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易经》的恒卦浅谈故宫文物南迁

2019-01-31刘卓怡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南迁易经文物

◆刘卓怡

(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从古至今,《易经》有着卓越的地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汇中国之大法,品古今之圣贤,历经数千年之沧桑,《易经》依旧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一、《易经》

先人作《易》,为达趋利避害。相传,古时伏羲观象于天,效法于地,近参与身,选取诸物。因河图得八卦,八卦各有三爻,重而衍之,为上下六爻,于是八分为十六,十六化为三十二,三十二演而为六十四,共得三百八十四爻。以此教习百姓定犹豫,绝嫌隙,不被吉凶悔吝所迷惑。但《易经》的真正由来并未确定。但“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这一观点是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

《易经》由原书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经”由六十四个卦组成,每一卦的内容又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每一卦由六个符号组成,称为六爻,而六个符号由上卦和下卦两部分组成,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八卦即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共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在《易经》中被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因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人们利用卦爻辞来进行断语,从而达到指导生活,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恒卦

恒卦为《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二卦。上卦为震,震为雷,性为刚;下卦为巽,巽为风,性为柔,上刚下柔,雷风相交。

1.卦名

恒卦卦名是“恒”,即雷风恒。

2.辞解

恒卦的卦辞为: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卦的爻辞为: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上六:振恒。凶。

很多人喜欢先入为主的认为恒卦是在指永远不变,但实际上它指的是一种长久的稳定状态。例如,狂风吹过草原,草会晃动,泥土会扬起,此时暂时地打破了草原的“常态”。但不久,草原平静了下来,草不再乱晃,空气洁净。一切又“恢复”了祥和的常态。此即为“恒”。一定情况的“改变”是有益的,没有“改变”的系统是封闭的,无法接受外界的消息,是一种“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但是,“改变”并不能超出系统的承受能力。比如“浚恒”,一旦超出系统就会混乱,甚至走向崩溃,造成“悔”和“凶”。在很多情况下,这也是人失去了“平常心”的结果。“平常心”就是我们精神的常态,就是“恒”。

三、从恒卦浅谈故宫文物南迁

1.恒卦卦名与卦辞的启示

《说文》中解释:“恒,常也。”恒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本有的常态,是“和性”和“稳定的向性”。

在人类社会当中,恒也可以指一些永不变的事物,就如浸染上千年岁月、凝聚工匠心血的文物。故宫文物南迁就是故宫博物院理事会为了保护文物免受战火荼毒,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南京。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难理解文物南迁工作就算在一片质疑和谩骂声中也要启程。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只有“利有攸往”,才能没有过失,达到“亨通”。

2.恒卦卦象的启示

恒卦六爻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卦是巽(风),上卦是震(雷),风雷交加,二者常是相辅相成而不停地活动的形象,因而象征常久,象征着:“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朱熹《周易本义》曰:“恒,常久也”。为卦震刚在上,巽柔在下。震雷巽风,二物相与,巽顺震动,为巽而动,二体六爻阴阳相应。四者皆礼之常,故为恒。

宋代诗人黄庭坚《清明》里面提到“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描绘了一个风雷相交,滋润万物的场景。文物南迁则是以恒古的文物来滋养后世文史哲的发展和创新,故文物南迁是顺势而为。不历文物南迁,哪来“草木柔”?诚如《象传》所言:“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3.恒卦爻辞的启示

恒卦六爻分为上下部分,其中中下卦包括初六,九二,六三,上卦包括六四,六五,上九。

下卦是巽(风),可以认为是主要针对文物南迁过程中的社会各阶层而言,坚定保护文物的信心,并不曾改变,用自己所能去帮助文物南迁工作,安分守己。

上卦是震(雷),主要代表文物南迁中富有主要责任和义务的工作人员,即进行南迁工作时应当团结合作,共同努力。领导阶级朝令夕改,信心不足结果必然不如人意。恒卦即使在文物南迁工作结束,后人也应当承蒙其教诲,不断加强社会生活中的实践。

4.初六爻的启示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刨根挖底地深入追求常久之道、恒道之始,欲求深远之成果,却欲速不达。

南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前后长达15年,历程上万里,穿越半个中国,并非一蹴而就。如果不停地向下挖掘,想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结果必然凶险,没有一点好处。文物南迁前,不少学者便有这样的想法,甚至有学者提出只需就地修建地下库房即可保古物无虞,显然有待商榷。日军攻入山海关,眼看就要攻到北平。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物的完整,更是属于中国的完整。且不说修建地下库房实的可操作性,即使修建成功了,也有库房失守、文物流失海外的问题。

5.九二爻的启示

九二:悔亡。如果永恒坚守正道,悔意就会消失。故宫博物院金石学家、古物馆副馆长马衡提议文物南迁时,很多人并不同意,认为文物留下,可稳军心,文物迁出,易散难聚。

就文物迁至何处,北大校长胡适寄希望于国际社会保障文物安全。鲁迅发出“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的嘲讽,认为文物南迁不切实际,是胆小鬼的作为。但即便如此,保护文物也是势在必行,因为文物是国宝,是国之重器,是中华民族的根。只有保护好了文物中华文化的根才不会断,中华民族才能在将来有重建东方大国的底气。随后,文物南迁受到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学者乃至政府的支持,最终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南迁工作。

6.九三的启示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如果不能从始至终得保持良好的习惯,由于贪功冒进,不安分守己,没有恒心,结果为世人所不容。

南迁过程中,大家一路担惊受怕,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危,而是害怕文物会被破坏。南迁工作从一开始便受到各方的窥探,其中还包括一些外国军政要员,希望从中获益。幸运的是,文物最终成功到达目的地,一样未失,一样未损。

7.九四的启示

九四:田无禽。长期生活在不适宜的环境中,便不能获取成功。

文物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瓷器、青铜器和石鼓这类文物最怕运输颠簸。为了给文物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故宫人专门定制了一批长三尺、高宽各一尺半的厚实木箱来进行文物装箱,整个装箱过程科学、细致、严密,才能几乎无一残缺、遗失的结果。因此,人要勇于去适应环境,而非环境来适应人。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恒心不变,才是获得成功的首选。

8.六五的启示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妇人操守贞洁则吉利,这是符合从夫以终其身的道理。丈夫则因事制义,其道多方,如果以妇德来约束男子,则必遭凶险。

南迁中过程,领导阶级始终握有绝对指导权,包括制定详实周密的路线以及运送文物的顺序。为了提高运送的安全和效率,内部有三个部门的分工,包括古物馆,图书馆和文献馆。文物分批运输,分层运送。同时院方还向行政院和地方军政长官发出密电,请求沿途保护,保障行途安全。从另一方面看,也保证了南迁过程始终是“一个声音说话”,各成员多角度配合,各司其职,最终创造文物南迁成功的辉煌。

9.上六的启示

上六:振恒。凶。统治者朝令夕改,政令无常,结果中将一事无成,不会有所建树。

南迁过程中,组织者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坚持一个信念—保障文物安全。文物每到一个地方,都必须进行详细的文字记录,内容包括: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输工具、转岗、转车、转船等。严苛的制度,精密的排布,组织者和全体成员共同配合,南迁的最终结果,不是“一事无成,无所建树”而是“硕果累累,名留青史”。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恒卦》卦辞说:“亨通,没有灾祸,利于坚守正道。”坚守正道,持之以恒,必然没有灾祸,可至亨通,应坚信宇宙常新,万物恒变,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补充新内容,当恒则恒,当变则变。依据不同的场合时机,灵活选择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极端坚持某事物,则会物极必反,违背常理。故而,恒中有变,变中有恒,是恒是变,应因地,因事,因人而异。

作为古代汉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是国学精品,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其影响涉及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尤其是辩证的思维值得我们现代人加以学习和实践。以《恒卦》为例,其恒中有变,变中有恒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世界仍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南迁易经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
宋朝南迁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文物失窃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卑以自牧,柔以时升——论易经初六爻的爻德内涵及其儒家道德观
试析《南迁》与《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