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微宣传”研究
2019-01-30卢伟
卢伟
近年来,“大数据”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大数据在引爆行业发展新思维的同时,也推动着全球进入到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全新时代。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面对海量倍增的文献信息数据,以此保证公共图书馆以较高水准的信息处理能力去发掘有价值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储存、分享与传播,同时推动读者积极参与运用,利用全媒体不断开创新的图书馆宣传传播体系,这是当前公共图书馆面对的研究课题以及全新的发展机遇。
1 大数据与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现状
目前而言,公共图书馆宣传推广的方式主要包括线上线下的资料发放、讲座培训、专题展览、知识竞赛、主题活动等等,在宣传推广工作中,存在着宣传广度与投入效果之间的矛盾。如果盲目地向全部读者进行投送,有可能会出现投入多而效果不理想的后果。以阅读推广为例,一直以来阅读推广的宣传工作在较多情况下,仅仅是简单地将信息群发送至全体读者,缺乏对读者的调查和细分。应该说,传播的信息具备一定的意义作用,但也并非适合每一位读者,有可能不符合读者的需求,还极有可能对读者产生信息骚扰。
基于大数据的宣传推广,则能够对相应读者的知识背景层次、阅读观点看法、阅读模式方法等等诸多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同时预测读者需求信息的变化,以此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推广。结合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可以这样理解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公共图书馆既有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而是需要新的信息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以及多样化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推广研究给当前的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提出了三项重要的传播思维转变:1)应当分析本馆所有读者涉及的全部数据,而不是只对少量的、特殊的、已分类的读者个体进行分析;2)应当接受本馆读者相关涉及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对读者数据的精确性进行要求;3)应当关注公共图书馆与读者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影响,而不再探究难以捉摸的读者行为的因果关系。
2 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微宣传”新理念
大数据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但大范围地收集零散的、多渠道和非结构化的用户信息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存在一定挑战性,且对大数据的分析存在要求高、专业性强的技术难点。因此,以大数据视角分析个体的思考模式也已伴随而来,“微”意味着个体分析以及个性化,以“微”为特点的各种社会行为,不单指实物层面上的微博客、微电影、微信、微小说、微音乐,也囊括了理念层面上微动力、微情绪、微需要、微服务等。“微”时代下,公共信息传播的最大特点是辐射广、速度快、互动强、内容多。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应该背靠大数据带来的发展红利,紧跟“微”研究的步伐,以“微”——个体分析及个性化的工作思维,作为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的突破点。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也是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对于读者资源的挖掘整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传播质量。对应的,分析当前信息传播的特点,建立起相适应的以“微”为首要特征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全天候宣传推广工作。在这里,需要理解的是,公共图书馆“微宣传”更多的是指借助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与思维方式,以读者个体为传播标的物,依托全媒体信息技术以及便捷的移动网络设备,对公共图书馆进行形象生动的细致化、个性化、全方位、全天候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以“微”为首要特征的宣传模式——“微宣传”依旧秉承“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借助网络终端和先进的全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大量、实时、丰富、便捷的知识情报服务。公共图书馆“微宣传”应当具有以下传播特点。
一是个性化传播。“微宣传”是将读者视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公共图书馆主动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化、差异化、特质化、丰富化的宣传内容。例如,“我的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资源”、“本馆服务”等微信栏目的个性化定制。
二是内容碎片化。海量资讯中,读者可能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时间来获取公共图书馆的资讯信息,只能在等候中、坐车时或者休闲娱乐时,产生了某个相关的图书馆信息需求,“微宣传”则负责提供这种瞬时的、内容相对短小精悍、经过深度挖掘和精心处理的公共图书馆信息。
三是互动式传播。“微宣传”不单是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读者传播信息资讯,同时也应促进读者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宣传中,通过口碑传播、人际传播等降低宣传成本,加强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沟通互动机制。
四是移动式传播。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微宣传”大都在移动互联网下借助微型的、可移动的、即时性的多媒体工具完成,如读者平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笔记本、移动电子书等。公共图书馆借助多媒体,进行移动式传播促进了在信息获取的易取,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3 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做好“微宣传”的途径
一是整理微数据,提供微传播。在大数据环境下,移动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终端用户都能够用各种移动通讯设备接收和反馈数据。读者在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数据。比如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或者共享的知识点,或有益的建议意见,等等。这些反馈回的信息都可充实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用户数据,通过深入的信息挖掘和分析,对每个读者根据其所需求信息、阅读习惯、评价等标准进行分类,每个类别下再按照具体标准进行细化,构成差异化的服务对象,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宣传内容。
二是搞好职工培训,提升馆员“微宣传”能力。公共图书馆的职工培训应不止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可以且应该借鉴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公共阅读空间,组织分享宣传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信息资源培训,帮助馆员有效掌握微传播所需要的使用技能,便于各位馆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听取并处理读者的意见反馈。同时,加强图书馆读者文化生态建设,将重视读者作为一种发展观念引入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形成有利于图书馆与读者双赢的办馆氛围。大数據时代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形象代表,也是“微宣传”的践行者与推动者,及时将图书馆业的最新信息推送给广大馆员,启迪全体职工创新思维,创新宣传推广的途径与方法,将宣传的水准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三是增强“微宣传”资源推送与互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对外传播内容中可以增添非传统的、具备时代语言特征的信息元素,例如表情包、音视频、趣图文等,这样的“微”信息既可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也能够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宣传语言。在图书馆“微宣传”的过程中,宣传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实践经验,分析微用户——个体读者的阅读偏好,借助新媒体互动式问答来与读者即时交流,再通过信息加工处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为用户推送短-小-精-悍-实用的宣传内容。“微宣传”的开展离不开读者的参与,只有与读者多交流多互动才能真正地了解读者的需要,培养一批忠实读者队伍。
四是重视口碑传播以及保护读者隐私。即便当前借助多媒体进行大规模线上宣传已成为传播趋势,不容忽视的是口碑评价在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传播模式的更新,依旧是基于人际交往,口碑传播作为大众传播的基础,也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下传播渠道,需要公共图书馆对于每一位读者的图书馆使用体验进行有效维护。另外,基于数据积累而开展的“微宣传”,不可避免地会收集读者信息使用数据,公共图书馆需要利用读者信息数据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有价值的服务,增强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黏合度;同时尊重读者的人格和隐私权,时刻保护读者的数据安全,使读者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使用公共图书馆资源。
4 总结
当前,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已逐步渗入到图书馆行业,肯定大数据给公共图书馆促进变革的同时,应该理智变通地对待大数据,以“见微知著”的态度开展个性化的图书馆“微宣传”服务工作,增强公共图书馆的宣传推广效果,改善读者感受体验,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作为一名公共图书馆宣传工作人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观念,始终坚持“读者第一”的工作理念,结合本馆的资源特点,借助大数据的技术特点与思维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短、平、快、丰”的宣传内容,进一步优化公共图书馆“微宣传”的内容和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的宣传推广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汇入进公共图书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