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2019-01-31◆
◆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心小学)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日益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的阅读量和教师资源不足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瓶颈”。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还是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视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忽视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成篇背诵,这样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冷漠。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增加课内阅读量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我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事业心,要积极投入到改革中去,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机融合,积极探索自主高效的模式和方法。
2.打破常规,提速课堂
把教材进行了重组,每个单元规定一篇重点课文作为“精读”课文,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把其他课文全部作为“阅读”课文。一个单元用四课时的时间完成。
3.多种课型,自主阅读
将课堂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课上,我主要设计了下面几种课型:
(1)学案导学课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设计学案,让学生以学案为依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首先,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任务和要求阅读相关材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筛选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疑难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依据和参照。然后,将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升华认识。最后,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交流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读法指导课
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教给学生一些如浏览、速读、品读、精读等读书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摘记、写读后感等好的读书习惯。在一个小组内的四名学生可同时读不同的文章,然后把读书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这样每个人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读了四篇文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笔记整理课
整理的内容有故事梗概、名言佳句、好词佳句、读文启示、精妙构思、语言特色、快乐体验、续写、读后感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突出特色。
(4)实践活动课
在课本上有一些活动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搜集、整理知识,让阅读课动起来,我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课。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美文诵读、经典一刻、演讲辩论、成语接龙、故事擂台、诗文背诵、口语交际、快乐搜索、交流碰撞、新闻回播、心灵感悟,等等。此外,还有理解感悟、诵读积累、读写结合、研究汇报、休闲阅读等课型。
(二)拓宽阅读空间,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学习语文,很重要的一方面就要加强培养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拓宽阅读空间,扩大学生阅读量是很重要的。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应该创设读书的大环境:一是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以及班级图书角的作用,不断增加新图书,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二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与学生共读。三是读书给学生听,由于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有意留意的时间短,而且让他们读书和轻易倦怠,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仅可以延续学生的有意留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爱好,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2.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低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后,语言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吧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此时,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若有充足的读物供他们阅读,将能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1)根据年龄特点和爱好推荐书籍。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等。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要求推荐脍炙人口的小文章,如教学完“春”这一主题单元后,推荐《春天在哪里》《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以此作为课文的补充,丰富学生的积累。
(3)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整洁,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且,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语言,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结合重大的节日推荐书籍。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可以听别人讲,也可以自己找书来读)。国庆节指导学生读各种描绘祖国的小诗歌,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1.听说写能力的培养
听是说的基础,说又是写的基础,语文课上的跟读,其实就是一种模仿说的训练,同时又是一种听的训练,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看法、想法和做法,尽量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观点,当然对于别人的发言,你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到亲切,使学生养成敢说、想说、想好就说的好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在倾听过程中又一次发展了他们的语言。在一二年级,我重点训练学生写生活日记,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写的快乐,生活日记的内容很多,如汇报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都是很好的教材,都可以来写一写,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的字词句,又为习作打下基础。
2.积累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应有大量的积累,离开了积累,习作教学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积累的途径很多,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积累,我主要采用的是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的方法。
课内积累,我主要采用把每册教材中语文园地和课后需要积累的字、词、句、段、篇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扩充,使每一项积累的内容更加丰富,逐项训练,让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灵活运用。因为我们教材是按专题编排的,所以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积累。如赞美秋天这一单元,让学生搜集课内外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段、古诗,甚至图片等等,让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积累了语言,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同时又让学生明确,同一个主题,作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展示,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孩子在习作时也可以多角度来选材。
课外积累,一是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背古诗;二是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来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读书也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长效机制,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为孩子们选择课外书。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有时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孩子们读半个小时课外书。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使他们会看书、爱看书了,每名孩子都有课外书,有时孩子们完成了学习任务,主动拿出课外书来看,课外阅读伴着他们快乐地成长,他们从书中吸取了大量的习作营养,随着学生读书的增多,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读书交流,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有了积累,所以当他们在习作时,才有说不完的话,才有好词、佳句的不断闪现。
3.利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是为你提供一个例子。教材的编排是以人文为主题来编排的,每篇课文,除了要完成字词句的任务完成朗读、背诵、思想教育的内容,还要利用教材来指导习作。
在每篇课文的处理上,我都要抓住重复词句段或修辞、习作手法、表达方法、说明方法等,抓住一点对学生进行训练,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在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的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作者抓住了房屋倒塌、孩子哭泣、空气中的臭气,来突出场面的悲惨。我让孩子们也抓住重点来仿写一个快乐的场面,要有特点。有的写六一庆祝会的场面,有的写运动会的场面,还有的学生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点和画结合的方法来写一个场面,无论哪一个场面都让人感到了孩子们的快乐。
三、取得的成效
(1)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发展的活动目标,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封闭性,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设计组织各种适于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活动。
(2)为培养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与教学改革有关的活动,如美文诵读、经典一刻、演讲辩论、成语接龙、故事擂台、诗文背诵、口语交际、快乐搜索、交流碰撞、新闻回播、心灵感悟、作文竞赛、阅读知识竞赛、现场作文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小博士”“小小演讲家”“文学之星”等称号,以推动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和成熟。
(3)建立了科学评价体系,为实验提供机制保障。对学生建立星卡评价机制、校外阅读反馈卡,还要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4)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读书兴趣,丰富积累语言,在活动中锻炼了交际和合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审美情趣,陶冶了个性品质,促进了自己良好的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