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1-30石婷刘丽莎

卷宗 2019年1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石婷?刘丽莎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中央对国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导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本文将发挥传统文化的培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继承创新、与时俱进,让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魅力和风采。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以传统文化来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自身价值观中,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国家层面来讲,《尚书》中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提倡“仁政”,“以民为本”。《管子·形势解》提到“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中华民族历来的美好愿望就是国富民强。《管子·牧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提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社会层面来讲,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说的就是公平公正问题。再从个人行为层面来讲,儒家所推崇的忠、勇、智、仁、义、信、廉、耻,都与爱国有着紧密联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民族精神。《礼记·学记》:“敬业乐群”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敬业精神。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以诚信为本。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对善的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被历代所传承的,经历社会历史发展并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等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使传播环境更为复杂,各种思潮风起云涌,不可避免的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当前,国际形势复杂,西方文化的渗透无时不在,我们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有价值的因素,又要抵制其腐朽文化的影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认同感,仍有部分大学生在信仰上迷惘、价值取向唯金钱至上、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抓住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思想和最具朝气、创造性的群体,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责任。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不仅影响个人成长发展,而且影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3 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总是在国家意识形态引领下,受时代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无处不在,从社会文化到校园文化,从汉语汉字、忠孝观念到音乐戏曲等,大学生时刻都在同各种文化接触。在当代社会条件下,要充分发挥社会宣传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实践的合力模式,培育大学生应当坚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

1)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重视网络和手机的传播,宣扬传统文化,系列地开发弘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比如目前“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主流媒体节目让大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寓教于乐,并乐于接受。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易班、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班级社区、党团活动中,甚至網游、动漫中,用活泼的形式,让大学生自然而然地认同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荣誉,同时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

2)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创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及认同。校园文化表现的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学校的校训、校史、校园精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推动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积极进取,分辨善恶美丑,减轻个人心理压力。大学教育方面,设计和解读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和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来传播传统文化。在专业课教育中,论道而不说教,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通过介绍学科优秀人物事迹等,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怕挫折、勇于探索的精神。思政课加入思想疏通,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做到内化于心。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氛围、生活习俗等,直接影响孩子价值观基础形成。在家庭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尊老爱幼、互敬互让。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来建立家训家规、塑优良家风,从情感上促进大学生不断感知认同核心价值观。

4)社会实践带领大学生步入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三下乡”、专业实践等环节,使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行动;推广志愿者活动,引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和他人;通过传统文化节日,了解中国传统与当代的关系,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精髓,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3]易刚.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

[4]王秋雷.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18).

作者简介

石婷(1981-),女,重庆涪陵,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丽莎(1996-),女,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