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让小学语文课堂兴趣之花绽放
2019-01-30◆
◆
(山东省临沂第四十中学;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
一、激发兴趣,走进语文课堂
兴趣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是活力课堂的指南针。课堂是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主场所,它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情境教学,引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内容,引发学生学习与的兴趣,即,真实可感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而言,都有自己独特结构、内容、写作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与之相适应的情境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与意境,根据不同的文章,加深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在语文课堂中着力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时,我请4位学生分别扮演“我”的一家人以及库伯先生,学生生动地再现了中彩那天几个人物的语言,行为,甚至神态,不仅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且在表演的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厚,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创设情景,享受语文课堂
创设情境,是激发活力课堂的第一把金钥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心智状况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创设情境。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学楼外墙上正好有一片爬山虎,课前我把学生带到楼前,让学生仔细观察爬山虎叶子的形状、颜色,并让他们小心翼翼地翻开叶子,找到爬山虎的脚。然后,我要求学生注意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整体感知。上课伊始,由于学生直观感受了爬山虎的脚,我的导入就比平时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会顺势出示学生观察爬山虎的录像,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我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这样,语文课堂就不再是“学堂”,而是学生的求知乐园。
三、激情朗读,品味语文课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方法。充满情感的朗读,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韵律,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如《忆江南》《望洞庭》等文字优美、引人入胜的名篇古诗词,朗读形式不拘一格。我特别重视范读,范读包含着个人浓缩的体会与感受,发挥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听专家朗读,让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是学生齐读,郎朗的读书声显得格外有气势;又是分组朗读,进行朗读比赛。通过不拘一格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快乐乐的学习,让学生精神得到熏陶,知识上得到充实,整体语文水平也得到提高。
四、点燃激情,陶醉语文课堂
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呢?创设情境是点燃学生激情、使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我在教《鸟的天堂》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氛围,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腾格尔的《天堂》,继而语言导入,同学们,辽阔的草原,是游牧人民的天堂,那鸟儿的天堂是哪里呢?是天空,还是森林?通过优美的歌声,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可见,只有利用有效的途径,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他们才能真正融入课堂,享受语文课堂的真、善、美。此外,激情的点燃还需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发挥活泼好动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将学习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所以我在教学时要完全将活动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再如教学三年级的《神笔马良》时,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来扮演马良和财主进行表演,学生开始有些羞涩,后来则越来越大方。学生能够逼真地表演出文中的内容。语文教学就是实践性教学,离开学生的参与实践,就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活动是培养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学生参与是发展兴趣的关键。
五、依托生活,感受语文课堂
语文作为实用性的学科,为人们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提供工具,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科书上出现的很多现象都源自人们的生活。如六年级《少年闰土》:“蓝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鲁迅先生对这段景色的描写,有的学生见过,有的学生只是听说过,可没有人描写过。学生要善于对周围的人或事进行详的观察,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对书本上的知识深入了解。教科书中一切事物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只要注意观察生活现象,将生活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联系,语文知识就会详实。古人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要求人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对学生来说,这句话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再如五年级下册的《学会看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一旦小学生有了病,那就得有爸爸妈妈陪着,一切由父母包办。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得到什么启示呢?注重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知识指导小学生们的行为,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小学生学有所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语言发展初始的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因此,小学教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结合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真正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思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思考、观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注重兴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既使得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又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