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及启示
2019-01-31崔庆蕾
崔庆蕾
一、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历史沿革
“助读系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历史或是前人的基础上都是有迹可循的。其一,在古代的教材中,它以旁批等形式出现,帮助当时文人理解与解读文本;其二,到了近代,《最新国文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完善的教科书把中国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三,随着教材的不断发展,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编写中日趋有序化、关联化、系统化,随着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作为承担“联结”功能的助读系统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母语教材助读系统的理论依据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旨在辅助读者理解教材内容,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学习内容提供帮助和支持。它是课文与课文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桥梁和联结,正是有了一系列助读系统的出现,我们的教材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助读系统在母语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如此地位的背后,我们应该探究它的理论依据。以助读系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助读系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思维,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中英母语教材助读系统探析
根据助读系统的基本内涵,在分析对比中英两国助读系统的基础上,本文将助读系统大致分为三类:注释类、提示类、引导类。
1.中国母语教材助读系统——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为例
第一,注释类,其中比重最大的就是对字词的解释,尤以文言文最甚,这一类助读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详尽的文本资料,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意义,利于高效学习。第二,提示类,“单元导读”让使用者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目的和方法,是一个单元的总领。第三,引导类,主要是插图和练习题两种形式。通过统计六册插图分布情况与数量发现,插图所占比例较高,平均每5.1页当中有一幅插图。
其特点主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注重对学生阅读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言语文字的建构与运用。“阅读”与“写作”作为教材的主体部分可以看出统编版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赏析文本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对文章含义的自主理解;教材生动活泼,插图较多使文本形象化,让学生更加生动、客观地理解教材,促进学习效果。
2.英国母语教材助读系统——以《英国语文》为例
第一,注释类,主要包括对词汇的解释还有对文章中背景、人物的介绍,随着文章难度的加强,注释内容不断丰富,难度也随之加深。第二,提示类,编者旨在让学生重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第三,引导类,其中插图十分丰富,包括人物、动植物画像、场景画等,十分生动活泼,通过统计六册插图分布情况与数量发现,插图数量也逐册递减,但仍然十分丰富。
其特点主要有:采用分级编写的模式;形式十分多样,包括注释、听写、问题、词汇、发音方法、图片多个内容;插图十分丰富,包括人物画像、动植物画像、场景画等,给读者十分丰富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具有很强的历史性。教材内容有大量关于英国历史文化的内容;注重语文学习联系生活实践。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去社会中亲身实践和体验的问题。
3.中英母语教材助读系统比较
第一,在编排理念方面,两国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注重培养使用者的阅读能力。但是英国更加注重学生能够联系生活,通过实践来理解文本,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作者经历等多个方面,让学生能够全面联系实际解读课文。
第二,在编排内容方面。内容丰富,都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但是通过分析对比两国插图差异,发现英国插图随着难度加深减少,但是部编版插图分布比较平均,每册数量差距不大。
四、英国母语教材助读系统建构对中国教材编排的启示
1.编排理念
助读系统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学习文本的能力和课堂的效率,想要编排出好的助读系统就要有科学的理念指导。其一,助读系统联系实际的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读者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文本,学习语文知识。其二,助读系统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素养观。在编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
2.编排内容
(1)提高注释的精确度,完善注释内容,避免学生理解不透,模棱两可的去理解文本。
(2)注释语言生活化,使其通俗易懂;丰富注释内容,增加对文体知识的解释。
(3)明确单元导读的指导性,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4)增强插图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追求习题的启发性,多增加具有批判思维的习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