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于漪老师的思维训练艺术

2019-01-31曹永华

中学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晋祠于漪课例

曹永华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思维的发条,使它旋转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①综观于漪老师执教的许多课例,她既教文又教人,进一步厘清语文教学中的“核”与“壳”的问题,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构文本,突出核心教学价值

于老师每教一课,她都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针对《晋祠》这篇文章,她牢牢抓住“语言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把文本中最核心的知识要素和价值原本呈现给学生。于漪老师采用勾连纵横的教学方法,将《中国名胜词典》中介绍“晋祠”的条目与文本进行关联,让学生探讨词典说明与文章描写的异同,学生用词条中的语句去文本中探寻、印证,教学设计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来看于漪老师执教《晋祠》的课例:

师:我们祖国无处没有名胜古迹,真是美不胜收。我们祖国究竟有多少名胜古迹呢?我给你们介绍一本书,大家看《中国名胜词典》。这本书里介绍的都是我国的名胜古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晋祠》,这里也有介绍。请同学们把笔记本拿出来听写。

师:(学生听写,内容略。)都听写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做一项工作:这里一共听写了5句,请你把每一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来。标好以后请你们用很快的速度把课文浏览一遍,把条目里介绍的有关内容和文章上的有关段落对应起来。比如说,第一句“晋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这是1,请你看看,与文章的第几自然段对应?把词典上介绍晋祠的语句和课文对照起来看,你们就会发现哪些问题?这是其一。其二,两者有哪些不同之处?其三,请你们判断一下是文章写得好呢,还是词典上说明得好。

生:(阅读文本并思考)词典上说晋祠是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5公里,书上说是在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数据上有些不对。

师:数据上好像有些不大对?25公里是多少里啊?

生:(集体)50 里。

师:50里,怎么一个50里,一个40里呢?还有什么问题?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打破“千课一面”的模式。教学重点内容的取舍要做到“任它千瓢水,只取其一瓢饮”,即抓住教学的重点,牵动一脉而提挈全篇。老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置于更为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对文本及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行观照、研究,从而获得感悟、体验、共鸣。

二、疏密相间,构成教学的波澜

于漪老师的课堂疏密有致,她总是饱含深情地走进每一节课,努力超越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都充满新鲜感。她的提问切合课文实际,引人深思,帮助学生点燃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的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来看于漪老师执教《七根火柴》的课例:

师:我们已经预习课文了,请同学们说说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生:《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卢进勇。

师:请坐。她话讲得很完整。对她的回答有不同意见吗?

生:《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

师:是“那个同志”。你讲得响一点。

生:是的。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

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看来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初步得到的印象有这么不同的三个。我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呢?既然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作者又费那么多的笔墨来写卢进勇呢?学习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老师的课采用矛盾的方法激趣入课,甫一开始,学生就围绕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展开了争论,她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既不过于浅白,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艰深,让学生咀嚼有味。再采用制造悬念的方法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空间疏密有度,学习兴趣浓厚。这样的课堂紧扣教学的主线,找准教学脉络,学生活动空间张弛有度,活动容量充分,这样的课堂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三、重锤敲击,在关键处着力

于漪老师认为:“语文课要重锤敲打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的词句,教学中把握它们,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感溅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②于老师教学《春》这篇散文,她带领学生在文本重点处来回穿梭,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品味鉴赏。

来看于漪老师执教《春》的课例:师: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花的?

生:写花的颜色——花的色、味,再写果。

师:(板书:花)然后,再写遍地的野花的姿态。(板书:野花姿态)我们基本上分析出来了。写树的争春。写开花,繁花似锦;写它的颜色,色彩怎样?

生:鲜艳。

生:艳丽、绚丽。

师:(板书:艳丽、绚丽)色彩非常鲜艳。然后呢?写这个花呀,还有什么?

生:味道。

师:甜味——“甜味儿”。你看。笔笔扣住春天!这个时候,结束了没有?(生:集体回答没有)所以,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呢?

生:(集体)仿佛。

在课例中,于老师围绕“春花图”这一段落,注意解读的多维角度,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层次入手,关注文本的原生价值的丰富性,吃透丰富的教学内容,抓住文本的核心节点,在涵咏、咀嚼、体悟中帮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场”,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纵观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她注重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线,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丰硕了语文教学的见解与主张。我们青年一代教师要认真学习,自觉运用,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自己的教学追求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晋祠于漪课例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晋祠周柏
课例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