都已渗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因而影视的教育作用到了需要向青少年加以倾斜的时候。中国的青少年影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亟待加强。理论上我们要对影像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进行再认识,生产制作出价值观和鉴赏性既很好地适应当下青少年身心需要,又具备有强烈时代特色而能与中小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人成长相得益彰的影视作品。在实践上则应该呼应《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建立青少年影视教育体制、培育中小学影视教育师资并较为具体的明确相关落实措施。但须知这同样不是一个急就章的工作,需要我们尽早建立短期和长期的中小学影视师资培养途径,建立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指导委员会,出版适应性培训教材和鉴赏课程教材,实施线上线下培训课程等措施加以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影视青少年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青少年发明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影视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