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别牦牛绒纤维的技术研究与探讨
2019-01-30吴春芳
吴春芳
(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牦牛绒纤维一种特种高档纺织原料,从品质上与山羊绒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纤维外观而言,与山羊绒纤维非常的相似。近年来,牦牛绒的样品逐渐增多,因此也成为了我们日常检测工作的又一个难点。
目前,鉴别羊毛、山羊绒、牦牛绒纤维的方法有许多,各大实验室比较常用的是光学显微镜鉴别法。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别天然动物纤维,基本都是从纤维鳞片结构、条干特征和光泽三大主要因素入手,然而羊毛、山羊绒、牦牛绒三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特定细度范围内的山羊绒与牦牛绒纤维,实在太过相似,定性难度很大。本文主要总结了采用光学显微镜鉴别法(本机构采用的是莱卡公司的DM1000型纤维细度仪),对含有牦牛绒纤维的成品面料如何进行正确定性,将牦牛绒与有色羊毛、紫绒等类似纤维相区分。
对羊毛、山羊绒、牦牛绒纤维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光学显微镜下,羊毛相对于山羊绒,与牦牛绒差异较大,鉴别要点主要在鳞片厚度上。山羊绒、牦牛绒鳞片都很薄,羊毛鳞片较厚。细羊毛中即使有鳞片较薄的,一般鳞片也是呈有规律的环状,类似山羊绒,与牦牛绒的细密鳞片差异较大。
山羊绒与牦牛绒的鉴别才是难中之难。判断山羊绒与牦牛绒纤维,主要是依据鳞片密度、纤维光泽与色素分布这三个因素。
1.纤维鳞片:牦牛绒纤维无论粗细,它的鳞片结构比较碎,鳞片排列紧密且不规则,环状不整齐,呈四分之一环,边缘呈锯齿状分布,明显比羊毛鳞片要更薄更密,比山羊绒鳞片更密,厚薄相似。
2.纤维光泽与色素分布:有色牦牛绒纤维的纤维光泽暗淡,条干较差,附着在纤维表面的色素沿纤维轴向均匀分布,色素通常呈颗粒状,也有少部分牦牛绒纤维一侧发白另一侧附着着较深的色素粒子,这一特征是纤维定性时鉴定牦牛绒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山羊绒纤维色素大多均匀分布于整根纤维的表面,且多以片状的形式存在,光泽较好。
鉴别定性牦牛绒纤维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观察整体纤维的状态,有一个宏观的视角,不能局限在一根或是部分纤维中。一般如果牦牛绒含量足够多,会存在这几种状态的纤维:
1.纤维一侧发白另一侧附着着较深的色素粒子,但色素在整根纤维轴向均匀分布。
2.深色牦牛绒纤维有两种情况:一是脱色后再染色,为了便于上色,深色牦牛绒大都经过漂白脱色,漂白过程中会对纤维表面造成剥蚀损伤,在细度仪下能明显看到纤维损伤,基本看不到鳞片,条干也不会像山羊绒那样直,条干均匀度差,纤维光泽暗淡,例如图3。二是未脱色便染色,这种情况因纤维颜色深无法从鳞片环状和色素区分,重点看纤维边缘鳞片形成的锯齿密度。紫色山羊绒纤维边缘整齐,平滑,呈一条直线,且间距均匀,例如图1;而牦牛绒纤维边缘锯齿分布相对较密,且间距不均匀,时稀时密,例如图2。
3.浅色牦牛绒纤维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身为浅色牦牛绒,例如白牦牛绒、青牦牛绒,这类与山羊绒非常相似,鳞片薄且边缘整齐,平滑,光泽、条干均匀度都与山羊绒不相上下,有些有浅色色斑,有些连色斑也没有,与山羊绒及其相似。判别这类牦牛绒主要还是要从鳞片密度等关键区分要素来与山羊绒相区别,相对来说牦牛绒的鳞片较密且薄,环状不整齐,但两者还是会有一部分交叉,所以不要只局限于单根,要结合整体根据具体样品的特征,来区分该样品中的纤维。试验证明,青牦牛绒中极似山羊绒的纤维可以达到10%,因此,结合整体,若极似山羊绒的纤维比例占5%-10%,90%左右像牦牛绒,即该样品完全可定为100%牦牛绒。二是经过漂白剥色后为浅色牦牛绒,这类同脱色后再染色的牦牛绒纤维特点类似,纤维表面有剥蚀损伤,光泽暗淡,条干较差,例如图4。
图1 紫绒纤维
图2 色斑密集的深色牦牛绒纤维
图3 剥色后带较多色素点的牦牛绒纤维
图4 剥色后带少量色素点的牦牛绒纤维
综上所述,采用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的方法对成品面料的成分进行检测,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原材料所经历的原料加工、织造、染色、后整理等工序对其造成的影响。而鉴别羊毛、山羊绒与牦牛绒纤维,最主要的三个判别因素是鳞片密度、纤维光泽与色素分布,根据这三个因素宏观地观察载玻片上的整体纤维,能较好地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