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批注的几种形式
2019-01-31贺怀梅
贺怀梅
发端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流传至今的“批注”是深含中华民族文化意蕴的传统阅读方式,它以唤醒读者的个体主体性为旨归,讲求解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性和批判性;它不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式,还是一种“我注六经”的阅读境界,更是一种人人必备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批注式阅读为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思维、愉快的情绪的伴随下去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主动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加工,从而提取意义,体验情感。学生在比较推敲、补充填空、对照联想、追寻探查、猜测确证、反躬自问中,不断逼近和把握文本的原意,甚至超越文本的原意;在情感体验中,或驱遣想象,进入情境,再现作者的所见所闻;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琢磨作者的所思所感,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批注,教师要把常见的方法教给学生,以求得批注的实效性。一般来说,常见批注有以下几种形式。
1.随感式。就是捕捉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有学生在读到《归园田居》之后,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有学生在读到《我与地坛》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坚强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何等重要啊! 它像一把永不生锈的利剑,辅助你在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这种随想、感悟,也许与文章本身的解读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只是阅读者当时兴之所至,是一种随感而发,但这却正体现了批注式阅读的生命所在,它不仅是对阅读的批注,更是对思想、对人生的批注。一方面它在解读作者、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与古圣先贤、作者形象心灵相通;另一方面更是在解读批注者自己,记录自己由文本而触发的思想光辉、情感火花,是一个批注自己的心灵和思维的过程。
2.质疑式。就是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雷雨》剧中有一处经典对白,周朴园问:“三十年前你在无锡吗?”鲁侍萍答:“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这一问一答,初读起来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但细究起来,则不禁令人生疑。按周朴园的问题流向,鲁侍萍只须回答“是的”就行了,后半句的回答完全是多余的。据此,可作如下批注:把鲁侍萍答话的后半句去掉,行吗?另外,她为什么不提别的,而单单提“洋火”?很显然,去掉后半句,剧情就无法发展下去。鲁不提别的生活细节,是因为三十年前有关“洋火”的生活情景在她心中印象特别深刻:(1)侍萍生孩子得了病总要关窗户,所以室内经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鲁。(2)周的衬衣被火烧了个窟窿,鲁在灯下为周缝衣服(衬衣上的梅花的来由)。据此,可引导学生把问题的答案批注到课本上——“洋火”是鲁周二人美好生活的见证,有了它,就能引发二人对往事的回忆,推动剧情发展,并充分展现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复杂感情,让周朴园这个人物成为“圆形”人物。
3.对比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笔者在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时,引导学生将课文与未定稿进行比较批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定稿前为“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语叮咛”,在比较中,学生马上领悟了语言的优劣,作了如下批注:(1)“千叮咛,万嘱咐”,是妈妈嘱咐离家远行的儿子,表现的是母子情深;(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才是恋人的离别情景;(3)情到深处,大爱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从而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4.联想式。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阅读柳永的词《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这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5.补白式。就是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未定点”和“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地提高写作能力。如《雨霖铃》,诗人借助“杨柳岸晓风残月”展现了意境之美,透露了离情之苦。于是,我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这一诗句所表现的意境。有学生作了如下补白式批注:江风阵阵,晓寒侵人。诗人睁开迷蒙的双眼,只见一轮残月孤零零地挂在微明的西天;江边,垂柳翩跹,正诉离情苦;江上孤舟,美人不再,独自泪流无人语。在批注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主动走进了文本深处,创造性地建构起文本意义,这样,也就实现了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
6.赏析式。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学生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对部分诗句作出赏析式的批注。如学生在学习《归园田居》时,针对“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句,作了精彩的点评——“荫”“罗”二字,常为诗家忽略,然其用得妙绝。“荫”,遮蔽也,点明树之茂盛、之高,是自然生长的;“罗”点明树是自然排列的,二词的潜在之意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树都能由着自己的本性自由生长,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才是真正的田园风光,回归田园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这种赏析不仅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诗句内容,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感情去把握作品主题,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欣赏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批注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心灵密语,批注是学生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生命的轻舞飞扬。自主批注是既体现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的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更为重要的是,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健全了完美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从而使个性在阅读中得以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