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用好语文教材
2019-01-31齐征琳
齐征琳
叶圣陶先生曾经有一句广大语文教师熟悉的名言:“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作用。目前,不同地区的语文教材比较复杂,有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等,但不管哪一种教材,其实在教学中和作用都是一样的。在此,笔者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谈一谈如何使用好教材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材的体例
许多教师在使用教材,往往只关注所教课文的相关内容,也会对课文内容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解读,但很少有教师会从整体上去了解这一册教材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及作用。其实,作为一个有眼光的教师,在使用教材之前,必须对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编者的编选意图,教材各单元的内容安排,整体及局部的教学目标等,都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了解,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才能有效地运用好教材。
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包括单元导语、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后记等,每个部分都分别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独特任务,所以教师对每部分内容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并且能从整体上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例如,单元导语是教材编者对教材结构的一个阐释,说明该单元的主题或文体特征,揭示本单元教学在整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它为教师的教学可以起到方向引领的作用。
在每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又划分为更细微的单元,如每一篇阅读课文,编者会给出课前导语,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扩展资料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中学语文教学总目标而展开的教学及训练环节。所以,作为一个敏锐的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内容,突显出教材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最后还设置了一个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环节,这个环节是在中学语文课程总目标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具体措施,它将总目标分解成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能力训练,逐步建构成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和结构。因此,在完成课文的教学之后,要围绕这些能力训练,及时地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成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真正做到读写研结合,完成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语文教材中的课外古诗词背诵,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课文的学习之外,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语文知识的积累而设置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与课文的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将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内容的学习上,并且能够作更广泛的拓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名著阅读环节设置了阅读方法、名著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点评和探究思考。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广泛、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通过教材的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的终身成长,具有极其重要有意义。
二、做好深入的文本细读
尽管人教版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但语文教材最为重要的作用还是“示范”,即经典范文才是教材的核心所在。对于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专业技能还是细致、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特别是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例子”,才能将相关的语文知识贯穿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表达方法技巧的传授,还是文章的结构章法、文体的风格特征,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与细致的解读,我们只有对文本有了精深的探索和独到的发现,才有可能将语文知识顺畅地传授给学生。
笔者以为,要做好文本细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做文本细读之前,要摒弃前人固有的认知结论。直面文本做好扎实的“裸读”,读出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这种阅读感受才是真实有效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借鉴别人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被别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文本多元解读正是以此为起点的。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祼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把握文本细读的整体性原则。在最近几年的文本多元解读中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许多所谓的“多元解读”,往往只是从文章的局部或细节出发,对文本作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意义拓展。如对《背影》中父亲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的细节,竟然有人得出了“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理解,这种解读是完全悖离了文本整体意义的一种“误读”。任何文本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对文本做出的任何解释,必须是在文本整体意义的笼罩之下的,所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文本是我们对文本做出正确阐释的第一步。
3.文本解读力求突破一点,不必面面俱到。任何一篇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与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题材、主题、意义、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作为教学文本,我们不可能千篇一律地将这些内容都作出细致的分析讲解,所以,对于一篇具体的课文,我们在解读时,应该抓住其主要特点,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剖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破重点,这样,教学内容才能集中,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
4.深挖文本的隐含内蕴。一般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内容浅显,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理解掌握。但也不乏一些相对比较深刻隐晦的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对于这篇课文,大家都耳熟能详,一般的教参对课文主题的分析理解,都是站在对孔乙己人物进行分析的角度去阐释文本内涵,但稍作一点细致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并不是围绕孔乙己展开的,而是主要的叙述笔墨集中在咸亨酒店的酒客们身上,整篇文章都是在描述酒客们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因而从文本叙事的角度而言,这些酒客才是故事的主角,酒客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才是作者所要集中表现的内容。由此,我们对于文本主题的解读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重新审视和发现那些我们自以为再熟悉不过的语文教材的价值和意义,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进行文本细致深入的阅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个“例子”讲好、用好,真正体现出教材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