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浇灌文明花
——郑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小记
2019-01-31沈洁
文 | 沈洁
近日,从省文明办传来喜讯,郑州市土地储备中心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再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多年来,该中心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文明,不断深化创建意识,拓宽创建领域,实现业务与创建工作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强根基 抓好学习教育
该中心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抓好政治学习和主题教育。
将集体学习研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重点将理论学习与专题调研结合起来,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专题、分管领域的难点问题、具有引领性的前瞻课题,引导党委更多地把课堂搬到基层一线,把精力放到基层工作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微信、移动客户端党建云等“微学习”,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果。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先进员工赴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开展教育培训;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组织各党支部在“七一”期间集中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召开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报告会,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厉害了,我的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
造氛围 抓好能力提升
以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为抓手,强化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氛围,实现了“思想基础牢固、社会风尚文明、发展环境良好、工作机制长效”的目标。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贯彻落实《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利用公告、短信等形式,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综合性报道,教育、引导、培养认真落实文明行为规范;举办4期道德讲堂,彰显道德榜样力量;坚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处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开展“好人线索推荐”“我身边文明事征文”等活动,扎实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等活动。
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在单位层面,严格按照招投标、物资采购等规章制度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做到应招必招、能招尽招、程序规范、全程追溯、阳光操作。在职工层面,开展“3·15”法律宣传活动、讲解新《婚姻法》、开展宪法宣传日讲座,提升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自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全面倡导文明风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征文比赛;开展家风故事道德讲堂,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选树典型,引导、激励广大员工学习先进、践行文明,形成人人讲文明、事事做文明的良好氛围。
促融合 抓好业务带动
做好精神文明创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以文明创建引领业务,以业务工作创新促进文明单位创建。
土地收储成效显著,2018年,完成土地收储51宗9402.641亩,供应120宗5157.73亩,确保了全市土地供应的总体稳定,对稳定房价、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优化安置房建设程序,对安置区项目用地的申请材料,优先办理,随报随办。相关业务处建立安置房用地台账,明确了批、征、供各个环节的要求,实施跟踪督办,高质量服务安置区项目建设。加快保障青年人才公寓用地,该中心共承担项目一、二期用地保障4宗,其中,省直青年人才公寓建设用地1宗,市直青年人才公寓建设用地3宗,共计448.29亩,按照程序要求加快推进工作进度,有效保障了青年人才公寓用地,被省人才公寓建设办评为“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提升。开展储备地块黄土裸露治理,将储备地块防尘检查治理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每周对惠济区、中原区、金水区5宗土地602亩地块防尘情况进行日常检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及土壤修复工程,把土壤环境状况评估作为土地规划和供应审批的前置条件,全面加强“批、供、用、补、查”等各环节监督管理。
考古前置工作实现新突破。2018年,将文物考古前置纳入土地储备和供应程序,明确由市级土地储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全年受理考古调查勘探报请业务229宗,其中,受理政府考古调查勘探申请118宗,向文物局申报118宗,签订《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协议》118宗,办结75宗,涉及考古调查勘探面积6886亩;受理考古前置改革前遗留项目111宗,涉及考古调查勘探面积6205亩。
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每年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组织志愿者慰问桐淮社区困难老党员,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捐献价值5000余元的清洁工具、空调等物品;每年向郑州慈善总会捐献资金6000元;向新密市李堂村捐赠价值10万余元的勾臂垃圾车26台,捐建精神文明宣传栏2块、健身器材50余件,并拿出5000元对该村评选出的好婆婆、好媳妇进行奖励。凭着结对共建工作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文明单位进社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