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1-31

职教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义乌院校融合

高职院校在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深化高职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改革重要方向,能解决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该校”)将“专业+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理念,以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

一、高职“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创业教育面临困境,与专业教育难以协调

当前,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时,会对专业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某种干扰。如一些院校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但其在专业学习上存在短板,“创业优异但专业学习较差”已成为很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中的常态现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都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两者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但两者当前割裂现象却十分明显。专业课程教师将创业教育排除于专业教学之外,不能以创业思维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形势下,越来越多高职学生将创业作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很多青年大学生都愿意积极尝试创业实践活动。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3-2014》的相关调研,大学生创业者中,33.86%的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领域,33.80%的学生选择当今热门领域及风险较低领域,27.34%的学生创业能与自身专业相结合[1]。课题组在2018年12月对浙江杭州地区、金华地区四所高职院校的1600余名大三学生的调研,有62.38%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有过勤工助学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明确社会实践是否属于创业活动。进一步访谈可知,在校大学生及毕业大学生的创业大多处于谋生意义上的挣钱打工,能将专业与创业进行结合的相对较少,专业难以为创业提供帮助,创业不能促进专业学习,甚至会对专业教学产生干扰[2]。

(二)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增强创业教育竞争力

专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对职业分工产生重要影响。其定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与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岗位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创业教育定位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依托创业教育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也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高职教学过程中,能取得较好成效。与此同时,创业教育还能引领专业教育的革新方向,能提升学生专业发展的能力。

某种意义上,创业教育具有独特理论内涵,其并非一项独立的教学活动,应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当前,专业教育在理论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开展、师资队伍培育等方面已非常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创业教育则相对零散与孤立,一些院校创业教育是作为就业教育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其通过选修课、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开展相关活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严重,两者相脱离趋势十分明显,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载体。还有一种观点,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创业率较高,而文秘、会展等相关专业的创业率较低。但实际上,只要投入到自身专业中,会发现每个专业都具备创业的相关潜质。如百度李彦宏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专业,其结合专业相关知识,创办了百度公司。将专业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中,是高职院校创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创业教育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二、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

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受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内在因素包括专业教育、学生个体等;外部因素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

(一)内部驱动与阻碍

从专业教育角度而言,高职办学与市场、实践联系密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教学,通过相关活动开展不断累积专业经验和工作历练,其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这也推动了创业教育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发展。同时,相关专业技术的成功转化能提升学生创业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尽管如此,但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部分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力支持,导致创业教育难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地。部分专业课程老师对创业教育理念缺乏足够认识,难以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业相关元素,创业教育难以在专业教学中得以体现[3]。

(二)外部优势与局限

为营造高校创业氛围,政府部门近年来出台大量支持性政策,有效解决了资金来源、财税减免、培训教育等多方面问题。在保持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教育部门在创业基地建设、创业资金扶持上出台了大量的优惠举措,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的落地落实落细,解决创业教育发展中的系列瓶颈[4]。高校要发挥阵地主导作用,健全专业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目标中,主动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教学,建立创业人才教育孵化基地,提供管理服务、制度保障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为有利条件。

当前,社会缺乏对大学生自我创业的认知,尚未形成包容、开放的创业氛围,“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捧着铁饭碗才是人生明智的选择”还在就业市场具有规范基础,该类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教育发展[5]。此外,大学生创业还需得到家人支持,但父母对创业的接纳却存在偏差,对大学生创业并不会积极支持,舆论压力只能成为阻碍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核心

(一)转变培养观念与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带动全社会创业浪潮、鼓励更多人自主就业,更应改变全社会对创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和认知程度。在秉承“育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应凸显需求导向,坚持创新原则,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变革。就目前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如观念封建固化、缺乏专业化紧密联系、模式滞后落后、与国际教育不接轨、实践脱节等,该类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各院校要探索课程实践性和开放性,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主动感、存在感,增加课堂互动次数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时间反馈课后教学质量并及时解决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实时调整教学计划及目标。一方面,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应有机结合,组建学习讨论小组,通过自发式、启发式、研究式等形式获取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助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促进融合。

(二)凸显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需求

创业教育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需从区域、院校、学生三个层面来推动发展。独立、片面、单一的开展创业教育教学难以真正创新办学模式。学生作为个体中心点,需从院校层面上得到优秀资源的配置、调节,才能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上有为有位。各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案,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自身高校特色宣传影响力度,打造自身创业教学品牌。不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在发展创业教育时要结合自身特点,构建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体系,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办学。

四、高职“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

1.构建内容丰富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课程已成为高职学生必修课,很多院校引入SYB、KAB等相关课程,该类课程定位于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创业课程当作一种素质拓展,设定创业类学分并对其标准予以进一步明确[6]。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形式可获取相应课程学分并计入学业管理档案,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该校还利用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积极引入各类网络类课程。各专业均有在线网络课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授外,还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灵活地选择自身的通识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课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各院校应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体现创业教育理念,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予以完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对行业发展与企业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课程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行业、企业发展最新动态,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实践指导。除此之外,该校还邀请优秀校友返校授课,分享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推进“专业+创业”融合课程体系。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专业+创业”课程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尝试“专业+创业”的融合课程体系,这类课程通常针对特定专业或专业群而开展,如针对电商专业,开设电商创业课程,开出电商创业公选课。同时,该校还构建递进式的课程体系:针对大一学生,主要开展职业生涯辅导活动;针对大二学生,主要拓展其就业创业领域;针对大三学生,主要提升创办企业的实操能力。

(二)推进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体系

1.部门联动推动协同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打破当下当下单一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从顶层设计上规划好“专业+创业”的人才培模式,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推进教学线、学工线、人事线等多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推进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为整合创业教育资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创业管理处,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在责任分工上,实行协同育人模式,以部门联动为原则,来促进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体系的融合。该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教务处负责课程教学等相关事宜,团委负责创业大赛等相关事宜,各二级学院负责相关专业教学相关事宜。

2.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该校遵循开放办学原则,先后与义乌多地开展紧密型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7]。以该校与青岩刘的合作为例,该校电子商务、产品造型设计、市场营销、财会管理等专业在青岩刘建有校外创业实训基地,由师生负责对接具体的工作室事宜,负责运营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在专业创业工作室,学生能参与到真实的创业实践中,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更为熟悉,消除对创业的神秘感与畏惧感,体验创业带来的成就感。该校参与创业工作室的学生,其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比例相对较高。

3.鼓励各专业开设专业创业工作室。专业创业工作室能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创业教育成效。该校产品设计类专业根据专业三个不同方向,开出新锐产品设计、麦奇克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室。学校出台相关制度政策,对工作室在场地、政策上予以扶持。专业创业工作室通过承接校外业务,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较好提升,也为政府与企业提供了产品设计、政策咨询等服务业务。工作室模式成为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承接企业项目,教师通过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都能获得较好的成长,企业、教师、学生三者能进行有效互动。

(三)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促进校地产教的深度融合

1.建立紧密型校地合作与校企合作。地方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应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地方的产业转型等培养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为实现专业培养与学生创业的无缝对接,各院校应建立紧密型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发展项目,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8]。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学生直接深度参与企业运营,该过程能为企业发展带来切实效益,进而构建联系密切的校企合作共同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2.搭建多平台助力校地深度融合。高职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其在教学内容上应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同步变化,教学内容应与生产实践密切配合。院校应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不断促进校地的深度融合。当前,义乌正进行“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创新设计型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为此,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自身设计类相关专业为基础,与义乌商城集团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组建商城设计学院,其办学立足于义乌市场发展,以服务市场为总宗旨,积极引导义乌小商品产业进行设计研发,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商城设计学院这一有效载体,义乌市场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较好发展。

3.产教融合机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双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政校行企进行多方良性互动。高职办学跨界属性较强,与地方产业联系密切;政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具有话语权,应成为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为此,高职要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通过机构改革等形式,建立紧密型的产教融合机制,获取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同时将校外相关资源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推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中,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高职院校应承担更艰巨任务,其转型势在必行。为培养出更多创业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应朝创业型高校方向转型,不断推进“专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满足当前的人才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义乌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融合菜
义乌展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