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观念 严守组织纪律
2019-01-31郭文奇
郭文奇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一直高度重视,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一、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是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和党员干部终身的重大课题
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既是回顾党的历史得出的经验启示,也是着眼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要求,更是立足党员自身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们党不断成长壮大的“胜利密码”。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1921年,我们党成立时,中国社会有300多个政治团体,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愈挫弥坚、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就对自身组织系统建设作出规定;党的五大明确了党的组织原则,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工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级组织架构并沿用至今。正是因为建立了严密有序的组织体系,我们党才能上下一心、整齐划一,行动起来“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强大的组织优势,我们党才能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由一个建党之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成长为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保证”。毛泽东同志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靠什么团结、靠什么组织?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回首过往,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时期,还是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之初,严明的组织纪律始终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可靠保证。如今我们身处承平之世,不再有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执政初期的百废待兴,但前进道路上仍然荆棘密布、充满风险挑战。从国际上看,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遏制围堵干扰持续强化;从国内看,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强化组织意识、严明组织纪律。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全党意志统一、步调一致,勠力同心谱写事业发展新篇章。
强烈的组织观念是党员干部走稳走好从政之路的“护身法宝”。一滴水汇入江河才有磅礴力量,一个人离开组织就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刘伯承元帅曾经说过,“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心中有组织,就会充满前进的力量,心中无组织,往往容易犯错误。从这些年查处的违法乱纪案件来看,一些党员干部栽跟头,大多也是从淡漠组织观念、放松组织纪律开始的,有的思想上左右摇摆,工作上讨价还价,情感上虚情假意;有的本位主义严重、热衷于搞“小圈子”“小团伙”,建立“利益共同体”;有的不服组织安排,对组织决定评头论足、口无遮拦;有的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网越织越密、潜规则越用越滥,这些都根源于没有厘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党员职务有高低、岗位有差异、能力有大小,但在强化组织观念上的要求是一致的,党员干部只有心怀“我是组织的人”这一朴实情感,始终保持强烈的组织意识、组织观念,时刻做到保持一致而不另搞一套、维护团结而不拉帮结派、服从组织而不我行我素,为官从政才能保持定力,干事创业才能不偏方向。
二、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重在时时砥砺处处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这一重大要求,深刻阐明了个人与组织的内在关系,鲜明划出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行为底线。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主动对标对表、从严贯彻执行,努力做到让党放心、让组织信任、让人民满意。
1.思想上认同是前提,要对党至真至诚至信
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苏共在只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在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却在拥有2000万党员时失去政权,根子就在于党员与党组织离心离德,正如苏联国歌作者米哈尔科夫所说的,苏联只有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却没有共产党人。从“共产党员”到“共产党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过程。从思想源头上讲,关键要做到“三个深切认同”。
深切认同党的崇高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夏明翰发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陈毅写下“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慷慨诗句,无不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忠贞信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淡薄了,有的认为谈理想太远、谈信念太虚,对共产主义心生怀疑;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口头上叫得响,内心却信奉“外国的月亮更圆”,实际认同不深;有的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主义”信“教义”,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求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求精神寄托。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不会因理想高远而放弃追求,更不会因路程艰辛而淡忘初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初心之源,党员干部只有高举理想之旗、筑牢信仰之基,方能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砥砺前行。
深切认同党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始终坚持追求真理、不断发展真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始终注重在实践中总结、在探索中创新,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完整、逻辑严密、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为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对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认同党的理论,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深学细研党的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习惯,从中不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
深切认同自己的第一身份。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无论在哪个方面、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工作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有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曾说:“战争年代,我们部队中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便能看得出来。作战勇敢不怕死、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党员”。和平建设时期同样如此,比如“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丹心献兰考、忠魂埋沙丘”的公仆焦裕禄,江苏省创造“张家港速度”的优秀县委书记秦振华,“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宁”的时代楷模王继才,等等,一代代共产党人以高尚的政治品格、卓越的担当作为,为“共产党员”四个字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光彩。党员身份不是一阵子的坚持,而是一辈子的坚守,只有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才能在漫漫人生长途中廓清思想迷雾、抵制名利迷惑、防止自我迷失。我们必须强化党员意识,谨记党旗下的誓言、践行党章上的要求,时时当好先锋、处处彰显模范,始终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政治上依靠是基础,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政党是政治组织,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的政治角色,始终贴近组织、紧紧依靠组织,与组织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要在组织引领下坚定政治方向。无论何时何地,政治方向始终是党的生存发展、党员政治生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多次讲过一件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同志每天一起床,不问今天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这说明在红军队伍里,即便是一名炊事员,也懂得方向问题比吃什么更重要。历史反复证明,方向正确是最大的正确,方向错误是最大的错误。新时代,我们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政治方向上不东张西望,在政治立场上不左顾右盼,在政治担当上不上推下卸。对指导思想、制度模式、发展方向等根本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决不能麻木不仁、含糊其辞;对违反中央大政方针、损害党的团结统一的人和事,必须理直气壮坚决斗争,决不能熟视无睹、妥协纵容,始终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奋进上保持清醒、坚守定力,确保各项事业不偏向、不迷航,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在组织约束下严守政治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组织体系越庞大,越需要完备的纪律规矩作保证。当前江苏省党员干部队伍中,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守纪律、破坏规矩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凌驾于组织之上,处处表现“个人主义”;有的游离于组织之外,内心信奉“自由主义”;有的隐蔽在组织之中,实质大搞“山头主义”。有底线的干部不摔跤,有原则的干部走得远。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纪律规矩的重要性严肃性,切实强化“四个意识”,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要求,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就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就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就坚决杜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政治标准约束规范自己,持之为明镜、内化为素养、升华为信条,真正用“五个必须”正心修身、用“七个有之”自我诫勉,确保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
3.工作上服从是关键,要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践行“四个服从”,是讲政治最突出的表现,也是严守组织纪律最根本的实践要求。
坚决落实组织制度。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信仰共同体和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严密的组织制度是重要支撑。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就必须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规则为官用权、立身处事。党的所有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这里着重强调两条:一个是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执行得好不好,直接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境界格局、胸怀气度和作风形象。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但领导干部需要决策的事项却经常是复杂的,只有通过不同意见的碰撞,才能克服个体的局限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最关键,必须在酝酿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形成意见时正确进行集中,同时班子成员也要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表意见,坚决执行集体决策,努力形成分工不分家、同心更同向的良好氛围。另一个是请示报告制度。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政治忠诚的试金石。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表面看是“小节”问题,实际上是不守规矩的“大德”问题,更可能是出问题的前兆。现在有些干部对应该报告的个人事项不主动不全面不如实报告,房屋面积只填大概数,收入多少凭印象写,被组织发现后常用“不仔细”“对配偶财产不了解”等理由搪塞。近三年,全江苏省因查核发现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问题就有多项,对此大家要高度警醒,坚决做到应报尽报、全面报告、系统报告,决不能报小事、瞒大事,报好事、瞒坏事。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我们常讲,共产党员是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共产党员是根钉,哪里需要哪里钉。1937年红军改编后,中央安排李先念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当营长,面对从军级到营级的职务落差,李先念没有丝毫犹豫,“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老一辈革命家的组织观念和政治品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对党员干部来说,岗位职务的进退留转是正常现象,当好今天的配角,才能当好明天的主角,要对职务多一份想得开的随缘,对事业少一份想不开的执拗,千万不能组织没提拔就有意见、岗位不满意就发牢骚、待遇不合意就生怨言。当前江苏省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砖头精神”,正确对待岗位调整,“进”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退”要心态平和、心情愉悦,“留”要再接再厉、加倍努力,“转”要强化学习、迎接挑战,确保在任何岗位、任何情况下都用心履职尽责、干出应有业绩。
坚决执行组织决定。“上下同欲者胜”。党的组织体系就好像一个人的躯体,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地方基层组织是四肢和躯干,党员是肌体细胞,维系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关键靠各个层级一贯到底的强大执行力。执行组织决定必须不讲条件,要有雷厉风行的鲜明态度。现在很多事情之所以“原地打转”“沙滩流水不到头”,缺的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解决问题的态度。2018年下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江苏省反馈督察意见,指出的问题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也深刻反映出我们一些干部在贯彻上级要求上,要么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么敷衍塞责、拖沓扯皮,要么自认高明、“别出心裁”,这样的不执行乱执行,再正确的决策也将沦为空谈。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进“六个高质量”发展,既考验我们的向心力、更检验大家的执行力。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好风气,对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决不搞表态式服从,“说一套、做一套”;决不搞选择性执行,“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决不搞应付型落实,“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用实际行动确保中央政令畅通。执行组织决定不是机械照搬,要有创造性落实的实践深度。工作中我们常发现,大致相同的政策设计、制度安排,在不同地方的落实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水平高低。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机械执行是懒汉做法,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而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办法”。执行组织决定要从地方实际出发,少划“上下一般粗”的“延长线”,多划创造性落实的“提升线”,不断增强执行的针对性有效性。
4.感情上信赖是根本,要对党始终如一、终生追随
党组织是党员干部政治生命的母体、人生价值的依托、成长进步的靠山。大家熟悉的老歌《唱支山歌给党听》,之所以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唱出了广大党员对党真挚而朴素的情感。组织伴随着我们政治生命的全过程,我们对组织要有“家”一样的信赖感和归属感。
感恩组织的关心培养。党员干部成长成才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组织培养。要把组织当“恩人”。领导岗位是一种稀缺资源,能干的人不少,想干的人更多,组织把我们放到这个岗位上,是最大的信任和厚爱,要牢记“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做官常知足”,多想如何以实际行动、工作实绩回报组织,而不能一味地向组织索取、同组织讨价还价,尤其是在对待个人进步上,不要自以为非我莫属,要多想想组织的关怀、领导的关心。当然对组织感恩不是对领导个人感恩,决不能把组织决定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意志,决不能搞投桃报李、人身依附那一套。要把组织当“亲人”。亲人就是要真挚相处、坦诚相待。习仲勋同志一生在政治上多次受到错误对待,甚至长期蒙受冤屈,但他始终把党当成自己的家,对党、对组织、对自己走过的路无怨无悔,心里的想法、愿望、期盼及时向党中央诉说,念念不忘“乌云散去之日,还要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把组织当亲人,就要像习仲勋同志那样坦然面对组织,向组织说真话、交真心、报真情,解不开的疙瘩首先向组织汇报,心底里的想法首先向组织坦陈,真正做到一片赤诚、毫无保留。
相信组织的公平公正。比如在选拔任用上,我们党历来坚持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但现实中一些干部“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就想去活动”。事实上,干部成长有快有慢是常态,永远都快是例外。组织选人用人都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作出的决定,大家要相信组织会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志,少一些自行其是的“自我设计”、多一些苦干实干的“自我磨砺”,以过硬业绩赢得组织关注和青睐。又如在奖励惩罚上,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同志可能会受到不正确的批评、蒙受不公平的境遇,越是这样,越要经得起“有嘘声”的考验、扛得住“喝倒彩”的压力。江苏省委出台“三项机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在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干事创业。大家要坚信,干部不“攀比”、组织肯定会“对比”,甘于“吃苦”的干部最终不会“吃亏”。
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实践反复告诫我们,权力失去监控必然泛滥,行为失去监管必然失范;谁离组织的管理越来越远,谁离错误的泥潭就会越来越近。彭德怀有“三怕”:怕言过其实,怕出名,怕老百姓骂娘。相对于老一辈革命家,现在有的干部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组织管、就怕受约束。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权力和监督、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涵养对组织、对权力、对法纪的敬畏之心,视党的政策为“生命线”以自持,视党纪国法为“高压线”以自醒,视作风规定为“警戒线”以自律。尤其要把组织监督看作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要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做事,始终做组织面前的“透明人”。
三、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要转化成为组织增光添彩的实际行动
组织观念强不强、纪律意识严不严,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对组织负责的担当、为组织尽责的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始终把组织当作“最牢固的靠山”,更要努力成为组织“信得过的脊梁”,真正以实干实绩为党旗增辉、为发展助力。
要为完成组织的使命任务而不懈奋斗。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同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也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从全党来讲,当前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从江苏省来说,就是要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把宏伟目标化为美好现实,最根本的要靠广大党员干部合力奋斗。比如打好“三大攻坚战”,每一项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都是极为难啃的“硬骨头”。江苏省委、省政府已经分别制定了行动计划,结合实际细化深化,精准施策、全力攻坚,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又如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这是事关江苏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工程。江苏省以实体经济见长,制造业比较发达,但以自主可控的标准来衡量,还存在很多短板,特别是在培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世界级企业、提高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打造中国制造“江苏样板”,需要全省上下、各层各级的共同努力。再如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改革开放40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0倍,但支撑高速增长的科技优势却面临创新不够、转化不足、供需脱节等问题。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发出的“为什么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够?为什么科研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为什么科技发展的社会感知度不高?”的“三问”,可以说振聋发聩、令人深思。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一道道问题回答好,转化成实实在在、经得起检验的成果。总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把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要为实现组织的价值追求而不懈奋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天地之大,黎民为先”。“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常德盛40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共同致富,就为了“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时代楷模”赵亚夫扎根茅山老区55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党的宗旨,也深刻启示我们,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形势如何变化,“为百姓谋幸福”这一初心永远都不能忘、不能丢。要涵养为民造福的情怀。人民在我们心中有多大重量,我们在人民心里就占多大分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里,与当地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丰厚情感,孕育出真挚为民的深厚情怀,成为他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起点。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用真情实意走进百姓心扉,用真抓实干诠释公仆内涵,用真招实绩收获鱼水深情,努力成为一个在职时群众交口称赞、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的人。要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在群众眼里,一件利民实事赛过百般承诺,一项惠民之举胜过万句空言。2018年,江苏省委推出的教育改革、苏北农村住房改造等民生实事,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赢得广泛赞誉,根源就在于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员干部来说,最好的政绩是在街头巷尾的民意闲谈中,最好的痕迹是留在百姓心中。要找准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结合点,把一项项惠民利民的政策转化为一件件可观可感的具体举措,既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更做“雪中送炭”的实事,真正让群众获得感更加有形、幸福感更为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要锤炼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群众工作就是小学生。现在很多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做起群众工作来往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做群众工作是做“心”的工作,要坚持对待群众讲真心、帮助群众讲热心、依靠群众讲诚心,以质朴和热忱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
要为保持组织的生机活力而不懈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的领导干部,或主政一方,或分管一域,是各级党组织的“关键少数”,在管党治党上具有“关键作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组织涣散、缺乏活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把大家放在领导岗位上,大家就要敢抓敢管、履职尽责,绝不能让“责任田”变为“撂荒地”。要抓好系统谋划。智者谋定而后动,明者思妥而后行。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既有“两个坚持”的根本方针,也有“四个以”的工作思路,还有“5+2”的总体布局。贯彻好这些精神要求,必须坚持系统化思维,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与“势”,据势行事、以事成势,统筹谋划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推动各项工作紧密衔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努力取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实际效果。要抓好具体落实。工作举措千万条,不落地见效就是“打白条”。无论是正职还是副职,都要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把严的要求、严的措施落到管党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做到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从严治党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一把手”要增强主责意识,既把方向、重谋划,又具体抓、抓具体,真正成为善谋党建、善抓党建的“从严治党”书记。要抓好从严问责。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是个责任问题,有权就有责、有责须负责。要用好问责利器,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真正做到红花戴得上、板子打得下,以刚性问责倒逼管党治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必须以坚强党性作保证
党性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也是党员干部增强组织观念的思想根基。坚强的党性不是自发产生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在长期、自觉、严格的砥砺锤炼中逐步增强。
用好知行合一“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进入新时代,各种新理念层出不穷、新知识日新月异,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极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既抓不住机遇,更赢不了未来。党员干部学习不够,看似普遍缺点,实为致命弱点。要时刻保持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系统而不是零碎地、深入而不是浅表地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学出更加坚定的信仰、更加纯粹的党性、更加牢靠的担当。实践出真知,历练塑风骨。要坚持知行合一,主动到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自觉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加快形成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
烧旺党内生活“大熔炉”。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是每个党员增强党性觉悟、强化组织观念的重要途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党员干部有缺点、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误不认知、对缺点不自知,只有经常性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及时扫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在党内生活中,我们要勇于自我审视、敢于自我解剖,从灵魂深处拷问自己“做人诚不诚”“做事公不公”“做官正不正”,不断勘误纠错、校正言行,努力在“反求诸己”中锻造“金刚不坏之身”。尤其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坚决摒弃“批评领导放礼炮、批评同志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等错误做法,既有“闻过则喜”的气度胸怀,也有“闻过必改”的勇气行动,真正在淬火打磨中提高党性水平。
筑牢自省自律“防护网”。树贵自直,人贵自律。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吓倒,在挑战面前没有被压倒,却在诱惑面前“自己把自己打倒”,非常可惜,让人扼腕。为政之要在于清正,清正之本在于自律,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始终保持不越轨、不逾矩的定力。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每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设好人生防线、划清法纪红线、坚守行为底线,不以“小节无碍”放松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别人不知”放纵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