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才能进步
2019-01-31郭兆熊
3月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2018年农药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一则新闻《551个农药产品被曝不合格!348家标称生产企业不认》,在抽查的产品中,有579个产品被348家标称生产企业否认由其生产。有37家标称生产企业否认产品由其生产的次数达3次以上。
不知道这些产品是真的不是相应企业生产的,还是只是否认。在肥料行业内,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不承认是自己企业的产品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有的国有企业是主动出击,联合有关部门,针对假冒、仿冒自家产品的企业进行查处。也有些企业一旦发现产品抽查有问题,采用全部推开,推到造假者身上。
之前的农资打假,人们常挂嘴边的是“打真不打假”“打大不打小”。那时候可能和一些市场监管部门有关系。后来企业不愿意打假,害怕因为打假影响到自己声誉。到近几年,大型企业又开始醒悟,主动举报、主动配合、主动承担起市场打假的工作,也为市场管理部门监管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和技术支持。尤其是云南、贵州的一些大型企业,原来不打假,现在也在积极探索清楚假冒、仿冒自己的产品和企业。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本以为国内有分销商,可以不管,慢慢他们不站出来提供证据,提供相应的识别手段,市场的假货就比进口来的真货多多了。
但是这种遇到抽查产品不合格,就赖到别人造假的企业,如何监管?成为了新时期农资打假,农资市场规范的重要课题。如果说造假者从头到尾假冒知名企业的话,那么在产品外观包装,以及物流跟踪等方面完全可以提供证据证明不是自己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否认。如果说包装就是真的,那也应该深入的追查下,自己公司的包装、标签是怎么流到市场上去的,是自己库房流出,还是包装、标签的制作单位流出呢?就像大家流传的某某酒内部员工就在倒卖包装,既然公众都知道了,严查不难吧!
如果说包装、标签和自己企业生产一致,物流追溯又是指向企业,那否认是自己的产品就可以逃避追责吗?如果果真是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合格,承认了改进,知耻而后勇,社会还是可以接受的吧!
未来的农资打假,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否认的企业,也许企业学会了紧急公关,但是管理部门针对这种,做了错事又否认的企业,还是要做一些办法,让他们受到应有的处罚。毕竟有问题的农资,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会影响到到我们的土壤安全、环境安全。未来包装、标签的印制信息追溯,货物运输物流信息追溯是企业证明自己清白的关键,同时也是哪些想通过否则避责企业的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