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涵发展视阈下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路径研究
——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2019-01-31

职教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师职称院校

2015年教育部先后出台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均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关键。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搜集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改革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资料,选取较新且具有研究价值的论文102篇,整理相关政策文件资料18项,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作为基础文献,并进一步梳理当前研究概况,大致整理为五大类:一是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总体上因限于篇幅,大多数不能完全把高职职称评审相关问题说明白讲透彻述完整,提出的策略相对而言也就比较空泛;二是高职院校职称资格评审与职务聘用研究,数量较少,但其研究特征明显,将二者建构于整体职称评审体系工作中,启发了对岗位设置管理及专技职务分级聘用的拓展研究思考[1-3];三是高职院校职称量化评审体系模式研究,相较而言无论是学术性还是应用性均有整体幅度的提升,体现出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适中偏热,同时也是职称评审改革中一项关键性的重要任务[4-6];四是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改革促进教师能力建设的作用研究,突破了本体研究的范围,从更宽幅的维度和视野来审视职称评审改革的促进效应研究[7-8];五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视阈下的职称评审改革研究,研究的对象主体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整体到局部,在其研究范畴内提出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性和系统性[9-11]。

总结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综述,分析概况如下:一是对职称评审改革这个领域涉及高职层面研究的偏少;二是其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建设中应是教师队伍建设子项目中的细分内容,较容易被忽略;三是该领域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性问题与策略基础研究,辐射思维受限;四是集中于职称改革的本体研究较多,其外延效应较窄。特别是将高职职称评审改革与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则甚少,恰是本文深入系统研习的核心。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问题现状

职称评审是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职工尤为关切的主脉问题之一。高职教师系列本就是众多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中的一种,所对应的专技职务等级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仅是能力水平、学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反映,也往往同绩效收入和人才工程关联密切,是事关知识分子事业评判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层面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实施,高职院校职称工作改革本就滞后于普通本科院校,现被迫实施硬性破冰,各种隐形矛盾多层浮现并进一步加剧,相关问题则日益凸显。

(一)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体制机制的整体性弱化

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非常繁复的系统工程,其各个程序环节均要求严肃的规定性和严谨的操作性。改革之前,高职院校所负责的事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仅是根据相关文件和通知要求,重点是做好资格审查和组织申报工作。但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化实施以及自主评审权下放之后,高职院校才开始真正将职称评审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规划和内涵建设发展中,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

此前由于普遍性重视、认知和关注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将职称评聘作为一项单纯的常规工作来组织开展,因没有涉及到评审环节,所以多由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申报,完成材料审核上报任务即可。在高职职称评审体制机制方面,从学院层面并没有将之作为校级重点项目来进行顶层设计,重视程度不高;从职能部门层面也没有把它作为一项人才工程和质量建设项目来对待,认知层次不深;而广大教职员工也仅仅是了解其评审资格和相适条件等信息,关注高度不强。因此该项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基础就非常薄弱,缺乏专门化组织机构和规范性操作流程,从而呈现出整体性弱化特征。

(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的对称性异化

通过高职教育培养成材且服务经济社会的主要学生类型是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熟悉掌握职业技能和岗位实操的综合素质优秀人才,那就更加需要具有高尚师德且具备“双师素质”的高职教师来施行教学和训导技能。因此,构建具有高职特征且符合实际特色的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政策性导向问题,高职院校普遍长期套用普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导致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并诱发一系列相关性问题[12]。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其成长发展路径和本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化决定了教师的差异性,那么职称评审属性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基于主管教育厅教师系列评审资格的门槛条件基础上,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制和平衡各主要方面的指标量化就显得尤为关键。经过调研,大多数教师均认为量化评审办法在职称改革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对现行的职称评审资格条件和量化办法提出了不少质疑,这成为了职称评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焦点。作为科学评价高职教师业绩能力和职教水平的评测量化体系,其拥有的“指挥棒”引领属性功能,一定要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和高职人才全面评价相匹配、相适应、相融接。

(三)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性软化

国家已经明确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但其同时兼具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双能素质——即通晓理论又善导实践,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对教师“双师”能力的特定要求。只有将“双师型”教师的双能素质发展与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审相融合,才能达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质建设目标。

高职职称评审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素质与实践服务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价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托。但是目前的职称评审工作无论是从资格条件、业绩导向、职教特点、程序办法还是辐射作用等来看,远没有达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当紧扣的关联度;而普遍意义上的双师队伍建设所涉及的领域中也很少有提及到职称评审方面,似乎并没有多少交集,或者说联接性不强。但这恰是最容易被疏忽的考虑,正因为反馈映射的作用实在有限,因此本身就欠缺“双师”属性和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工作自然就对优质校或者双高建设中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促进性软化。

(四)高职院校职称评审工作策应内涵建设发展的驱动性乏力

进入高职后示范——优质校——双高建设时期,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质量提升发展全力冲刺的竞争白热化阶段。进入后示范——骨干时期,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校建设、双高建设等接踵而至,其实质均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各个领域实力的全方位角逐,在数量扩张已然争据半壁江山之后,无论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还是高职院校自身未来发展需要,“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实力比拼态势渐进形成。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校企合作、双能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源,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无论何种事业,怎样变革发展,创新各类建设,究其根本动力资源和基点落实还是在于“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的所有一切都必须依托全体教职工的团结一心和并力合作才能正常施行,否则再好的规划也只剩一纸空文。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职称评聘对于其个人的事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是甚为关切的,如果能把这个驱动力和优质校建设相匹配,那三者就会高度契合,一顺百顺。但是当前,经过基层调研却发现职称评审工作策应优质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驱动性相当乏力,亟待改革破冰,增强动力。

二、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职称评审改革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职称评审改革体制机制

根据江西省人社厅关于职称评审改革的相关系列文件,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于2017年和2018年被授权对教师系列副高级、中级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开展自主评审,加之相关职称改革政策的逐步推进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职称评审工作格局,面对改革的紧迫性,首要是着手进行职称评审改革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全套职称评审改革联动体制。设置职称评审的顶层机构,成立校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权威统筹职称评审改革与职评全位工作;组建职称评审的工作架构,以校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体,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资格审查办公室和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评估委员会为两翼,同向推进、同位协调;严肃职称评审的权威评价,由全科分类的评委库、严谨环扣的规范程序、公开业绩的阳光监督、以及权威专家组建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四位一体,总体把控。

二是完善多元职称评审改革长效机制。通过不断健全职称评审改革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职称评审改革量化指标体系、完善职称评审改革宣传激励机制、强化职称评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职称评审改革方案监督程序以及配套职称评审改革服务保障机制等,着力解决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职称评审中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职称评审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内容、形式、方法、程序和机制等方面持续改进、创新突破和实践应用。

(二)构建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准确定位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格局和特色办学质量,重点突出优质专业群建设,打造一支双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核心关键。资格评审和岗位聘用既是对教师职教师德素质、理论学识体系、实践教学应用、指导实训竞赛和应用科研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标尺,也是人才选拔、专家推送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关键枢纽。高职职称评审改革中最为凸显的就是科学构建契合本校实际和引领教师发展的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13],它能有效指引教师成长发展,合理规划并充分发挥个人类项优势,协调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实效映射“指挥棒”功能,从而全面反映教师个体业绩能力的全方位竞争比拼态势,促进教师高水平、优素质、“1+X双师型”职业化发展。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坚持统筹分类均衡,科学设置指标,微观精准置量,评价客观多元等构建思路考究的基础上,顶层设计操作性强、科学性高、规范性严的高职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遵循独立设定、双师导向、项目完备、牵引均衡、定性定量、专业考评、程序公开等原则;紧扣拟制科学合理的量化办法,实施平衡协调的分类审定,突出性量结合的权威评审,规制公平公开的监督程序等思维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完善并行之有效的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全方位客观评价教师工作质量、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指导实践、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业绩成果,充分发挥量化指标体系在人才竞优中的牵引作用。

(三)助推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是对学院 “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服务实践与师德、学识、业绩、成果等的综合反映。深入研究分析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整体设计对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业绩、双师实践和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科学构建具有高职“双师型”特色的评审量化指标体系,有效推动职称评审改革,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成长机制的坚实基石,对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人才优化配置、完善双师结构、深化职教改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职称评审改革对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助推效应作用。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关键是扭住了 “双师型”这个核心凸显点,铺陈一条从双师潜质教师——青年优秀教师——精英骨干双师——专业群带头人——权威职教专家的职业发展道路,以此来引领高职教师“双师”成长方向,提升个人在师德师风、实践教学、学术科研、研修培训、职业竞赛、实训指导、骨干选拔、人才工程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素质和优秀质量水平。在实践中应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和双岗互通,并且在职称评审改革过程中将这些元素予以全面体现。以公平竞优为原则,以业绩能力为导向,以双师特色为基点,从而在整体上以有效推进的方式,对学院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促进性作用。

三、内涵发展视阈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路径

在进入优质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和双高竞争的关键时期,职称评审改革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构建职称评审量化指标体系,制订切合实际的相关政策,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重心引导到教育教学和技能琢磨上来,最大限度发挥职称评审对高职教育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助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近年来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对职称评审工作进行了审慎思考和全面改革,以期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优质校的高水平建设发展。

(一)注重引导高职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全方位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能力科学评价体系

以改革转导向,聚焦重视教育教学基础。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初心和核心仍然是教育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前提和基础就是为人师表,教授、传习、解惑。高职职称评审改革首先就要注重引导广大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而此前,无论是专技资格评审条件还是业绩评审考核程序中都缺乏对教育教学本体的足够重视和具体量化,也没有将综合教学评价作为业绩和能力衡量比较的重要考究和分级标准。

因此要转变观念,破题改革传统。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考核,建立“教而优则晋”的导向,完善教学基本资格晋升机制,从首道关口进行严控;多维度考评教师教学工作实绩,建立督导、学生、同行、专业第三方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施行师德考核评价主体多元等等,将职称评审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与重视教育教学这个本体基石紧密联接在一起。且真正将教育教学实绩考核和多元评价进行科学化分类定性量化,并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予以重要体现,既要纳入教师专业技术大类各资格条件等级分列体系中,又要以量化积分的形式记入教师业绩能力档案,以此引导高职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提升“双师双能”素质,积极参与实训实践,树立教学质量就是职业命脉的理念。

(二)注重引导高职教师积极参与优质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建设,宽领域投身核心竞争的教育教学类改革与建设项目

以业绩引竞争,强化突出职教成果业绩。从高职院校高水平优质发展全局来看,是全方位、大格局、整体性、综合面的竞争比拼,包括治理能力、智慧校园、教师队伍、诊断改进、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建设内容,但其中尤为凸显的则是特色专业群建设,这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和服务社会的核心动源,也是总体内涵建设和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职称评审改革是否能够充分演好这出重头戏则是题中关键。

因此要树立标杆,全面引入竞争。通过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助力核心专业群竞争发展,鼓励教师广泛积极参与专业和课程等建设;树立竞争意识,有效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落地混合教学方法、协同校企合作育人。优质校立项建设,或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申报立项,本身就是反映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全位领域,特别聚焦于重点专业群建设,在这个特色凸显且激烈角逐的建设过程中,高职教师们都大有可为,且一定有敢为、能为的平台和空间。通过纳入高职职称评审量化体系且在评审工作中予以优先激励,从而促使教师们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大师工作室建设、人才工程、专家选拨等各个方面比拼优势特色,其结果必然是各类各项成果均有稳步增长,日益形成核心特色竞争力。

(三)注重引导高职教师重视“双师双能”素质,多维度参与能力适配的职教培训实践和职业技能竞赛

以理念促实践,规划引领教师能力发展。高职职称评审改革还应着重反映校企合作的教学实效和实训指导,体现双师素质和双能实践,既考察其教育教学实力,也重视技能教导能力,筑牢“双师型”坚实基础;全面衡量教师主动参与各级各类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和个人专业能力赛项的水平竞择,以赛促教、以赛促优、以赛促绩。与此同时,在职称评审改革进程中要注意各方面之间的均衡协调,既是构局导向,也是有效杠杆。

因此要紧扣双师,实现教导双赢。通过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注重岗前培训、入职培养和素质提升计划等;重视培养教师实践能力,严格执行定期企业顶岗实践机制,且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等级提升;着力塑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精神环境和人文氛围,关心关怀教师职业成长。通过职技竞赛和能力比赛提升高职教师双师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竞赛和个人赛项,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激烈竞逐中应用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真正在教育教学和指导实训、企业锻炼和技能传导、岗位转换和社会服务中实现融合双赢[14]。在职称评审改革中着力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测体系,引领教师职业规划发展,提升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助推优质高职校和高水平职校内涵建设稳步、有序、扎实迈进。

(四)注重引导高职教师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科学理论研究,广途径深研高职教学改革类及教育规划类项目课题,申报高质量科研成果

以科研促发展,深入职教实践应用研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更加注重职教领域的实践应用型研究,在服务区域经济以及培养技能人才等方面更接地气。也更加注重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深度实践产教融合式双岗互通,即考察理论研究成果,也重视社会服务应用。通过职称评审改革,运用多类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广大高职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顶岗锻炼和科技研发,在实践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转化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因此要立足职教,导入科学研究。通过高职教育教学思考和企业工作实践体悟,引导教师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及水平,但不仅限于“纯理论”性科研,而是真正地从实践中来,贯彻到教育教学中,提炼理论研究精髓,最终落到实践应用中去;以科研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研相长、理实增益,长期坚持必定会有一些核心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一批职教科研成果日积月累,权威职教专家和人才工程入选日益增多。关键是立足财经特色,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职称评审改革,以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高职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积极性,效应也就渐渐显现:高质量论文发表、高职特色教材出版以及国家省市各类各项研究课题数量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且不乏重大突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近年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通过国家骨干校评估优秀之后,积极参与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各项目标准化优质建设,2018年被遴选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内涵建设稳步推进,教学科学评价、职教改革建设、顶岗实训竞赛、教育科学研究等均有显著提升,相应标志性成果渐有明显增多。这其中,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动力源。

总而言之,通过职称评审改革驱动优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以教育教学为重心,明确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永恒主题。通过职称评聘这根指挥棒,引导高职教师回归教育教学本身、投身改革建设项目、重视“双师双能”素质、实践应用职教科研,全方位建立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宽领域投身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多维度参与训培一体职技竞赛、广途径深研教改规划科研项目。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高职教育教学与培养技能型人才完美融合,找到内涵发展的根本属性,引领高职院校高水平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双师职称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