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2019-01-31蔡文韬袁学文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产学研专业

◆蔡文韬 袁学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虽逐步完善,但相对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落后、缺乏校内产学研实践平台构建的意识等。另外,大学教学往往倾向于把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分割,使得学生的知识模块是相对孤立而分裂的,在这种体系下如果没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训练环节,只通过课程学习,难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达不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因此,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努力开展基于产学研为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新途径。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出具体措施,对保障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我院在1987年开设的生物教育师范专业中,就融入了营养学、环境、人体健康、学校卫生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在2009年起开设的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生物药学方向)中,涉及了生物和药物方面的知识,并开展了食品学相关专业建设问题的专题调研。从2013年起,在生物科学专业内设置了食品卫生安全方向,招收了36名学生,已为申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打下了基础。但我院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实践、毕业训练等环节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最终培养质量的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培养人才规格与企业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上,高校培养人才规格与企业的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上,高校着重于前者,在理论学习中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主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企业更注重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变为生产实践解决企业棉铃的实际生产问题,高校侧重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通才”培养,企业则需要较高的“专才”培养。

(2)人才培养质量问题良莠不齐学生所学知识与现代科技发展的速度脱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以集中封闭讲课的教学模式,与科学研究院所,社会企业的对接较少,存在着理论与技术的脱节,但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遥遥领先于高校教学知识的输送。

(3)技术开发能力和实验教学创新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近年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在产学研转化、技术开发方面还比较薄弱,今后的长远目标要加强与各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将学院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铺路。

(4)科研经费严重短缺由于受到实验经费的制约,一些专业的、贵重的大型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缺乏,限制了实验室服务能力和深入的科学研究,另外难以保证毕业训练过程中师生所用的实习差旅、实验测试、资料收集等基本要求。

(5)教师学生比例过低,教师在实习现场指导实习的工作往往与校内其他教学、科研任务存在矛盾无法兼顾,使得实习的指导不断受到削弱。而许多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但却未受过系统、扎实的实践训练,难以指导毕业设计。

二、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发挥高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既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同样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充分考虑自身的师范性质基础上,依托学校和学院的条件和资源,积极探索师范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以企业的标准来培养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的全能型师范生,实现“校企共融、实境育人”教育理念。

1.强化实践教学地位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坚持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三结合”,深化改革,建立突出现代食品安全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扩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教学队伍水平,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三农”输送大批勤奋踏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改变那种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是加工专业课的旧观念。除了加工专业课外,其他专业课程也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课成绩的考核方法等进行深入探索,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指导、咨询为辅,改变过去教师机械、呆板的教学方法,以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考核主要指标,改革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技术集成运用能力,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根据我校食品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对学生的定位要求和对相关食品领域诸如食品质量监控、管理以及监督等能力的要求,建造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四模块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着重改革实验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形式,加快与食品企业合作,缩短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监控、管理、监督等相关要求,为在校学生创造好的平台和就业条件。

通过与广东轻工业大学、珠三角地区的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联合审定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联合组织学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方式、机制的探讨与实践,形成符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与工厂、事业单位、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可通过引进和自己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如选派教师到对口的食品加工企业锻炼,或以特派员的形式到企业、检测机构等接受新生产技能再培训,引导教师从事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4.建立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加强校内的实践平台环节

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条件创办经济实体,以达到育人、科研、效益并举,经营实体与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的目的。如我院在指导酸奶、面包、蛋糕的制作等食品加工工艺方面的教学实践;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承担常规和特殊项目的检验分析、质量评价及研究等工作。一方面,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场所和平台,使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另一方面,在学校统一管理和规划下,更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快速地获得收益,在为学生谋求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学校市场定位,缓解人事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源闲置的压力方面起到改善作用。

自2010年以来,我院利用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建设了“应用生态学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基础科学实验中心”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项目,获得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的专项资助;学校拨款建设了“食品卫生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的总投入达900多万元,具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面积达1500m2,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基地。

5.加强与协作单位联系,共建常设校外实践训练新平台

构建一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根据地。这样能有效地利用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专家的实践经验,实现先进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落到实处。让学生尽早与用人单位实行“预约式就业”,以减轻学生在毕业训练阶段谋求就业的压力,毕业训练尽可能与学生就业挂钩,毕业实习、设计、论文与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实际技术工作挂钩,立足于解决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协作单位实际的项目中,让学生接触到项目的技术的核心,使学生通过实战锻炼掌握食品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运作模式上,积极与其他相关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挥广东省和珠江三角的区域优势,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目前,与广东轻工职业学院的生物与食品系联合申报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评审;“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食品卫生安全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已经列入到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在未来几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加强与企业合作,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

三、结论

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高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产学研相长。实践证明,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有成效的,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方面都有大的进步,真正做到了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为目的的素质高、结构合理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产学研专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