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2019-01-31吕兰婷王丽娟
吕兰婷 王丽娟
1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由于其病因不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疾病之一[1]。根据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献表述: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在中国还远不如西方常见,但是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我国十几个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调查显示,近15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已过14万人[2]。从具体的患病率来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态势也不断趋增,学者张声生等[3]认为:中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已达11.6/10万人。虽然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从现有的局部数据来看,据南昌市统计,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占结肠镜检查总人群的1.37%[4];据宁夏自治区统计,2014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占全年消化科住院总人数的3.27%[5];除此之外,近年,溃疡性结肠炎患病人群更是呈现年轻化趋势。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的干预情况进行评价,特别是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不仅对医师、患者、医疗保险基金等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政策制定者进行相关决策也实有必要。据此,笔者以卫生经济学评价为视角,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方案的已发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了解相关进展,分析研究的空白。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策略
本研究采取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质量进行探究。故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以“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本效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等为检索词。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方法;2)研究角度为卫生经济学;3)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
2.2.2 排除标准1)不符合此文章目的的;2)重复发表的;3)不能提供有效数据分析的。
2.3 数据提取
从纳入文献中提取本研究需要的信息,如文献发表作者、发表年份、作者单位、评价方案、案例情况、评价指标(成本、效果)、评价方法、评价结果。
2.4 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采取专家小组的方法,首先组成了五人的专家小组,然后将搜索得到的文献分别交给本专业的五名专家进行审核,各专家对拿到的文献进行投票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汇总各位专家第一次的意见并以匿名的方式将意见告知各位专家,再让各位专家修改自己的意见。收集、汇总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让各位专家进行第二次投票… …如此循环,进行第四轮后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当一篇文献有四名或以上的专家表示符合本研究主题时,则入选,最终得到本研究所需文献。
3 文献综述
3.1 文献检索的流程
以“溃疡性结肠炎”&“卫生经济学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成本效果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经济学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成本”“溃疡性结肠炎”&“费用”“溃疡性结肠炎”&“经济”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进行搜索,检索出相关文献11篇,通过“滚雪球”等手动搜索和更新搜索获得额外文献4篇,共计检索得到15篇文献。为保证文献的质量,本研究采取专家小组的评价方法,汇总专家意见可知:由于其中3篇无法提取有效数据分析,因此最终符合条件的文献共 12篇[6-17]。具体筛选流程见图1。
3.2 现有研究的综述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本文首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情况做了整体评述,最后重点落脚到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经济学评估的综述。
3.2.1 概念界定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纵观现有文献,中西医相关表述虽有所差别,但实质内容大体相同。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是消化系统的疑难病之一[18]。
常用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干预技术有:诊疗技术(内镜超声的应用);临床技术,包括药物技术(美沙拉嗪、柳氮磺砒啶)以及疗法技术(中药保留灌肠、中西医综合诊疗);康复技术(护理、自我管理)等等,相关评价多集中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社会性四个方面评价其干预效果。
3.2.2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献的总体情况分析为通过 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图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了解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研究(不仅仅是经济学评价研究)的总体趋势以及侧重点,本综述以“溃疡性结肠炎”为关键词,检索CNKI,截至2018年11月10日共获得相关文献19 178篇。从文献发表数量的总体趋势来看,近2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数量大幅上升,如图2所示。同样,通过关键词组成的共现网络,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多为相关行为干预的临床研究,如图3所示。
图2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献总体趋势
图3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表1 12篇综述文献的具体情况
表1 12篇综述文献的具体情况(续1)
表1 12篇综述文献的具体情况(续2)
3.2.3 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一般而言,卫生技术都有其产生到淘汰的生命周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其对卫生技术的评估,特别是卫生经济学评估越来越重视。本文即从卫生经济学视角出发,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12篇[6-17]研究进行了梳理,如表1所示,旨在科学、直观地观测各干预技术,最终以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人们健康。
综上所述,总体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非常少且内容较为单一,相关研究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表年份:虽然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近年有增多的趋势,但聚焦卫生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仍非常少,文献多发表于 2015年之前;2)从作者单位可以看出,研究者多为临床医学工作者且多聚焦临床案例以提出相关结论,缺少专业卫生经济学者的参与;3)研究方法:多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最小成本分析的方法;且伴随仅有的卫生经济学方法,相关指标则集中于成本、效果两个方面,缺少对效益、效用等其他卫生经济学指标的讨论。
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近年来,虽然人们加大了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研究的关注,但目前仍然缺乏对各种干预的全面评估,特别是相关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下将从现有研究的局限与展望对本综述做相关总结。
4.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4.1.1 样本量少从现有文献来看,样本量少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通过对治疗方案的观察,可以发现现有研究的病例数大多少于一百例,毫无疑问,样本量少,其代表性就必然存在问题,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现有研究相关结果的信度缺失。通过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某些研究为弥补样本量少的缺陷,也会采用回溯性的研究数据,并且进一步通过与前瞻性研究进行对比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卫生经济学价值,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4.1.2 与临床实践衔接有空白临床实践通常会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而现有文献研究的病例对象则未表述清晰,多笼统概括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未进一步根据病患的情况做具体细分,仅有的较细致的研究也多以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为主,缺乏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干预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必定会导致卫生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偏差。除了未考虑临床病患的分类之外,另一方面,面对临床卫生技术的更新,最新治疗方案相关的卫生经济学评估目前也是一个空白。
4.1.3 评价方法受限从上述讨论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方法相对简单,约 40%使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其他成本-效果的评价,其参数选择也并不严谨,更是缺乏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内容。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的干预,其应该更适用于对长期干预方案的成本-效用分析,而现有研究却缺乏对这方面的阐述。原因大致是因为参与研究的人员背景大多是临床专家而非卫生经济学研究人员,所以导致了评价方法在专业上存在局限。
4.2 研究展望
未来,针对上述溃疡性结肠炎干预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局限,相关研究应更注重对最新研究方案的经济学评估,并注意扩大样本量,尝试使用更合理的评价方法。临床专家与卫生经济学研究人员合作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更是应当得到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期望通过更多严谨的合作研究,将卫生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传播给更多的决策者和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以改变其粗放型的传统思维,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