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有滋有味”
2019-01-30◆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第二小学)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全面实行,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创新与改革。语文学科的性质核心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内涵,强调母语教育和文学教育,以新课标为重要指导,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滋味,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一、语文味
语文课要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要具有语文味,教师在开展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促使学生去感悟、去发现、去体验文章中的情感之美、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教师要以语言为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的文字,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带领学生理解见解、体验情感、获得感受,让知识变为智慧,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进行品味,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章,促使学生通过语言完成与作者的情感对话,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操、深邃思想和伟大情感;其次,教师要以文章为本体,促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文章,并且融入个人情感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对文章中的情趣美、哲理美、意境美、构思美、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进行赞赏,产生创作欲和求知欲,进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要从文章中的语言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在完成自主阅读后,要求学生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创作一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让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二、儿童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符合儿童的审美特点、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儿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虽然学生年龄较小,但是在人格上、精神上和思想上属于独立的人,因此,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赋予语文课堂以儿童味。首先,教师要借助教材文本,为学生创设更加开阔、更加活跃、更加童真的语文学习平台,通过富有童趣的教学唤醒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激情和愿望,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见的障碍和困难,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共同学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去创新和发现,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观点,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研究,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儿童精神,让童趣、童心、童声在教师的鼓舞、激励和唤醒中,真实在课堂中体现。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道理、哲学、情感和态度,给予学生充足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堂中加强对文本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小学生童真的一面,在课堂中举办话剧表演,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进行结局改编,以话剧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绎,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滋味。
三、个人味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人味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仪表风度、语言习惯、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材处理等诸多因素凝聚而成的审美风貌。教师所具备的个人审美风貌,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中,其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的熏陶和感染,并且被学生所体验和评价。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提升课堂的个人味,用个人魅力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课堂变得富有滋味。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对教材和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做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同时,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在备课中还要结合学生特点采取富有趣味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融入个人感悟;其次,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执教生涯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在教学中要做到扬长避短,向学生展示有别于其他教师的个性与风格。
如一些教师性格豪迈,在教学中慷慨激昂,可以很好的鼓舞和带领学生,将学生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得到熏陶和感染;又如一些教师个性幽默、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在教学中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善于通过开放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视野。个人味在于教师个性与风格,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学识优势和个性优势,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滋味。
四、生活味
语文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文学创作本身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将生活元素渗透到课堂中,以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赋予课堂以活力和生命力,解释文章的潜在意义,促使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感悟生活。首先,教师要积极寻找文章中蕴含的生活元素,抓住文章与生活的契合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学习热情;其次,教师要注重从社会中寻找语文素材,将教学重心从学校转移到社会,并且以个性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社会中富含的语文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通过知识的灵活运用感受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生活元素。
例如,春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也具有浓郁的中国味,家家户户在春节的时候都习惯在门旁贴上喜庆的春联,很多春联具有丰富的寓意,教师要利用这一民间习俗,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各种对联,并且以此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汉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如随着广告文化的盛行,很多广告词都成为了社会流行的时髦语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留意和搜集广告词,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广告语言为例,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语言习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语文作为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通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但是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思维的影响,在课堂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采取各种有效途径,让课堂变得富有滋味,如春风般拂过学生的心头,带走枯燥和沉闷,留下新鲜和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