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
2019-01-30陈杰
◆陈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一中学)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只有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一、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学生分组不合理
学生们分组只是个形式上的事情,分组却不进行座位的互换,导致组员之间的距离较远,阻碍了小组成员之间及时的现场学习交流,尤其对高中数学难度性较大,解题思路多样化等特点来说,更是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还有就是分组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小组中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开动大脑,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2.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不重视,从而缺乏科学指导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的传统思想观念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他们教导学生还是沿着原来的老套路。老师为教学主体,黑板教学为主要方式,学生负责学习好课本知识就行。这种传统教育观念导致老师对素质教育思想倡导的合作学习不重视,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而就算是实施合作式学习起来也只是蜻蜓点水,不愿意深入,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们实施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指导。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做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些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行设计实施方案,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让学生到讲台上,代替教师完成一些他们能够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与经验,评讲同学表演的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这些都是促使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性格内向型与活泼好动型的同学组合,其目的是通过活泼善言的同学带动少言寡语的同学积极发言,活跃讨论气氛,进而促进他们讨论交流的积极性。教师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小组学习中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充分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坦诚表达自己的认识,这样就能加深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他们经过的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能增强组内合作的意识,减弱一部分成员的自卑感,一个生机盎然、富有活力的学习小组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
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时,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成立学习小组,而是要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组织训练、逐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小组构成需合理
教师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制订科学的组合方案,确保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比如,学生A语文成绩优异、学生B数学成绩不错、学生C英语最好……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了。另外,小组成员在学习、实践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该应持平,避免合作学习竞争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顺利地开展合作性学习,首先要使学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团队中重要性的同时认识到每个组员的重要性。
总之,课改的步伐从未停歇,它也不会间断,所以我们教学工作的改进也需要不断的深入。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的重要途径,它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合作,借助学生有效的合作性学习,不断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