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1-31◆徐敏
◆徐 敏
(山东省临沂第十中学)
首先,所谓思辨能力,指的就是思考以及辨析的能力。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教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习题都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理解。此时学生的辨析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转移自身的教学重点,不要过分地对学生进行干扰,应用统一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禁锢,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进行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生思辨能力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教师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原则仍旧比较传统。甚至部分教师仍旧坚持着“高分至上”的原则,在教学中会对学生进行过分的干预以及管理。在这种教学思维下,学生们通常无法得到锻炼,其自身的思维会受到限制,从而自身的思辨能力也不会得到发展。此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被动学习的心态,对自身的发展形成直接的影响。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挖掘出教学素材中的思辨内容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彻底的分析以及挖掘,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所应用的教材已经经历多次的改编。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通常含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语句优美的现代文以及散文,同时也包括一些具有深意的古文以及古诗词,对其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辨析能力。
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教师们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教学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其接受的课外教学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逐渐开始融入教学中,所以教师们也可以通过生活进行教学拓展,结合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以此促进学生思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辩论比赛以及征文比赛等,在实践中调动学生的思辨兴趣,从而有效推动学生思辨意识的形成。
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需要对课内外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理解难度都会有所降低,从而其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思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文《背影》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父亲进行描述,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并对“父爱的形式”展开分析以及辩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加强对原文情感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德育意识,推动自身德育素养的稳定提升。
2.适当地优化教师自身教学手段
首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为学生做好一定的带头作用,主动地进行思辨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质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的思辨思维。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爱莲说》时,就可以结合以下思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以及思维:第一步,教师们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并在课件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解翻译,加强学生的基础认知。第二步,教师们可以融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定教学问题。如“相较于其他的花,菊花的特点以及优势是什么?”以及“原文为什么要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引申的含义”等,以此对学生构成引导,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稳定提升。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主体意识,使得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断绝学生以往的依赖心理,在调动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如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前演讲以及课上辩论的相关活动。如在每天正式开展教学之前,教师们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值日工作”。在值日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讲述一件前一天的热点新闻,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思维。或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个论点,鼓励学生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与对方辩手展开辩论。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时,一定不能对学生进行无辜的干扰,如指出学生的论点错误等,使得学生受到影响,自身的思辨能力无法形成。
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余,教师们可以在班级内部安置一张课桌或者是一个小型的书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中,做好标记后放在“读书角”,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在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为其他同学讲述自己所读书的内容,也可以为学生讲述自己的读后感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阅读抵触心理会得到降低,其自身的学习效果以及思辨能力却能够得到提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对这一教学形式展开合理的应用。
3.构建适合发展思辨能力的氛围
首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们通常会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会对学生发布号令,并不在乎学生的感受以及体验。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就会形成惧怕教师的心理,从而不敢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使得自身的思辨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对此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以此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稳定提升。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氛围的有效建设,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使其在面对一份教学内容时,会主动地想要对其进行分析。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教学引导,使得学生感受到思辨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从而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的兴趣,推动自身思辨能力的稳定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完善教学的整体结构,并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纳入教学的重点部分,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