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要关注语序

2019-01-31刘军莲

中学语文 2019年30期
关键词:奥楚壶口瀑布语序

刘军莲

所谓“语序”,通俗地讲,就是语素、词语在一个句子中的先后顺序,它是重要语法手段。重语序是汉语表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语序不同,语法关系、表达的意义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如果语序发生变化,则整个句子的含义、侧重点都会随之改变,从而给人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序,特别是非正常表达的语序,利用其表情达意功能来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内涵,在细细咀嚼中实现智慧阅读,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一、以语序变化突出景物特点

例1:《春》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在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时,重音放在哪里呢?

生: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重读这些词语。

师:我们仔细品读这句话,是不是发现它的语序有点不一样啊?

生:是的。我们一般说“嫩绿的小草”,可作者却把“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形容词放在了主语“小草”的后面,语序颠倒了。

师:我们看后面也有类似描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那朱先生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

生:为了着重突出小草在初春刚萌发时的特点,是那么嫩、那么绿,如果是正常语序,则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受,将嫩绿的特点单提出来着重强调,我们仿佛看见了一片片嫩绿的小草,生机盎然的春意扑面而来。后面这句话也有这样的功效。

生:而且这样表达感觉十分活泼,与拟人的修辞方法很相符,一下子就让人感觉到小草极强的生命力,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感,景物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

反思: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用语序颠倒的方式将春景图中小草的顽强生命力、美好的特点进行了着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小草嫩得欣喜、绿得诱人,若非关注语序、细细品味,怎能感受到朱先生通过语序的有意识调整来清晰表达景物特点呢?

二、以语序变化表达人物内心

例2:《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奥楚蔑洛夫听了赫留金的描述,知道了狗咬人事件的具体始末,他是怎么说的?“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同学们读了有什么感受?

生:正常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得管这件事”,但是奥楚蔑洛夫最关心的是“这是谁家的狗?”整段话他一直强调要知道狗主人是谁,这是他最关注的,也是决定处理结果的前提。

生: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的心态,他完全不顾事情的真相,也不管其他人的看法,只顾趋炎附势、保全自己,活脱脱一个奴颜婢膝的狗腿子形象。

师:是呀,同学们可以调整顺序读一读,“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强调的是狗的主人是谁,而“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这是谁家的狗?”强调的是“我”的立场。语序变了,对人物的内心刻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反思:讽刺小说《变色龙》运用了夸张手法描绘了奥楚蔑洛夫随着狗主人不断变化而飞快改变自己的态度,作者在语序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让奥楚蔑洛夫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我们必须要关注这种变化,仔细斟酌其内涵,就能直击奥楚蔑洛夫的真实想法,撕掉其伪装的面具,看到其真实面目,进而对当时封建专制的黑暗、各阶层的冷漠腐朽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三、立足语序申明文章中心

例3:《白杨礼赞》教学片段:

师:作者以白杨树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笔直的白杨树来赞美解放区的人民,将揭示其内涵的四个反问句找出来,读一读。

生:“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难道……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师:这四个反问句能不能调整一下语序?

生:不能。因为这是层层递进式的反问,第一个“难道”引人深思,让读者思考树背后的意义;第二个“难道”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着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上升为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一层比一层深入,如若改变语序,则打乱了表达框架,降低了逻辑力和说服力,扰乱了主旨表达。

反思:《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树联想到人,通过赞美白杨来赞美不屈不挠的抗日军民,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特别是四个反问句,从“不想到”到“不联想到”再到“不更远一点想到”,气势磅礴而又逐渐深入地申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写,与全文的逻辑和情感铺垫十分相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语序、关注这样的表达方式,品味文章的思想主旨。

四、关注语序体悟作者情感

例4:《壶口瀑布》教学片段:

师: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品味了壶口瀑布雄奇的自然景观,也感受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细腻之美,作者对黄河是怎样描述的?

生:“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师:由此我们看到,黄河宽厚而不软弱,顽强且勇敢,恰似一个人。作者在最后一段想要表达什么?

生:作者由黄河的特点联想到中华民族在面对危难时的伟大和坚强。我们的民族就像黄河那样,有着博大宽厚的胸怀和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师:关于黄河的描写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感,换个方式、换种语序表达会怎样?

生:黄河经历了与山石的搏斗才形成了自身坚贞不屈的性格,才体会到了不同的情感,中华民族也是如此。作者由观赏瀑布引发的联想,这样的语序最能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所以不能调整。

反思:《壶口瀑布》乃是写景的游记,作者的所思所感是点睛之笔。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铺垫了对壶口瀑布的细致描写,将其各种形态呈现在读者眼前。这样的表达方式细腻且独特,能够让我们对作者抒发的感想产生认同,自然而然与作者相和,语序的巧妙安排功不可没。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序,从平时的描写中触摸作者的情感。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语法感悟其表情达意之内涵,关注语序是应有之义。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序、分析语序,从中解读写景状物的特点、人物的内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升对文章内涵的体悟。只有这样,才是践行新课改精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才能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奥楚壶口瀑布语序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壶口瀑布的美
壶口瀑布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变色龙》教学设计
七绝·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