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构建
2019-01-31刘迎辉尚晓玲刘晓艳刘禹辛
刘迎辉,尚晓玲,刘晓艳,刘禹辛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0 引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入门课程,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多为没有中医基础的刚刚步入中医殿堂的大学新生,面对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博大精深的中医医理以及抽象深奥的哲学原理,不仅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也面临很多困难。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课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对教学活动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具有评价“教”与“学”过程的双重作用,有利于及时对教学过程加以改进,使之能更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1]。本课程组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尝试构建“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分阶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使考核贯穿于授课过程的始末,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此外依赖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文理来表达。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医理”、“哲理”与“ 文理”相互渗透融合所形成的“三位一体化”的独特理论体系。我们授课的对象是成长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他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相对较弱,对古代哲学思想的了则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当他们学习“医、哲、文”“三位一体化”的中医理论时,就会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无力和茫然感[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学习中医的基础课程、入门课程,除了要传授给学生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中医的热爱,培养其学习中医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教育者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加以干预处理,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不能让学生因难而生畏。我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现有的考核方式,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的方法。近年来,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一定调整,如2012年以前平时成绩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为20%,主要的考核方式为期中测试和课堂出勤、提问情况等;期末考试以纸质试卷的形式进行,所得分数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为80% ,考试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2013年以后,本课程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40% ,考试形式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撰写论文、口试等;期末考试由传统的纸质试卷改革为上机考试的形式,考试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考试成绩在总成绩所占的比例为60% 。2017年本课程将期末考试又改为“考教分离”的形式,即本校教师负责上课,但是期末命题则请外校的同行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增加了考试的难度,有利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管近年来本课程在考核方式和方法不断进行改革,但是总体看来,考核的方式还是相对比较片面和单一,重视的仍然是学习的结果,以分数论成败,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时期的学习状况和努力程度,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而进行相应的反馈和调节。不能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发展的功能[3]。因此通过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构建出适合本课程的分阶段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及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 “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概念
“三阶”是将教学活动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活动开始阶段,教学活动进行阶段以及教学活动总结阶段[4]。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针对学情特点进行诊断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进行阶段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总结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多元化”即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情况等不同,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构建“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实践技能精,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现代中医药人才。
2.2 “三阶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具体内涵
①第一阶段—诊断性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现有认知能力以及情感特点等,才能对学情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初始阶段,本课程组通过向学生分发调查问卷以及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做出一个初步的诊断性评价,并根据学情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为每名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成长档案,记录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等情况。②第二阶段—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5]。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分析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TBL、PBL、翻转课堂、微课及网络教学平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性和创造性。此外,我们还将“三实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引入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设“实验中医学”选修课,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中医理论,如观察补气药黄芪在生理情况下,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加深对“气能摄血”理论的认识;观察补肾填精助阳的药物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对老年大鼠性腺的作用,以加深对“肾主生殖”的中医理论的理解等。同时通过带领学生到中医诊断实训室参观学习、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到教师出诊的临床医院、门诊走访、实习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在考核上,以小测试、口试、作业以及小组汇报、个人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分析,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要不断总结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问题和不足。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形式以及结果分析、改进措施等都要记录在成长档案上。③第三阶段—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终结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形成性评价所给予的分值;另一部分是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综合测试,要继续推行“考教分离”的考核形式,检验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终结性评价中要加大形成性评价所占的比重。
3 思考
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定要有同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构建和实施“三阶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这些工作绝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在课后,教师需要坚持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还要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教学过程中教育目标的达成水平,取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学习成绩等进行综合跟踪观察,不断总结、反思、建立师生成长档案。同年级同专业间要进行横向综合学习情况的比较;不同年级同专业间也要进行纵向比较。通过多方向比较研究,归纳出更加适宜的评价方法,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逐渐构建出比较成熟且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