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产业集聚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9-01-30韩晓涵许杰智
韩晓涵 许杰智
本文引入文献计量的研究模式,采取CiteSpace工具展开分析,通过对2004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有关“旅游产业集聚”文献和题录数据进行时间、期刊、著者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为之后对“旅游产业集聚”上的理论性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問题提出
最近几年以来,在我国经济总收入中,旅游产业的地位日益重要,现已发展为经济总量提升的关键助推力。旅游行业的兴起带来显著的经济以及社会效应,现已发展为新常态模式之下,经济增长以及社会进步的驱动器。在旅游资源禀赋、自然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重要素的制约下,中国区域间旅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更是成为当前全球旅游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推动区域性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为在当地资源的支撑下,将当地大公司、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将旅游要素集聚起来,以此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为相关部门调控旅游产业,成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上,国外研究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区域性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意义、成立条件、搭建手段、集聚制度、公司网络、竞争及合作的联系、集群竞争的优势以及创新上。我国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时间比较短,探讨领域相对比较狭窄,一般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定义、效应、体现和影响因素等。截至2018年7月31日,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已经有近800条的返回结果,相关新闻报道和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旅游产业集聚正在成为我国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地把握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现状、研究性文献、数量关系以及演变规律,深层次探讨该领域的理论架构,本文引入文献计量方法,以文献结构及知识资源属性为研究点,涵盖高等数学、统计学、档案学、互联网科学等众多理论性分析方法,使用多种文献计量工具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我们发现旅游产业集聚研究方面的规律性内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利用中国知网作为最重要的检索平台,检索出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将文章名、核心词、研究课题作为检索字段,时间跨度为2004~2018年,截止日期是2018年的7月底。排除检索重复内容之后,发现相关理论文章高达487篇,在这当中,65%为期刊论文,其余为学位论文。利用CNKI题录导出功能,通过NoteExpress格式导出题录数据后,选取CiteSpace对其进行处理,同时展开时间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以及著者分布的文献计量。
三、文献计量分析
(一)时间分布
文献时间分布的含义为,在对特定期间内理论性文献数量做出的统计。与旅游产业集聚有关的理论性文献最早产生于20世纪之初,在2008年以后开始逐步增长,2012年和2013年增长速度较快(各年发表文献数量如表1所示)。旅游产业集聚专业术语和相关概念的使用时间不长,但随着国家旅游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研究人员对其关注的热情也逐渐增长。
(二)学科分布
从文献的学科分布来看(如图1所示),目前旅游产业集聚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领域,占比高达63.5%,其次是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比例分别为10.9%、10.6%,哲学人文紧随其后,占比7.1%,工程科技等学科的比例最低,为5.7%。
(三)期刊分布
期刊分布的含义为在特定期间内,相关文献在期刊上发表规模的分布状况。在对检索题录数据进行研究之后能够发现,487篇文献当中有295篇文献出自于期刊论文,被刊登于79种期刊之上,其中,有65种仅仅刊登了一篇文献,所占比例为56%;有9种刊登了两篇文献,所占比重为15.67%;有5种刊登了4篇及以上的文献,所占比重为29.08%。由此能够发现,旅游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期刊分布比较分散。《经济地理》作为旅游类权威期刊,以发表12篇相关旅游产业集聚文献居于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资源开发与市场名列第二,占比3.5%,商业研究位列第三,占比3.0%,说明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和期刊群主要以旅游经济领域学者为主(如表2所示)。
(四)著者分布
在旅游产业集聚研究领域,共有40名著者参与撰写和发表文献,独立成文的文献高达305篇,所占比重为61%。CiteSpace能够以作者的视觉研究整篇文章,能够从可视化的角度,展现每一个作者的紧密联系水平,根据地域以及研究高校的现实状况,可以准确把握它们合作网络的宏观情况,从中发现作者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通过对中文论文作者合作网络进行研究之后,能够发现与行政区划有关的研究具备两种特征,一种为在旅游产业集聚的探讨上,慢慢搭建起一批专业化的学术队伍,与之有关的团队合作以师缘和业缘为根基。根据区域不同,能够划分为东部领域的刘佳研究团队、中部杨迅周团队;从合作的时间变化来看,吴志军、胡亚光、韩秀珍、杨丽团队的各自合作于2000年前后发生;邬永强、张玲团队各自的合作在2002年前后较为明显;曹艳英、李凤霞团队均是在随后的6年时间里合作较多;翁钢民、李凌雁则各自在近3年来形成相应的研究团体。
四、结论和展望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该问题作为区域经济学以及农村经济学探讨的核心,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现存的绝大多数文献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框架作为根基,深层次探讨了产业集聚同经济发展的联系。20世纪末期,一批新经济地理学家将长时间以来主流经济学家未关注的空间要素归入到一般均衡的研究框架中,以此探讨产业在空间中所具备的集聚以及分散原理,为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探讨提供全新视角。自此之后,大批专家致力于产业集聚同经济增长联系在空间维度中的理论性探讨。Baldwin与Forslid将劳动力认定成可以自由流动以及公司垂直联系作为假设条件,以此探讨集聚同经济发展所具备的关系,最终发现集聚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旅游产业结构变迁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历经数年的迅猛发展之后,我国现已发展成全球第一大旅游市场,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旅游接待国,在亚洲出境旅游客源国中独占鳌头,我国旅游业对全世界旅游行业的贡献率高达30%。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化现已发展为全球旅游行业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主导性战略,更是演变为中国搭建区域旅游机制,令旅游行业迈向规模化,提高行业竞争水平的关键之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力的行业龙头公司异军突起,汇聚成一批具备地域性特色,市场号召力强的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推动地区旅游行业以及相关服务迅猛进步,一大批规模各异的旅游产业集群更是遍布于国内,延伸为新的旅游产业链条。所以,每一个旅游目的地在搭建区域性旅游发展规划时,应该以产业集群化为基础,制定与之对应的区域性旅游创新策略。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的含义为在特定地域中,集群当中涉及的利益主体在旅游产品同游客服务、品牌建设等一系列产业关系的基础下,根据相似的文化背景以及相互信任搭建起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可以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进步的多种关系网络。在集群网络中,各大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统一,在多重关系的推动下,搭建起特定的组织架构。旅游产业能够被归类到现代化服务行业中,要想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更新换代,推动地方经济水平提升,就必须采取科学的集群化发展模式。
现阶段,中国许多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当地政府部门及相关旅游主体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推动集群进步,以此提升其竞争实力,确保利益相关者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针对某一集群化发展的旅游区,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自制能力,提升集群竞争水平成为相关主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