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地方戏曲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19-01-30叶恬如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粤剧梧州文化遗产

叶恬如

本文以民族地区戏曲文化代表之一的广西梧州粤剧为例,分析了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结合当下民族地区粤剧文化保护现状和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梧州粤剧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希望通过旅游开发和利用,使作为民族地区具有地方戏曲代表的粤剧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并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引言

2009年9月,粤剧作为岭南文化和中国戏剧艺术代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粤剧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重视,并予以重点保护。相比之下,曾经闪耀粤港澳地区的广西梧州粤剧却出现观众大量流失,粤剧发展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如今梧州粤剧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地方传统戏曲文化,利用梧州旅游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和发展粤剧文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作为一种地方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发展,不仅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着重大意义,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一、梧州粤剧文化概述

广西和广东同属岭南,长期为一个行政区域,一直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两地的语言、文化、风俗都十分相似,对于粤剧产生有着共同的文化土壤。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粤剧戏班因为广州较早沦陷而逃难来到广西,对于粤剧的传播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在桂南、桂东粤语地区广为流传,在南宁、百色等壮族地区,也因人口迁徙有了不少固定的观众。因此,粤剧成为广西一大重要的地方剧种。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是一座千年古城,与粤港澳地区一水相连,是珠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粤剧文化积淀。在新中国成立后,梧州粤剧在国家扶持下,曾经闪耀和影响过粤港澳地区。经过60年的发展,梧州培养出了黎侠峰、潘楚华等粤剧表演艺术家,开创了梧州粤剧的辉煌历史。“粤韵依依鸳江畔,曲音袅袅山城间”,就真实地描述出梧州街头巷尾丝竹声声传唱粤剧的民间生活景象,印证了粤剧在梧州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梧州粤剧素有“八桂红豆”之称,近百年来在粤、港、澳一带享有盛誉,人才辈出,名剧传世。其传统代表剧目有《帝女花》《孟丽君》《女驸马》《杨门女将》《宝莲灯》等。随着梧州文化艺术的发展,粤剧团和群众曲艺的表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市不仅有专业剧团演出,更有业余曲艺团队20多个,经常通过相互学习、交流比賽为群众宣传演唱。行走在街头巷尾、公园堤畔,总能看见许多粤剧爱好者在自弹自唱,自娱自乐,吸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成为梧州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可以说在梧州,粤剧已经不仅是一种地方戏剧艺术,而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财产,是梧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梧州粤剧文化现状

在地方戏曲传承过程中,粤剧与其他剧种一样正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逐渐处于文化市场的边缘地位。目前,梧州的粤剧市场呈现低迷状态,粤剧人才和戏迷基本上还是原来那批。同时粤剧创作缺乏优秀的剧本,戏剧体制改革由于难以突破一些传统观念,几乎陷于停滞状况。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与新兴文化的传播和大力冲击,属于传统文化的粤剧文化无论是在传承还是在发展上,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粤剧剧本文化内涵不足,缺乏创新性

艺术生产重在出人才、出好戏。衡量一个剧种是否具有生命力,重在看它有没有具有深刻文化精神内涵的代表作品。没有好的剧本,戏曲就缺乏文化内涵与生命力,纵然多有才华的表演艺术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来,国内粤剧舞台上涌现出不少新编的剧目,有的具有较长的生命力,有的只是昙花一现,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继承传统与艺术创新的度上。近年来,梧州粤剧团在舞台上活跃的大多数剧目都是表演了几十年的传统作品或者是移植改编的外来作品,本土的得意之作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只有在剧本创作上下功夫,创作出与时俱进、吸引观众的剧本,才能为粤剧表演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民众的保护意识不高

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相对而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梧州粤剧作为广西最流行的剧种,在梧州地方戏剧、音乐、民俗、历史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粤剧文化和许多地方戏曲一样同时代拉开了距离,传承无人、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梧州粤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政府对粤剧文化缺乏保护意识

目前,梧州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缺乏长远思想,不能将粤剧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来吸引外地游客并将其作为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政府在粤剧保护方面也仍存在一些欠妥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够重视借鉴其他地区粤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第二,不够重视与粤剧表演地区进行联合保护与开发。

(四)缺乏对粤剧文化的旅游开发

作为广西粤剧起始地的梧州,目前梧州粤剧仍然没有申请进入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也没有进入梧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文化还没有被挖掘、开发、整理、利用为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此外,由于大众对粤剧的参与性不够,目前粤剧作品基本上是以表演的形式供游人观赏,缺乏对相关产业链的开发。

三、梧州粤剧文化旅游开发分析

(一)民间文化资源丰富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和分类,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五大类:语言和口头文字类、知识实践类、表演艺术类、仪式习俗类、传统技艺类。在这5类中,梧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表演艺术类,即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而其中又以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占比重较多。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的归类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中占有比例较多的是表演艺术类,这一类型的项目比较适宜开发成旅游项目。同时,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传统戏剧均具有很强的梧州文化特性,作为梧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梧州山水钟灵毓秀,山在城中,城将水抱,有风光、胜迹和文物点250多处,例如有曾被东坡居士赋诗“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设的孙中山纪念堂、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梧州市宝贵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三)地理区位优势

梧州是一座有着2 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广西东部的西江、桂江、浔江汇合处,东面与广东省接壤,面向港澳地区;北面毗邻世界闻名的大桂林旅游圈,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扼“三江总汇”、处“两广咽喉”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旅游区位优势较为突出。

四、梧州粤剧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一)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特色旅游品牌

目前,梧州现有的旅游产品大多是以自然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粤剧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和利用,形成梧州市特色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丰富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内涵,还能提升其他旅游产品的文化感染力。将粤剧文化注入旅游产品中,既能使旅游者体会到深厚的民族文化、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丰富了梧州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地形象,有助于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二)与旅游節庆活动相结合

以旅游嘉年华活动为主体方式,在以往传统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融入包括梧州粤剧、梧州六堡茶、岑溪市牛娘剧、蒙山县瑶族婚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通过这些文化节庆活动,可以使粤剧得到更好地弘扬和演绎,这也是为粤剧展示提供平台的有效形式之一。例如在国际性大型活动上进行展示,利用粤剧大型歌舞《西江龙母》、曲艺表演《骑楼情韵》、水上民歌小合唱《叹花》等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表演节目,让游客们近距离欣赏到充满岭南风情的文化大餐,不仅对提高梧州粤剧的知名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梧州的知名度,借助文化节庆的品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到来,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民族经济增长。

(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发粤剧文化旅游路线

以古城文化为依托,借助梧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梧州古城”品牌为统领,开展观光型、参与体验型的曲艺、戏剧旅游活动。利用梧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文化空间,发挥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性,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梧州的历史民俗休闲旅游路线。通过文化旅游项目平台,将粤剧欣赏、粤剧表演等作为戏剧旅游活动的一个主题,并结合梧州骑楼城、龙母庙等人文景观,整合梧州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项目地点打造一个国际性的文化遗产和可挖掘、保护、利用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粤剧梧州文化遗产
中共梧州城工委
SINGING THE CHANGES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