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9-01-31周建忠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心理健康心理

◆周建忠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但是相应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是心理压力增大、体力活动减少、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人类的健康。针对以上社会发展趋势,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强自身体魄,还要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来观察,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体育运动能够带动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规范的运动技巧,而是需要把更多的行为方式传达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能够多多发现生活与学习中的美,让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前提下更好地生活。

一、改善机体,提供心理健康基础

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有着很大的益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身体运动情况下能够改善自身心理与生理的活动状态,让身体各项技能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各个器官处于活跃与高度兴奋状态。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神经系统与健康机体,才能够为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

二、融洽关系,营造身心愉悦氛围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作为纽带,建立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上课的时候需要态度和蔼可亲、朝气蓬勃、示范形象逼真、讲解生动活泼,以此来激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提高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勇气。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长久下来学生才会更加信赖与接近教师,把自身真实的学习困惑、生活困惑倾诉给教师。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是不同的。例如,部分学生自由散漫,比较爱出风头;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孤僻,非常爱面子,教师这时候就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部分学生习惯性地违反课堂纪律,教师要做到以理服人,这样学生才愿意接受来自教师的善意批评,充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解除师生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教师要多多与学生沟通,师生建立融洽关系,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拥有健康的心态。

三、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有的放矢

很多高中生对体育这门课程存在着严重的排斥心理,认为这是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对于胆怯、腼腆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他们参加体操、武术等体育项目;对于怪异、孤僻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接力、篮球等体育项目;有些学生较为逞能、自负,教师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难度比较大的运动项目,如跳高与健美操等,这样既能够消除学生的自负心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易学、简单的体育项目,如广播操、跳绳等;对于优柔寡断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他们参加球类活动,如羽毛球、篮球等项目;有些学生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容易急躁、易怒,这时候教师可以设定激烈运动比赛,如足球、篮球等,让这些学生在体育项目中改变自己急躁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来设定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灵。

四、利用竞赛,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学生在结束学习生涯之后都会投入到企业工作中,而在企业工作中最需要员工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责任心,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竞赛来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科学地对学生分组,实施分组竞赛的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意愿展开分组,组员之间要做好赛前准备工作,拥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在比赛过程中做到相互鼓励、帮助、督促。很多学生没有参加体育竞赛,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为参加体育竞赛的学生加油,这样会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改变学生存在的自私、不良性格因素,升华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在体育竞赛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不断地丰富竞赛的形式与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班级荣誉感,升华学生的向心力与集体凝聚力,让学生把这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与竞争意识长久地保持下去。

五、强调互补,身心之间相辅相成

虽然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较多不同的方法与侧重点,但是两者之间是能够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安排体育对抗赛与团队游戏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逐渐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能够提升自我语言沟通能力,消除学生的自卑、胆怯心理,能够从容面对任何事情。同样,除了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健康内容,还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加入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不再抵触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让教学计划更加完美。目前的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其心理状态较为不佳、身体素质较差,需要配备完善的体育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集中解决以上问题。高中体育教师需要了解两者之间的侧重关系,找到两者的协作配合之处,合理、科学地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六、尊重个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都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接受教育还是遗传因素程度等。所以,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各方面差异,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别差异与智力特点差异属于智力因素,智力特点、智力发展速度属于性别差异,而智力特点差异是选择教育方法的重要条件;非智力因素主要体现为兴趣差异、情商差异等,其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兴趣持久性与指向性、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激励等。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而情商差异属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前提。体育这门学科拥有较强的活动性特征,相较于其他学科对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比较高,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特征,以此作为体育工作的前提,加以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其次,教师需要做到因人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有意识、自主地调整自我心理状态,这对学生未来长久的人生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

总之,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好地面对高考与生活,将来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