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9-01-30阴育红
金 鑫 阴育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54002
脑血栓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且易因动脉炎、动脉硬化等因素,出现缺血性脑细胞病变坏死、脑组织缺氧等现象,易导致语言功能受损、运动能力受阻等神经系统症状,进而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较多,但并无特效治疗手段。故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减少预后风险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6.43±3.24)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6.51±3.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 ①经核磁共振、头颅CT等检查确诊者;②血小板计数>100×109/L;③发病至就诊时间<48h;④近6个月内无手术及外伤史者。(2)排除标准:①入院时血压>190/120mmHg(1mmHg=0.133kPa)者;②对本文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③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存在脑血管病史者;⑤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070),100mg/次,1次/d。观察组:阿司匹林服用方式与剂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嘧达莫(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6020526),30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剂量。
1.4 评价指标 (1)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共15个项目,包括凝视、意识水平、上肢运动等,分值范围为0~4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2)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MEN-C100A自动血流变仪(上海中庸检验设备有限公司)测定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淀率。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对比分)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目前,脑血栓多发于老年群体中,且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痉挛、红细胞增多症等存在一定关联[2]。缺血易对人体脑组织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有文献指出,若缺血时间>30s,将促使脑血栓患者某个神经元坏死,严重者将导致某区域发生神经元永久坏死,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3]。
由于血栓属于血液凝固物,若想促使血栓溶解并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则需在血栓形成早期使用有效的溶栓药物[4]。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治疗该疾病患者,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患者,效果颇为显著。本文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红细胞沉淀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脑血栓患者,具有缓解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原因如下:双嘧达莫具有缓解脑血栓相关症状的效果,其可通过改善患者体内冠状动脉血流量,以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且刺激效果较为强烈,可较大程度对血栓形成产生抵抗作用,进而使其脑部血流量增加[5]。阿司匹林属于抗血栓类药物,其对血小板具有促进分散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脑部血小板聚集,利于减少血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的形成,可增加动脉血流量,降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进而可有效避免血液停止流动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利于缓解脑血栓对其神经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6]。将两者联合治疗脑血栓患者,可有效增强抗血栓效果,利于扩张血管并改善血运情况,达到排除其血管内淤积,增加血流量,促使其血管得以畅通的目的,进而可对脑血栓栓塞起到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相较而言,采用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可有效促使血液流动,利于缓解神经功能损伤,减少预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