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周建军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及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达成培养素质人才的教学目的。本文以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为例,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须注意的问题以及应用途径进行了具体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以期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价值;应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9-0071-02
引言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及素养的培养[1]。基于此,作为现代化的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以此来为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助力。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来设计问题,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充分经历思考与创新的过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课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长时间运用,使得学生逐渐缺失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样学生自然不可能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而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学生就会逐渐感知到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课下就会主动参与到与生活相关问题的思考之中,这样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提升地理学习效果。
3.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不断增强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团队精神,因而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教师就可以趁机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1.更新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也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学“四季交替的形成原因”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对每个季节自然现象的介绍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某个季节缺失了某些条件,自然带会发生变化吗?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时间,让学生分别发表看法。最后,教师基于学生的发言,再进行发散性的讲解。这样整节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并感知到地理學习的价值及乐趣所在。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日出日落计算时间”这一内容时,学生想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就需要在大脑中搭建一个球形的光影旋转模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性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想象,并将想象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想象及思考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通过想象与发散性思维,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理解。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1.坚持合理运用原则
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运用原则,绝不能出现滥用问题的情况,要将问题解决运用到对重点内容的讲解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这一内容时,教师发现这节课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如原理、公式及概念等,这些都是学生必须要理解的基本内容,很显然,传统的讲解方式很难让学生达到透彻理解及深刻记忆的程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从生活视角来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理解知识。对于八大行星等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设计一两个简单问题,在精简有序的教学中,既能使“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散发魅力,又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2.实施差异性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为学生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以便于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所学内容,为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内容时,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初步理解,基于各层次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教师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全球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此问题可以让班级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回答;而针对班级中理解及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从海平面、农业、水循环及人类健康等方面来设计问题。这样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
3.实施细致化和连续性的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教学知识点的细化及连续性,合理运用温故知新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学习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时,其主要教学点在于气候、地形及民俗等知识,教师教学之时要基于新、旧知识来设计教学问题,以便于学生温故知新的同时,更轻松地理解新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语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符合素质教育、新课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可以进行推广性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要精心设计,在把握其意义、注意问题的同时,从合理运用、层次运用及温故知新运用等视角着手,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趁机发展学生的地理综合学习能力及素养,真正意义上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付则娟.“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0):47-48.
作者简介:周建军(1984.10—),男,江西南康人,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