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有变 砥砺前行
——小议江苏高考作文内容的演变

2019-01-31谢晓黎

中学语文 2019年27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诗意江苏

谢晓黎

作为高中作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作文命题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研究的“重头戏”。 笔者尝试掌握它的特点、演变,努力构建它与高中作文教学间的和谐统一的良性关系, 希望能更有效地指导平时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让教师教得有效。

一、由单一到丰富

纵观15年来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 从材料的呈现方式到内容的内涵都产生了一些变化, 由单一走向丰富,作文命题的命题日趋走向成熟。

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由单一到丰富体现在作文材料上。 2004—2011年江苏高考命题都用材料作提示语,材料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 但是到2012年命题的材料发生了变化, 以古今中外有内在联系的三则材料为提示语,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2013年至今江苏高考命题选用了更广泛的材料内容为提示语,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

2018年的高考作文《语言》的提示语沿袭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通过对提示语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可以是大自然的语言、人类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等,也可以是“丰富生活,诠释生命,传承文明……”这样考生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个性经验自由选择,提示语让考生的写作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引用材料作为提示语的形式,不会束缚考生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意。

二、由诗意到现实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前几年, 命题内容具有诗意化明显,抽象虚化的特征。 比如2007年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流露诗意化的内涵,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容易出现大而空的作文。 这样的命题很容易使学生对身边人和事的漠视,弱化学生对身边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于是在以后几年的江苏高考命题中, 就越来越体现从诗意化到现实化的转变。

2008年的《好奇心》就是典型的一个命题从诗意到现实转变的例子。 这段材料说明人人都有好奇心,但是并不是人人都一直保持着好奇心。 而现在处在教育制度束缚下的学生,毫不怀疑地接受知识的传递,机械地重复地低效地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缺少对新知识探求的兴趣,与生俱有的好奇心已被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也大大受挫。 而好奇心在人生中是很重要的,它是发现世界、改造世界的原动力。 而当今社会急需创造性人才。 所以这个命题直揭中学生学习现状中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紧扣时代和社会焦点话题,引导学生从古代走向现代,从虚幻走向现实,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跳动的脉搏,关注社会生活,并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用思想去思考生活,用行动去创造生活。

三、由感性到理性

新时期作文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思辨等理性能力。 近年来,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考查,一般是借助某个带有一定象征性概念的词语来命题。比如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怀想天空》,“天空”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一定象征性的词语,它可以是具体的天空,亦可以是抽象的天空,它可以是现实的天空,亦可以是虚幻的天空,它可以是历史的天空,亦可以是当今的天空,但“天空”更多的是蕴含了某种人文意义。

2017年的高考作文《车》就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理性能力。 这则材料作文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感性,引导考生关注身边司空见惯的各式“车”,并由“车”联想到有关的人和事。 同时它也具有理性,提示语引导考生关注与“车”有关的社会现象、人生百态,由表及里,折射的深刻社会心理并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思考“车”中蕴含的社会观念、人生哲理。 比如,车来车往,必须遵循的交通法规就是安全行车之道。 人生征途上,自然规律、法律制度、伦理纲常、道德法则也是人生道路上要循守的法则,然而在当今社会上,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泯灭良心,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 毒奶粉事件,假药事件, 豆腐渣工程, 贪官腐败等等让国人忧心忡忡,也让学生面对社会现实,用批判的理性思维看待这些社会现象。 这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激励,激励中学生反思: 当代社会究竟该遵循怎样的道? 从而现实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高考作文命题反映现实生活, 这种敢于以高考命题的形式从较深的层次来批判重大现实问题, 并且又有积极的指向意义的命题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总之,笔者认为,江苏高考作文在内容上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稳中求变,既符合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展示社会现实。 探索命题内容的变化,可以让广大一线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诗意江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数读江苏
冬日浪漫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