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问题研究

2019-01-31陈源择洋浦规划中心海南儋州578101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城工业园区

文/陈源择 洋浦规划中心 海南儋州 578101

1、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的主要产城融合问题

1.1 产业与城市化功能发展失衡

目前来看,在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发展过程中,虽然工业园区与主导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城市化功能却存在发展速度缓慢、城市配套服务缺乏有效更新完善的问题,不但没有充分发挥推动“产城互动”、引领产业变革的职能效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园区与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最终出现诸多“产业孤岛”。简而言之,则是在产城融合过程中,逐渐突显出城市化与产业化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出现脱节分离问题,二者发展速度“一快一慢”。

1.2 用工缺口问题

目前来看,在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过程中,多相比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产业趋势、构建起城市产业生态体系,是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关键所在。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劳动力与生产力划等号。但在我国多数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普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城市在早期发展阶段中由于缺乏主导产业、没有构建起完善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导致劳动力大量外流。另一方面,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面临人口红利减少、老龄化社会的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用工缺口问题的严重性。

1.3 产业飘移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中的主导产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早期产城融合阶段中,受到政策倾斜、低廉人力成本、低成本土地资源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但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具有聚集脆弱性的特征。随着部分城市产城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力度的减弱,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内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呈现发展速度放缓、陷入发展瓶颈期以及区外流动等一系列问题,这都对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造成严重影响干扰。例如我国部分中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1.4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在当前我国多数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中,所引进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具有高污染性、有毒性的废弃物,并有一定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例如我国江西省某市所引进多家化工企业在发展、运营过程中,将未经处理(与我国相关污染物排放要求不符)直接向周边水域河流中进行排放,最终导致受污水源所灌溉农田出现大范围减产问题,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社会消极影响。

2、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2.1 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工作

在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各项影响因素加以综合分析(重点考虑用地多样性与产业兼容性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制定出具有高度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前瞻性的工业园区规划工作、明确城市产城融合趋势与发展定位。例如我国部分城市将产业发展重心倾向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构建起配套产业结构,因此重点考虑基于地方政府职能范围开展园区用地规划工作,合理把控不同产业用地规模、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对所规划城市总体产业结构中的缺失部分(配套产业)开展重点招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构建起相对较为健全的总体产业结构。总体来讲,则是加强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结构、发展定位进行同步,落实产城融合、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此外,也需要注重对具有高度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方案进行贯彻落实,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系数,例如各届领导班子需要基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方针开展政府治理工作、落实产城融合。

2.2 推动园区考核指标的全面化发展

在当前我国产业承接地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中,重点对企业引入数量、工业总产值、增长值等数值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部分产业承接地政府与相关部门过于重视开展产业规划、产业引入、招商引资等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产业与城市功能的相互融合、空间整合。针对以此,则需要及早推动园区考核指标的全面化发展,将城市配套服务、各项功能设施、生态环境等纳入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当中,确保城市化与产业化二者之间具有对应的发展匹配度。

2.3 构建示范园区、发挥引领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转变,不同地区之间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各项生产成本要素逐渐呈现出趋同态势,从而导致部分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中的劳动部密集型产业与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问题。此外受到发展经验因素限制,部分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走弯路”的发展问题。针对于此,需要重点打造示范性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其标杆作用,向各处工业园区提供理论指导与发展经验。

2.4 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并对各行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因此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号召。而在产城融合过程中,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与园区也需要注重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与防治工作,及早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先引进能耗量小、污染性低的产业与企业,并对工业园区内所存在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早开展治理工作,强调于产城融合、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优先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结语:

对产业承接地工业园区产城融合进程的推动,不但可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发展、扩大产业空间并加速产业聚集速度,还可以逐渐构建起健全的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大幅提升产业自我更新转型能力。因此需要灵活应用上述措施建议,及早完善所存在的各项产城融合问题,最终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产城工业园区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磐安工业园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