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张家界罗潭模式”研究
2019-01-30胡晓琰姚小云
胡晓琰 姚小云
随着中国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成为中国乡村富强、驱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路径。通过分析慈利县罗潭村的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经验,可为其他地区发展旅游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梳理分析了罗潭村发展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基本做法,形成了相关启示。慈利县罗潭村以政府大力支持保障旅游与乡村融合发展、以生态保护和返璞归真的生产模式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乡村原真性与民族特色统领旅游产品的创意创新、以村民自主管理与攻坚贫困的决心推动了从乡村旅游上升鄉村振兴的高度,成为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共性经验。罗潭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积累的经验给其他贫困地区乡村解决旅游驱动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困境带来了4点启示:充分发挥民族特色以及自身资源;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应专业且适合本地;实现村民有效自主管理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之于民,从而切实发挥旅游业在驱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引言
以农民为开发主体,以农村为依托资源,以农业为发展背景的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形态之一,不仅继承了旅游的复杂综合性,又演绎出多样的存在形式,同时也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2018年9月13日,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召开。这是国家文化与旅游部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后首次全国性旅游精准扶贫的经验分享会议,罗潭村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旅游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的“罗潭模式”,在当日向全国推介,罗潭村成为新时代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示范、脱贫攻坚的重要样板、乡村振兴的重要标杆。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概述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景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旅游活动。王兵曾说过:“在中国,乡村旅游天生就具有扶贫基因。”它作为一种综合的旅游形式,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就业、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要发挥乡村旅游特有的优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早在2011年旅游就被写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7年9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在过去几年里,国家部门依次颁布相关文件充分肯定了乡村旅游能够起到乡村振兴的作用。旅游扶贫正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表现出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以及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还对扶贫开发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聚焦热度地区、典型村落,观察其发展乡村旅游是否对乡村振兴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剖析其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其成功原因,将之提炼出来,给将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其他地方提供有效经验。
二、研究区域概况
(一)罗潭村基本概况
罗潭村位于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自治乡的最西部,西临5A景区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景区,距黄龙洞景区3千米;东距4A景区张家界大峡谷6千米,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淳朴,被誉为张家界东线景区的“后花园”。全村总面积766.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43.33公顷,森林覆盖率71%,共有218户共818人。
罗潭村曾是慈利县最偏远、最贫困的乡村之一,2014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重点贫困村”,有贫困户67户共253人,人均纯收入仅2 140元,村集体负债15万元。2015年以来,罗潭村以秀美山水景色为基础、围绕三大景区中心地段优势、广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与项目、招商引资入村,吸纳各景区游客的发展理念,在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上奋勇前进,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开创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罗潭模式”。
(二)“罗潭模式”概况
罗潭模式是典型的“景区+产业项目+村集体”(以下简称为产村景模式)发展模式,开启了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进程。所谓“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融合发展模式源自于贺勇(2012)等“乡村景观就是乡村生活,即“产、村、景”一体化——景观与生产、生活、生态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后经高春留(2019)等“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包含了生产、生活、生态层面的多重功能,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地域综合体。笔者通过归纳前两位学者的“产、村、景”一体化模式,总结其精髓之处,根据罗潭村自身特色,提炼出独具一格的“罗潭模式”。
1.“紧跟政策,引领带动;基础设施,助力带动”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颁布了许多关于旅游扶贫提效、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与规划,例如我党于201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国务院于2016年11月颁布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发[2016]64号)、国务院于2016年12月颁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70号)等,让旅游扶贫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推进和实施的有效扶贫方式。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也于2016年2月出台了《张家界市大力推进旅游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张办发[2016]14号);罗潭村村委会及市扶贫办下派扶贫人员紧跟国家时政,于2015年编制了《罗潭村脱贫攻坚规划》和《罗潭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关于旅游推动乡村扶贫及乡村振兴方面的一系列规划与措施。在宏观范围下,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既完善全面,又具体,为罗潭村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在微观角度下,罗潭村凭借坐落各景区周边的优越地理位置,地质地貌独特、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如画的禀赋优势,瞄准“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全脱贫”的旅游扶贫工作目标,确立“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旅游扶贫,服务核心景区,建设秀美村庄”的工作思路,确定建设“五个一”(一条旅游道路,一条步行游道,一组水利设施,一个旅游社区,一片特色民居)和“四园一谷两厅”(桃园、杨梅园、蔬菜园、垂钓园,禾田居山谷,瓦窑餐厅、洞穴餐厅)的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内容,精准到产业、项目、农户。
2.“产业项目,辐射带动;入股分红,联结带动”
罗潭村的产村景模式与前面两位学者提出的产村景或有不同,罗潭模式中的产指“吸纳产业项目,用之辐射村,提升罗潭村的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外资投入面积与数量、增加罗潭村就业人数,最终摆脱贫困状态走向富裕生活”。罗潭村从2014年开始先后引进禾田居国际度假酒店、润辉农业公司、禾田居山谷、万豪路上汽车酒店等企业落户该村(如表1所示)。
2014年4月,投资4.5亿元的张家界禾田居度假酒店正式營业,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为当地村民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为附近村民增加工资收入600多万元,其中罗潭村村民有62人在酒店就业,人均月工资达2 200元以上。2015年6月,润辉农业公司参与开发了罗潭村中46.67公顷桃园项目。该公司与罗潭村集体推出经营模式:罗潭村村民以土地入股,作为股东,和村集体一起参与桃园管理;桃园的收益按照股权分配,全村以流转66.67公顷土地(林地)入股,公司占股79%、村集体占股4%、农户占股17%,每年流转租金3.8万元,项目由企业托管,企业承担发展风险,保底村集体、农户每年每亩平均收益分别不低于160元和700元。桃园聘请村民种植桃树,管理桃园,平均每人每天80元。有了前期的合作基础和成功经验以及响亮声誉,招商引资不再困难,扩大社会资本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保障“罗潭模式”长期稳定发展。
3.“抱团发展,融合带动;扶智扶志,激励带动”
资源禀赋是罗潭模式发展的前提,罗潭村依托其地处三大景区中心的特优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与张家界大峡谷两景后花园”为发展定位,牢牢与周边景区抱团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共建品牌”的抱团发展模式,该村成立张家界今朝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村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文化等进行统一集聚、统一包装、统一对外推介,由村集体实行统一旅游开发和生产经营,组建农户特产、民俗表演、农家乐、农业生产等专业合作社。
三、创新与经验
(一)主要创新点
1.以蚯投鱼,用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换得较大的社会资本投入
罗潭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并成功的主要基础还是在于村书记“三蹲市政府”,以此为基点拿下“水路电”等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禾田居国际度假酒店、润辉农业公司、禾田居山谷、万豪路上汽车酒店等企业入驻罗潭村,吸纳了5.1亿元的社会资本投入,利用企业建设力改善乡村环境,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2.因势利导,利用自身土家乡村特色
结合实际,着力打造“四园一谷两厅”,依托“宜农则农”,先后发展“桃花园、杨梅园、蔬菜园、垂钓园”农业产业园66.67公顷,突出观赏、采摘、户外体验等旅游农林果园体验特色,配套建设人、车行道路及必要的基础设施。
3.物尽其用,充分合理利用闲置产业
罗潭村领导班子同样在罗潭村振兴道路上发挥着主要作用,凭借长远的目光,罗潭村引进社会资本与产业项目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本土资源充分利用,早期罗潭村有一处砖厂,由于工业制造污染严重、且经营效益不佳,数次被建议拆除,后经村民集思广益,将砖厂与红色旅游联系在一起,将其建成一家名为“瓦窑堡”餐厅。
(二)基本经验
1.紧跟政策、全民参与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与政策方针相匹配以及靠政府提供有效引导,给予一定的扶持帮助,时刻牢记乡村振兴主人翁是村民,一个地区的发展建设需要靠当地百姓的支持与帮助,积极倡导村民树立“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拼搏精神,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村委会需要引导村民主动谋划、主动建设、主动投身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大力发展生态农庄、乡村客栈、花卉苗圃、特色养殖。
2.绿水青山、构建“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方式
罗潭村村域内生态山水清秀,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即使在贫困期,为保持良好生态,在吸纳外来资本时拒绝了大型酒厂、蒙古包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罗潭村整个发展贯穿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针,将其打造成生态田园综合体。
3.吸纳外资、抱团发展、解放思想
罗潭模式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吸纳了许多优秀企业入驻罗潭村,投资建设的同时带领村集体、村民脱贫致富,不仅给予分红,给村民物质奖励;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让村民参与整个过程,了解其中滋味,而村领导也抓紧机会与企业、景区形成抱团发展模式,对村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文化等进行统一集聚、统一包装、统一对外推介、统一开发和生产经营,为本村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渠道。
四、结语
罗潭村依靠政策引领,发展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吸纳外部投资项目,凭借自身地理位置优势与周边景区抱团发展,村委会专项扶智,激励青年回乡创业,拉动村民积极入股分红,实现共同脱贫。通过罗潭村由贫入富以及各产业、各利益主体之间建立共生共荣、共享共建的罗潭模式被推广。我们可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区乡村想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村周边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协调好环境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要知道,罗潭村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地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全面脱贫,主要得益于其地处三大景区中心地带,并以此为基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如此既发展了产业经济,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环境。第二,要树立以村民集体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扶贫的对象是村民、主要劳动力也是村民,无论哪种发展模式,首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优先保障他们的利益,让更多的村民感受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第三,改善基础条件,广而精地吸纳外来投资。发展旅游业,提高可进入性,只有交通、生活条件有所提高,才会有游客愿意来玩。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