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模式的构建
2019-01-30雷艳丽
雷艳丽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对于日常语言的加工,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交流互动这一显著特征。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点密集教学,违背了学生语文学习认知的规律。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正视语文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是基于中考升学压力进行快速语文教学。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生对于重要语文知识点只是表层记忆,并没有将知识点内化其中,从而出现掌握知识点却无法进行阅读理解与作文写作的局面。“互动”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交流互动特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为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构建“互动”模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小组合作构建“互动”模式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的教学模式,尊重初中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是构建“互动”模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构建语文“互动”模式课堂时,应该注重三点内容:第一,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讨论主题,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从而选出适合学生讨论的内容,不能过难或过易;第二,进行合理的语文讨论分组,语文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性,尽量将能力强与能力弱的组员进行穿插分组,从而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参与到小组互动当中,并为小组讨论提供更多的角度;第三,教师要注意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作用,为其设置讨论主题却不能过多干涉小组讨论的程序,并选取合理的讨论时间。
案例一:
在研读《济南的冬天》一课2至5小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设置“三幅山景图各自有什么特点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为小组讨论话题。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通过交流自己的意见以及对于课文的理解,认识到“阳光下的山是温静的,薄雪覆盖下的山是秀气的,城外远山是淡雅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为“三幅山景图之间的关系”进行激烈的讨论,当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无法说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到具体的段落,再进行课堂互动讨论,进一步认识到“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是具体描写”,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趣味教学构建“互动”模式
趣味教学法是指教师采用语言、行为、音频、视频等进行趣味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趣味教学法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趣味教学法仅适合小学教学。这种错误认知的产生,是因为语文教师没有正确认知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身就包含了趣味性这一因素,趣味性语文教学模式适合任何年段龄的教学,只是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趣味性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构建语文教学“互动”模式,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为课堂互动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
案例二:
在《塞翁失马》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塞翁失马》动画,提高学生互动兴趣。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塞翁幸运吗?”等相关问题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核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语文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手段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活跃度。
三、利用正向评价构建“互动”模式
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知识的权威者,初中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往往十分注重教师对于自身的评价。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当学生回答教师问题时得到教师肯定时神色兴奋,在整节课程当中都保持着高度注意力,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基于正向评价对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模式的作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正向评价肯定学生”的教学模式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
案例三:
在《伤仲永》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文章大意后,让学生尝试性地翻译课文内容。如果学生在个别词句翻译不准确时,教师不要立刻打断学生的思路,正向评价其翻译,并通过“你翻译得很棒,如果能将‘隶’翻译得更加准确就更好了”这样的语言来正面评价学生。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正向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语文本身的互动性学科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构建“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趣味教学以及正向评价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互动”模式的构建,从而提高初中生在“互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