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开展学习任务群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2019-01-31苏志民

中学语文 2019年30期
关键词:汉语书写汉字

苏志民

根据课标《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提出:本任务群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就汉字或汉语的某一问题,加以归纳、梳理,训练学生从应用中观察语言文字现象的能力和总结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旨在加深对汉字汉语的理性认识。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围绕语言和文化,经典作家作品,科学论著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相互协作,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在语文任务群的活动的开展中,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在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梳理与探究汉字汉语的现象与规律

课标《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提出:有意识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发现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关注“文”的方法与情感把握,又要重视文言文的“言”这个教学基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言知识,依据考点牢固掌握文言文的知识树。归纳整理时,可以从特殊字词的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词语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等方面进行,做到分类明晰。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探讨汉字汉语规律。

1.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在前后联系中积累文言实词的意义。汉字的造字的方法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而汉字的90%是形声字。如“徒”是形声字,表示步行。高中阶段必修课文,有“徒”的多个意义。如(1)步行。例如:师徒以往。(2)同伙,同一类人。例如:郯子之徒。(3)随从。例如:日与其徒上高山。(4)狱卒。例如:视徒隶则心惕息。(5)囚徒,服役的人。例如: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6)只,仅仅。例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7)空,白白地。例如:哀私墓之徒有其石也。(8)学生,弟子。例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掌握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例如:“徒”的本义是步兵,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有同伴,所以有“同伙、同一类人”之义。同伴之中有仆人,进一步引申为“随从”。同伴都为服役之人,进一步引申为“囚徒”,同伴都为徒弟,又引申为“学生弟子”等。步行没有借助其他工具,所以有“空”之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白白地”。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为“但”“只”“仅仅”之义。

2.从学生易错字进行梳理探究。如有些学生经常写错的字,都是由于对文言现象的规律掌握较为薄弱。例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些学生经常把“受”写成了“授”。其实,“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一般是有联系的,它是指一个汉字原来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来表示其中一个或几个意义。它是通假字其中的一种,通假字还有“通用字”和“假借字”。“通用字”是指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同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字,也可以写那个字。例如:《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里“生”通“性”,指资质、禀赋。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即本来没有那个字,现在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不另造新字之情况下借用旧字来充当新义,就成了假借,“令”本义表命令的会意字,后来指县令。

二、从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入手,探究汉字汉语的奥秘,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深厚感情

课标《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提出: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成语典故运用问题等,阅读相关论著、整理事实与数据,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正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运用中努力促进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相机在方言、生活中的语言现象等探究汉字汉语的奥秘。

1.利用方言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我校地处福建厦门,属于闽南方言体系。大都学生能讲闽南话。闽南语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原称“河洛语”,曾是唐朝和北宋时期的官方语言。历史上为了躲避内乱,中原人大规模南迁至福建南部,这样也就把河洛语带到了福建。在闽南话中,保留了一些方言,这些方言的意义,保留在中学课文中。如《孔雀东南飞》:“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作息,是偏义复词,只指劳作。闽南话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如“来去”,只指去往。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联想,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而且记得牢。

2.利用生活的语言探究汉语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汉语是最简短,最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当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汉语强大的生命力,源于新词语的不断涌现。有同学发现小区有告示牌,写着“砼工”两字。他不理解。于是问了老师,老师引导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让有兴趣的同学分组一起探究“砼”等新词语的起源。

这组同学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街头寻访等方式,学期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有组长汇报说,“砼”一字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蔡方荫教授上课时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读音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感受到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文字,原因在于它有强大的造血功能。

三、从汉字的书写入手,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体美

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不断演变。汉字的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第二阶段,自汉代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汉字有形体之美,大篆小篆的古朴优雅,金文甲骨文的厚重凝重,楷书的中规中矩。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点横撇捺呈现精妙组合;美在声韵,抑扬平仄传递音律和谐;美在意蕴,优雅厚重传承文化血脉。

写好汉字,感受形体之美。例如,我校每天下午安排15分钟写字课,开展学生的书法硬笔书写和训练,规范学生硬笔书写习惯,教会学生书写的正确坐姿、正确握笔、准确识字、练习方法、字帖选择,更高层次的有书写心理卫生、笔迹心理与行为矫正、文化研究和用情书写等,以达到书写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的要求,最终反作用于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达到“写好字,做好人”的目标。

汉字汉语是一座蕴含丰富的宝库。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古老而又鲜活的汉字汉语里承载着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的先人的智慧,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促进同学们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汉语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学汉语
用什么书写呢?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