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中职古诗词教学

2019-01-31◆陈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诗人

◆陈 黎

(宜宾卫生学校)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中职古诗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即诵读、感知、欣赏、品味、拓展,旨在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诵读诗歌

古诗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非常适合诵读。所以,教学中要注重诵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读准字句,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在诵读前,教师首先应当示范朗读,通过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古诗词中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去体会哪些地方该停顿,哪些地方要重读,哪些地方应读得缓慢而抒情。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还可以辅以恰当的音乐,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感知诗歌

俗话说,知人论世。因此,感知诗歌,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感知作者和写作背景,二是感知相关史实。

1.感知作者和写作背景

古诗词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现代人可能不太了解诗词的作者,也不太容易理解诗词所要展现的基本内容和它的写作背景,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把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讲解一番。

感知作者,即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等。如李白的诗歌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新奇,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豪放潇洒,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被称为“诗仙”,这与他少年时代所受的多方面教育有关,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四处漫游有关。而杜甫的诗歌向来以沉郁顿挫著称,难得有喜悦之作,这跟他丰富复杂、磨难辛酸的生活阅历有关。

感知写作背景,即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时的心境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更好的理解作品。如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选了杜甫的两首诗:《登高》和《客至》,前者呈现的是沉郁、悲凉的风格,而后者表达的是一种欢快、轻松、明朗的格调。为什么?此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讲到两篇作品的时代背景。《登高》写于公元767年诗人56岁流离到夔州时,为排遣郁闷而重阳抱病登高,面对深秋景色忧国思家,感时伤怀而作。《客至》写于公元760年春天,诗人历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所以,两首诗同是一人作品却一悲一喜。

2.感知相关史实

有些诗词往往会涉及一些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也就是典故。典故一般都较委婉含蓄,对于刚刚才建立起文学欣赏能力的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当把诗词中的史实交代清楚,才能够使学生通过典故原来的意思进而联想到诗人在此诗中想真正表达的含义。例如,在《将进酒》里就用到了“陈王”的典故。古来酒徒很多,为什么李白偏偏举了“陈王”?“陈王”又是谁?此时,教师就应当给学生讲讲相关史实。“陈王”即曹植,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因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世称陈王。曹植在丕、叡两朝屡受猜忌,有志难展。因此,李白在诗中说“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认为自己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有志难展,抒发了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三、欣赏诗歌

古典诗词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因此,欣赏诗歌主要是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所创造的出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通过恰当的意象,营造出深入人心的优美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播放PPT图片、配音乐、形象描述、想象画面等手段,着力扩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体会诗人感情营造环境,使学生真正以作者的身份去感受诗词所要表达的感情与思想。如教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配上安雯的《月满西楼》,使学生一开始就沉浸在忧伤哀婉的氛围之中,感受女词人的这种寂寞相思之愁。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登高》相似的画面,让学生边读古诗,边看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悲凉意境。

四、品味诗歌

1.鉴赏语言,感悟诗情

理解诗歌的语言,是读懂诗歌的前提;鉴赏诗歌的语言,则又是诗歌解读的深化。古代诗词的语言总能用最贴切、最精确、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因此鉴赏诗歌语言就是去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深刻的表意效果。像杜甫《登高》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只用了14个字就写出了6种景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广阔精美的清秋图,而画面却是惨淡的,映照出诗人心情的凄凉。

2.分析诗歌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谋篇布局、选材立意、遣词造句、塑造形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等方面运用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感受、理解、鉴定和欣赏,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如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是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上青天”“揽明月”的大胆想象和夸张,显出诗人抱负的高远与不凡。“抽刀断水”的奇妙比喻,显出诗人的悲愁似水难断和烦忧的深重无边。而“抽刀”二句中的“水”“愁”二字的重叠复用,更是形象地加强了诗歌格调的愤懑苍凉感和流转哀深、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正是通过这绚丽多姿的众多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才使得这首诗的感情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拓展诗歌

在完成诗词的基本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还可以联系与所教授篇目相关的作品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在比较中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或通过对比发现两者的异同点,进而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融类旁通的能力。比较阅读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是同一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或是同一题材,风格相近的作品。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和李煜的《虞美人》就可以对比阅读。两首词作的共同情感都是愁,但通过意象比较,我们发现《一剪梅》借助红藕、香残、玉簟等意象表达的是闺怨之愁,而《虞美人》则通过春花、秋月、东风、明月等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亡国之恨,是国愁。

当然,教无定法。中职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领会作品中所蕴涵的文趣、情趣、理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诗人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词之页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