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插班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2019-01-30李亦男
摘 要:笔者曾带过一个插班生很多的班级,班内的孩子在大班上学期初识时相处得较为融洽,能在游戏和生活中互相谦让,但到大班下学期开始,教室里就常常出现争抢玩具、大吵大闹、甚至是打架的现象,为了帮助孩子们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真正融入班集体,尽快建立起友谊,感受集体带来的快乐,笔者决定在该班级实施一次心理团训辅导。本文主要阐述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教师的一些思考和感想。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班插班生 ;初次实施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9-0091-02
引言
新学期伊始,笔者迎来了这个“特殊”的班级——大五班,这是一个在大班新扩的班级,全班一共30名孩子,但却拥有着庞大比例的插班生,所有的孩子都是从其他乡镇公、民办幼儿园转来的。这些孩子小心翼翼地来到这个新的环境,用敏感的心时刻观察着班里的老师,观察着周围的小朋友。一个班级如果新插生过多就容易引起班级的不稳定,会对教师的正常教学产生影响。这个时候,老师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排斥在这个集体之外,就像陌生人一样,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孤立、排斥这个班级的一切。
班内的孩子在大班上学期初识时相处得较为融洽,但到大班下学期开始,教室里就常常出现一些违纪的现象。笔者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孩子们在刚进入新的班级环境时,不会过多地展现自己,也就是本能地自我保护,当和小伙伴渐渐熟悉起来之后,孩子们的冲突也愈加频繁,这些孩子对于分享、谦让、合作的意识十分淡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和小伙伴没有“感情基础”。
2012年12月,我国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研究证明,6岁左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同伴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1]。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需要离开家庭,到集体中去学习和生活,这时他们需要不断扩大交往范围,有意识地寻求同伴、并与同伴展开互动和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也可以不断地学习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不仅能满足幼儿的社会交往需要,也能促进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以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学习社会技能和策略、获得社会规则和要求奠定基础。而团队合作能力正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班的孩子开始逐渐有了规则意识,在生活中也会与同伴有很多交集,集体荣誉感已经在他们的心里萌芽。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的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内化,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接纳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指导思想、过程与方法合理与否,则关系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所以能够在班级管理、团队活动、教学活动、校务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今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在成人或中小学开展得比较多,但它独特的活动形式让笔者想在幼儿园大班小试牛刀。笔者将幼儿园团体辅导设计为:“破冰—团队游戏—思考”三个部分。将本次心理团训的目标定位于增强幼儿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破冰建设
平日里,孩子们总喜欢和自己熟悉的好朋友玩耍,为了加快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提升队员参与的热情,初步形成热烈的团队氛围,为接下来的拓展训练活动做好心理准备,笔者将破冰建设环节设置为自我介绍和大风吹两个部分。在入园的第一天我们做过一次自我介绍,当时,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和排斥,每个孩子上台几乎都只是简单介绍自己的名字就赶紧害羞地跑回了座位,以一个任务完成了第一次自我介绍。但这次自我介绍,让孩子们感到了新奇,他们觉得大家都认识,为什么还要自我介绍?甚至有的孩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样的环节关注到了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自我介绍,所有的孩子都会倾听)。紧接着做游戏“大风吹”,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动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孩子们在游戏中也会自然而然地互帮互助,帮其他小朋友找椅子,笔者在游戏结束后也进行了总结,为之后的团队游戏做了铺垫。
二、分队游戏
第二环节笔者设置的是一个“小苹果”的游戏,单从名字就能牢牢抓住孩子的眼球,比它的原名“big bag bung!”要更容易与小朋友亲近。游戏的规则是,一组中分别指定三名幼儿念“小”“苹”“果”,然后一组的人整齐地指定下一组由谁接招。笔者介绍完游戏规则以后,给每组的小朋友五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笔者给了孩子们一点提示:要确定哪几个小朋友念这三个字,再想想如何才能整齐地点名下一组?孩子们进入了热烈的讨论环节,教师进行了观察:有的组中有领导力较强的孩子,一会儿就决定出每个人的分工;还有的组比较民主,在投票表决队长的人选,让队长来安排每个人的分工;但也有组里的成员对游戏不感兴趣,整个组都讨论不起来。眼看讨论时间就要结束了,笔者介入了他们的讨论。
师: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
小明:我想当队长,但是多多不肯。
多多:我就是不要小明当队长,这游戏真没劲,我才不要玩。
(我发现其他组员也都被他们俩的争执影响了情绪)
师:没关系,你们还有时间,等等我们还要和其他组比赛呢,你们也可以采用自己推荐,然后举手表决的方法呀!
小红:我也想当队长!你们选我呀!
(其他几个孩子的热情也渐渐地被调动了起来,纷纷笑着举起了手。)
小红:哈哈!小明,你也来试试,想选小明的举手!
(又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
这时孩子不知道该怎样选择,笔者提醒他们哪个人的票数多哪个人就做队长!就这样,这一组也完成了游戏的準备。游戏一开始,有些平时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就跟不上节奏,导致整组失败,孩子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这时笔者给了孩子们第二次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组内商量更好的应对方法。
第二轮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明显比第一轮游戏来得熟练,刚刚没跟上节奏的孩子也在努力竖着耳朵认真听,时刻准备着“战斗”,最后在孩子们紧张有趣的氛围中结束了游戏。
三、思考与巩固
在最后这个环节,笔者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游戏中有什么样的体会,或是对游戏、队友、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这么做一方面是让孩子释放自己,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到一点对自己有用的价值。有些孩子甚至说出“团结就是力量”等励志的语句,让笔者备受感动,孩子们纷纷要求下次还想玩这个游戏。
结语
孩子们每天都会在幼儿园里玩游戏,却常常忽略了游戏的价值,只要教师稍加引导、设计,尊重幼儿的个性、爱好,注重幼儿之间的差异,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当幼儿产生冲突时,教师进行适当的介入,相信孩子们会在这样的心理团训中得到真正的成长!
[参考文献]
范慧玲.提升班级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实效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3(09):41.
作者简介:李亦男(1993.2—),女,江苏苏州人,现任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综合部主任,二级教师,苏州园区教科研新秀,园区优秀工作者,园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