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的调查分析
2019-01-31张文亮付枭男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张文亮,付枭男(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1 相关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领域已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国外有关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资源描述标准、信息检索标准以及标准制定和修订等方面。其中Atilgan D[1]、DianeI和Hill mann[2]等研究学者相继对编目标准提出了新的看法;Quan TT、Xie H[3-4]等专家在信息检索标准的制定和必要性上做了深入研究;Hicks EA、Riley J[5-6]等学者分别以OhioLINK项目和IN Harmong项目为研究对象,对项目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案例研究。在我国,早在1999年韩珏等人就详细研究了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的产生、发展和现状;[7]姚伯岳、葛红梅[8-9]等学者分别从架构和规范等角度对古籍元数据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王秀香、赵悦[10-11]等学者总结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内容,构建了体系框架;肖东梅、陈淼[12-13]等学者则对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综上,国内外有关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的研究已然具有一定成果,但其中并没有针对数字图书馆领域内专家学者对构建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认识的调查与分析。而依据调查过程中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规范标准制定,将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做到标准统一,数字资源才能得以高效利用。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方法
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制定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无论是承包给第三方咨询公司,还是继承原有经验由图书馆负责制定,图书馆工作人员均需要参与当中,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更是体系构建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了解领域内专家学者对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看法,为数字图书馆标准体系构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的总进程提供参考。
2.2 研究过程
(1)问卷设计。本研究的问卷框架基于文献调研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访谈,并借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相关成果研究。问卷采用半结构式问卷,通过设计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开放式等问题开展调查,被调查者只需逐项给出答案即可。除基本信息调查外,问卷由三部分15个问题组成。
(2)抽样及发放。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精英是本次调查的样本群体,因此,本问卷的样本范围选择在CSSCI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有发文经历且研究方向与数字图书馆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经统计,截至2017年3月1日,近五年发表与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相关文章且被CSSCI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发文作者共计195位。通过对这些论文作者信息和发布在官网上的个人信息进行搜集统计,共获得147位作者的邮箱地址。
问卷发放主要采取网络社交平台和发送电子邮件两种方式。纸质版问卷的发放虽能够保证有较高的问卷回收率,但是考虑调查人群分布较为分散且相距较远,因此采用电子邮件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以便能够有效便捷地对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降低发放成本。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15-5月15日,历时2个月,共发放问卷147份,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回收率为74.1%,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3 样本基本情况
被调查者主要从年龄、单位类型、参与相关工作的时间以及参与工作的性质等方面做了相关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体中35-50岁占调查总人数的一半,35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分别占调查总体的23.05%和21.1%。由此可知,该领域目前研究的主要群体集中在35-50岁。被访者工作单位较为集中,绝大部分人都在图书馆及其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工作,只有少部分人群在图书馆以外的公立信息服务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工作。从数字图书馆相关工作经历角度来看,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占44.04%,5-10年占26.61%,2-5年的占21.1%,2年以下人群仅为8.26%,足以说明,本次调查群体整体上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十分深入,调查结果更具有参考意义。
此外,从被访者是否从事过数字图书馆相关工作的角度来看,从事数字图书馆软硬件系统建设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被访者占40%,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占16%,数字图书馆研究占32%,数字图书馆业务管理占9%,由此可知,参与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与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人群最多。被访者中有97%都参与过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可见研究选择的被访人群几乎全部与研究内容相关。
3 研究结果
问卷分别从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任职情况、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现状以及体系构建的需求动因和存在问题三方面对被调查者进行考察。
3.1 对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认识
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中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完备、最欠缺的,以及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在总体标准范围内的相关问题,都是推广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图书馆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调查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需求的重要内容。
表 被访者对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认识
调查将相关工作细分为7项见表,分别是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数字资源对元数据标准、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标准、数字资源服务标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标准、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标准、数字图书馆管理与评价标准。其中,参与过以上7项工作的人员共计71人,占总比例的65.14%,38人未参加过相关工作。
数字图书馆标准相关工作情况调查结果如上表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分别是最重要、最完备、接触过且参与过的人数最多的工作,说明我国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的制定相比其他工作进展更快,收效更为明显。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和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标准的相关工作分别有65人和62人认为十分重要。58人认为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的建设比较完备,占调查总人数的53.21%。但是被认为十分重要的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标准却被认为是项目调查中最为欠缺的标准规范。而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和数字资源组织管理标准接触人数和参与人数分别列居该题统计结果的第三位和第二位,说明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的相关工作是调查人群中较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工作的侧重点。
标准规范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项目标准等几种类型。研究对各类规范优先在哪种标准范围内研制和应用做了系统调查。适合国际标准且较为突出的是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和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在国家标准中较为突出的是数字资源管理与评价标准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标准。行业标准中较为突出的是数字资源服务标准,其他标准分布较为平均,不具有明显突出的状态。关于数字图书馆标准研制工作参与的组织和机构的调查,图书馆标准化技术组织、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单位、图书馆行业组织、数字图书馆相关企业或企业协会几个组织之间所占比例相差不多,都在75%以上。其他被访者还认为应该有研究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和数字出版以及知识服务机构参加其中。关于数字图书馆领域国际标准的采用问题,被调查者大多认为数字资源建设标准和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建设等技术类标准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认为数字图书馆管理与评价类标准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类标准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的分别有33人和25人。1.83%的被调查者认为因为中文的特殊性,很难有国际标准能够与之对应。
3.2 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方式调查
标准规范体系是指由若干相关标准组成的标准集合,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而言,从顶层进行标准规范体系框架设计,有利于根据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分阶段地开展标准规范研制工作。研究从制定标准体系的制定层面、维度和因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
制定层面上,调查从国际、国家地区、行业、项目四个层面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国家地区层面占比高达74.31%,说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首先应从国家标准着手;其次是行业层面,占64.22%;国际层面和项目层面分别占17.43%和55.05%。构建维度上,分为系统架构、管理流程、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和数字图书馆服务对象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所占比例分别是62.39%、70.64%、75.23%、53.21%。比例较为均衡,说明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维度上,应该多维度考虑,全面完备的构建规范体系。影响因素上,问卷从数字图书馆合作的范围、深度、馆建、技术、系统、资源、服务以及政策环境几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列举出的各项因素,正是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侧重点,应同时进行。除此之外,本研究认为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还应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发展理念和技术相结合。
3.3 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
对于影响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分析能够有效发现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中的研究重点,探讨未来一段时间标准内容体系建设的研究方向。本部分采用文本分词的方法,对调查当中被访者主观题的作答进行关键词拆分,利用这些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并通过文本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以期对影响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明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重点研制方向。
笔者对影响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抽取文本答案中的关键词,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合并优化,如图书馆和书馆。随后对词频在前十位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出现频次较高的有服务(35)、智能(32)、数字资源(34)、图书馆(26)、个性化(23)、用户(10)、数字图书馆(10)、标准化(9)、知识(16)、数据(8)等。①智慧服务。数字图书馆未来应该往知识服务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并整合不同的电子资源、不同的数据库,使数字图书馆逐步成为支持社会公众获取知识、交互共享知识、再利用、再创造知识的系统平台。[14]②个性化服务。可以迅速、准确的解决用户信息需求,不需要用户按照资源类型、检索平台等方式进行反复选择检索,重点在混合数据源的组织整合(科学数据、科技文献数据、科学研究实验大数据等)。③服务与标准有机结合。建立统一的更加细化的数字图书元数据加工标准,可以精确到全文领域以及全文中的重点数据。与有条件的合作商(京东畅读、百度阅读、微信阅读等)开展合作,借用其技术手段和推广渠道拓展用户,增强用户体验。
3.4 标准规范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观题部分对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取出反馈答案中的关键词,列举出词频排在前十位的关键词及词频,分别为标准规范(42)、图书馆(24)、数字图书馆(20)、建设(9)、推广(7)、管理(6)、项目(6)、服务(7)、体系(5)、应用(11)。由此可知,标准规范是现阶段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①缺乏顶层设计,特别是描述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的体系框架,标准规范有待完善,应统筹考虑,完善管理、服务、评估类标准规范。②现有标准规范不统一,标准应用性有待提高。③标准规范评估体系难以实施,缺乏一致性测试环境和要求。希望此项目能借鉴和学习ISO/IEC/JT1的做法,结合我国现状,瞄准国际发展趋势,在建立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的一致性测试和评估机制,使标准规范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4 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构建对策
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形成明确的服务宗旨与发展目标,各种业务目标与措施需要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坚持一贯的服务理念和方向是数字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15]
4.1 研制程序规范化
长期以来,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制工作主要是以课题制的形式进行组织的。作为研究课题,仅对其研制过程进行支持,而后续的推广、应用以及跟踪评估等则缺乏保障。同时,领域内的研究应对一些已完成的标准研制课题的验收程序进行重新审视,从标准的可执行角度加强评议。此外,我国应推出一个有关数字图书馆标准制定的流程,将具体细则落实到制定人员,明确标出针对的有关方面,使标准制定成为一种规范程序。
4.2 制定角度全面化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运行期”的当前阶段,非常有必要对国内已有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特别是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系统提出来的标准,彼此间呈现的关系、冲突,存在的特点,隐含的问题,都应当仔细的检查、比对、分析。[16]应立足于当前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工作实践,[17]如保存规范、封装体系、互操作协议、检索查询、资源注册集成等具体工作,重视数字出版领域标准和各类数字图书馆框架模型。这样既可以对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又可为制定未来新一代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提供经验借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不同阶段提出的不同标准规范集合之间的衔接、过渡和演化关系,通过考察以往标准的过渡机制,看到应对未来变化的思路。此外,对于如何确保标准面向未来发展的可用性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新制定的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现状,更多是要建立有延续性和发展性的标准。
4.3 参照范式综合化
国内标准规范的制定应结合现实需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国外很多国家以数字资源的加工、描述、服务和管理等生命周期流程为核心,推出了系列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同时一些数字图书馆项目围绕着建设重点加强了元数据和其扩展方式、检索和互操作标准等。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日益成熟,各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日益强调开放、合作、共享的建设原则,如,日本图书馆界在国内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业务逻辑的简化标准,同时面向国际合作,提供与ISO标准进行交换的标准接口,从而较好地解决了ISO馆际互借相关标准繁琐的问题。结合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从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技术、方法类的标准可以尽量采用国际通用标准,而管理、服务类标准还应体现中国特色,切合实际需求并体现个性化需要,保证在当下环境能够更好的执行。
4.4 合作竞争并行化
有关不同标准化技术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现状,除了图书馆界的文标会、图标委等传统组织间的协调之外,还应特别强调要加强与新闻出版领域标委会之间的合作,在建立彼此合作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竞争。如,在面向全民阅读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上,图书馆界应当力争上游,先行推进,抢占阵地。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上,从顶层框架设计上提出一些纲领性、指南性的合作建议,抢占先机,在合作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创新,这对于当今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4.5 标准定位准确化
重视推进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制成果在图书馆以外的领域产生影响,推动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复用和共享,使其融入公共智慧服务和大数据共享。研究机构在准确定位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建标的目的、形式、扩展性、灵活性、融合性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而且这些标准有些是为了推广最佳实践,有些是为了方便外包,需要综合的考虑相关行业的需求,如与出版业的衔接,这样才能确保标准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当然除了从标准制定本身着力以外,还需要有配套的环境,来解决“标准生态”的问题。
5 结语
根据对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知,首先,国外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更加完善,值得借鉴参考,比较而言,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我国数字资源对象数据标准和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建设比较完备,但是我国相关领域的标准建设还需构建标准化体系,应从制定程序、制定角度、参照范式、合作竞争和定位这5个方面着重加强体系构建;再次,应加强对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的评价,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标准体系构建机制;最后,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体系的维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给予数字图书馆标准化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