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2019-01-30郑海丽

卷宗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情感教育

郑海丽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指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培养紧密相关的, 以亲情、友情、爱情教育为核心的品德和情操教育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问题的教育。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独立性与自觉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是个特殊群体,情感在内容上更为丰富,程度上更加强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本文作了初探。

关键词:中学生;情感;教育

1 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

21世纪的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敏捷,心思比较细腻,神经比较敏感,同时易于接受具体、直观和新鲜的事物。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中学生情感内容的社会性日增,情感体验也日渐深刻。加上当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更加显示了教育的趋势倾向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借助教材、多媒体探幽寻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曹操的《观沧海》、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这些作品所描绘的都是客观的自然美和主观的情感美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

当今社会物质较丰富,经济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优越,且有的青少年长期被溺爱包围着(尤其是独生子女),大大降低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当遇到挫折困难时,容易气馁挫败,产生自卑感。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讲述一些英雄人物事迹,如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大发明家爱迪生连续用千余种物质做电灯灯丝试验,终于研制出了碳丝。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锻炼人的毅力,增强人的斗志,不要被优越的生活条件所诱惑,要能够调节好自身情绪变化,一时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消迷与堕落。

2 善于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模式也愈复杂,中学生在心理、生理及思维方面也都表现出较特殊的状态:有一定的判断力,但识别能力不强;自我意识发展迅猛,但又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好奇心特强。他们很多都强烈关注着自己品格和才能的发展,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学生有被认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们在意家长对他们的看法,在意同学之间的评论,更在意自己的闪光点是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诚如一位老教师所说:“表揚要点名,批评不点名,也就是表扬到点,批评到面。” 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心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理解老师,易于接受老师的建议。

因此,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善于与学生交流,有目的引导他们提高自主意识,养成自尊、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如在朗诵、演讲活动中,不同学生担任不同角色,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这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老师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把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重,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他们作为一个“人”的需要,造成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情感对立的恶果。当今中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已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教师如若再高高在上,不与学生交流,不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那么教学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南辕北辙。教师只有做到与学生在人格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真正平等,善于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3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探索情感世界

曾经的“刘海洋”、“马家爵事件”在社会和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有关“情感缺失”的大讨论。追根溯源,学校是受教育者情感“缺失”的根源地之一。中学生正处在一个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青春期,个性心理还不够成熟,情绪情感也丰富多变。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教学引发的情感交流中,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些孩子冷漠、麻木、自私、萎靡、狭隘、孤僻、失落的情感世界,而家庭、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的氛围,大大地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除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之外,还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一定的启发。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够流传不衰且受人喜爱,不仅因为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这些情感往往能够感染读者,启迪灵魂、激励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素质。

教师可以搭建阅读的心灵交汇点,帮助学生进行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的磨合,实现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内化。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首先得引导学生走进这个“社会”,完成自我情感与作品所演绎的外部世界的磨合过程,帮助完成内心情感的自我内化,方能收到读好书的效果。

4 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国人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中学生也不再“老实”,而是越来越聪明。追求新知识,厌弃陈旧说教。我曾经教过一个中学生,他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谈,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不好。曾几次找他谈话,也跟他家长反映情况,但效果不佳,他依旧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同学间了解到他酷爱画画,得知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就是对画画的痴迷所导致的。恰巧我也喜欢画画,所以我画了一幅《家庭图》送给他,还和他交流了画画的一些技巧,谈论了一些名人的画作,最后告知他学习也应同画画一样不能放弃,兴趣固然重要,功课也不能落下,作为新世纪年轻的一代,应该全方位各方面发展,万不可以辜负父母的期望。后来,这位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还时常与我谈笑风生,共同讨论画作中的不足,也因此画画技能进步了不少。当老师与学生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时,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共同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不会厌倦老师的说教,不会有很大的抗拒,相反学生会容易接受且喜欢与这样的老师交流。如果老师没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不愿意尝试新事物,就谈不上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甚至正确引导了。只有当老师有了更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和学生建立更广阔的沟通平台,学生才可能向老师敞开心扉,建立更良好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从古至今就有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一是正面教育的循循善诱,一是简单体罚粗暴压制。现今严禁学校老师对学生采取变相体罚,事实也证明,唯有坚持正面的教育,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助学、以情辅德、以情优智、以情养能、以情毓美、以情促劳和以情健体等方面的以情优教,用心感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观,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是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地利用好情感因素,努力发挥情感的功能,必将有助于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 同时也将为培养更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创造了条件。把以情优教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全面推进优质教育,切实改变以情优教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衡状态。高质量、高效率地培育出情智并茂的优秀人才。唯此,才能实现优质教育目标。“以情优教”是一种教学理念,也必将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尤其是在我们课堂教学中。然而要真正做到“以情优教”,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之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连升.浅谈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4):59-61.

[2]周旭.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J].时代教育,2006(S4):75-75.

[3]胡正好,陈建华.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3):14-16.

猜你喜欢

中学生情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