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论述“假想敌”,议论更具针对性

2019-01-30曹振国

中学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观点

曹振国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中学生写议论文,在说理分析时的常见表现是 “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泛议论、空洞说理、无病呻吟,很多时候是在四平八稳地说正确的“废话”。究其根本,缺乏分析说理的内在动力是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不妨用一用“设置‘假想敌’”这一招。

所谓“设置‘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假定自己存在一个论辩对手,引出与自己对立的观点,树立论争的“靶子”,并据理与对方辨析的一种论证方法。苏洵在《六国论》中,开篇就运用这一手法: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作者开篇指出 “赂秦而破灭”这一观点,可事实是六国之中只有三国贿赂秦国,为了弥补逻辑漏洞,作者立即引出“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句,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此处,作者正是借助假定的(“或许”)“论争对手”(“有人”),通过反驳辨析来增强论证说服力。

写作议论文,设置“假想敌”,是提升现实针对性比较实用的方式之一。很多情况下,优秀的议论文中一定有一个假定而强硬的“对手”存在。也许你的滔滔之理,正是在和“对手”的针锋相对中,才得以更好的生发展开。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针对有些人在“九·一八”事变后散布的悲观论调,鼓舞民众,引领思想;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针对党内长期存在、流毒很深的不良文风和工作作风,进行义正言辞的申讨。这些渗透着大智慧、大义愤的见解,正是在和“对手”的思想交锋中脱颖而出的。

另一方面,高考作文关于内容方面的指标,在基础等级中表述为“内容充实”,在发展等级中表述为“深刻”“丰富”。如果我们在议论中成功地评析辩驳这种观点,那么,议论文“内容充实”,甚至“深刻、丰富”的目标就不难达到了;而且,有了与虚拟“对手”的思想博弈,才可能将思考引向深入,才可能激荡出真知灼见。

在写作实际中,设置“假想敌”的标志性语言常常是这样一些短语:毋庸讳言/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放眼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有人说/或许有人认为/也许有人提出/估计有人会说……

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值得论辩的社会问题,与自己所持观点相反、且有一定争议价值的观点,都可以成为 “假想敌”。比如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一话题,无论是智能手机时代家庭成员“陌生化”现象(家人坐在一起聚餐,各人盯着自己的手机看,缺乏交流),还是年轻人“过年综合征”之类的社会问题 (问收入、催婚,让年轻人抑郁、焦虑、烦躁),都可以成为论述“假想敌”。

试看下面的片段:

豆浆加温不长时间,就会沸腾。其实,给人的是假象,并没有真正烧开。因为豆浆中皂素受热膨胀会产生大量泡沫,被误认为已经烧开。这种 “假沸”现象,社会上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也存在这样只有表面现象的“泡沫”:有一种积极叫“假积极”,做事只有三分钟热情,但不愿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有一种勤奋叫“假勤奋”,整天忙忙碌碌,但不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劳而无获;有一种努力叫“假努力”,花费大量时间做琐碎小事,但浪费时间,效率极低……

这就是一个引出 “假想敌”的典型片段。先说豆浆“假沸”现象,再引出我们身边只有表面现象的“泡沫”——“假积极”“假勤奋”“假努力”,为下文的论争与辨析设定了明确的方向。

文章有了“假想敌”,接下来,我们如何针对“假想敌”辩驳分析?

一是分析实质。透过现象,阐述分析 “假想敌”的内在本质,并让这些本质特性昭然若揭,从而给予对方沉重一击。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我们的生活中,不难听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努力干什么,顺其自然吧”之类的话,这些被人们奉为人生格言的“金句”背后,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的心态不言而喻。人们对于成功时刻投入过多的关注,导致偶然运气的因素被无限放大,最终成为运气决定论的拥趸。这样看来,“佛系”心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运气主义论?但生活绝不是靠运气来经营的,年轻人对命中注定的肯定,无疑是对主观努力的否定,是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是对自己的放任自流。

——选自《用努力打破运气决定论》

片段中加线句子再引出“假想敌”之后,用“无所作为而又追求好结果”“运气决定论”“变相的运气主义论”点明对方观点的实质,又用“对主观努力的否定”“对人生掌控权的放弃”“对自己的放任自流”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对其实质做进一步的阐释,凸显出对方论调的错误。这样的论述分析有理性,不是在乱扣帽子,表现明显的逻辑力量。

二是指明危害。分析负面现象或对方态度可能带来的恶劣后果或产生的严重危害。实际上就是通过分析危害从反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广泛传播,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确实,单独看来,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它可能不是一种人的自嘲自解,而是一个群体的自哀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经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

——选自《警惕“丧系”,远离颓废》

片段中的加线句子在分析相关“人设”的实质(“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之后,用“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了青年人的斗志”“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揭示了“佛系青年”“积极废人”等青年“人设”可能产生的严重危害。这样的辨析方法也往往和分析实质结合在一起来使用。

三是归谬反驳。为了反驳某个论题,先假定它观点为真或者逻辑成立,然后由它推导出荒谬的结论,来驳斥对方论点的虚假性,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试看下面的考场作文片段:

有人认为:满屏都是“小鲜肉”的“娘化”现象是时代审美的倒退。我倒不以为然。近年来,娱乐圈、艺术界,作为公众人物的集合,自始至终便存在着“硬汉”和“奶油小生”之争。无论是早期的蔡国庆和姜文,还是如今的众多小生和吴京,观众总要有个比较。但是,现在的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人们受教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审美观也更趋多元,倘若每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亦或是各种健硕的肌肉男,这和文革时期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么区别?

——选自《审美标准应多元开放》

片段叙述“文化获取渠道不再单一”“审美观也更趋多元”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假定“每天一打开电视”“用上手机”,会出现“看到的都是战争剧中满身伤痕的壮汉,亦或是各种健硕的肌肉男”这类现象,进而推导出“这和文革时期翻来覆去听八大样板戏有什么区别?”的结论,以类比凸显对方观点的荒谬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下面的这篇考场例文,在设置“假想敌”并用来增强论述针对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

精致不是“娘化”的借口

匡谢祎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国内好像掀起了一阵精致风:坐地铁,坐公交时,总会看到一些脸施薄粉,唇有饰色,眉显黛黑的精致“仙男”。他们以讲究的穿搭、精致的修饰、新潮的发型以及不凡的气质出现在路人眼中,让人赏心悦目。但这股精致风吹着吹着好像变了味,吹成了“娘化风”。①如果说日常对自己进行打扮以追求生活质量的行为大众还能接受,那么因过度包装自己而丧失男性该有的血性和担当,恐怕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吧。

估计有人肯定会反驳: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战争,英雄的勇与谋无处施展,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精致的生活和精致的人生,男性“娘化”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现象,无须小题大做。②

这话可能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我不接受。

每次看到这样的论调,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英国的绅士之风。有一篇文章曾介绍:英国学校要求那声上学必须穿制服,必须打好领带,鞋子必须是黑色皮鞋,袜子必须是黑色的……国家要求孩子从小就得学会精致,为什么孩子长大后没有娘化?英国的绅士,举手投足都是贵族气质,自带阴影的轮廓,深邃有神的双眸,也有颜值,为什么不让人有“娘”的感觉?

在我看来,英国培养的精致是修养与内在,而国内小鲜肉表现出的精致是对“韩流”的模仿,体现出一种浮躁的心态。因为小鲜肉有“颜”,很多人将其归结为化妆,便纷纷模仿。在得到一定心理满足感后,思想和行为便受到了一定影响,渐渐衍生一种 “伪精致主义者”,即以修饰来掩盖内心真实,活在别人眼中,丧失个性,表面精致,背面令人无法想象。殊不知,没有思想和内在的精致,完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③那不叫精致,只是“娘化”而已。就如一个热评所说:“有些人身在‘娘’中不知‘娘’,固执地认为自己是精致,是讲究。”

其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这话说得真的没错。一个人只活在“娘化”风当中,必定没什么发展前途,某些当红人气男偶像在“小鲜肉”人设前止步,没有任何突破,靠爆料、靠粉丝刷“存在感”,当青春年华逝去,他们的好日子差不多也就到头了。④而反观那些勇于担当、心有抱负的偶像,则潜力无穷,不断超越。硬汉吴京凭借《战狼》系列,把中国硬汉电影推向新高度;张一山凭借《余罪》这一部剧,摆脱了观众心目中的童星形象,真正把硬汉小生这个形象印在观众心里。他们比当下的韩风“小鲜肉”更硬朗,也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所以,我希望“娘化”之风快快散去——我们喜欢的,是如阳光般灿烂,也如绅士般优雅,更有铁肩道义的男生。

精致可以,请别“娘化”。

例文中,加线句子①引出“娘化现象”,加线句子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一种典型论调——作者成功设置了“假想敌”;加线句子③分析本质,“浮躁的心态”“伪精致主义者”以及相关阐释、“没有思想和内在”“没有男子汉的风骨与气度”都属于揭示本质的内容;加线句子④分析“娘化现象”对当红人气偶像自身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这些内容揭示了对方观点的错误,从而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从根本上说,通过设置“假想敌”来展开论述,就是借鉴一些驳论的思路,结合立论,有驳有立地展开论述。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往往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对立面,让它阻碍论证的行进,而我们只有越过“假想敌”的“封锁”,才能激荡起思维的波澜;同时,在与“假想敌”的论辩中,我们可以让内容更充实丰富,让说理更有逻辑力量,让文章多一些思想深度。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本期你能看到他们的观点
观点
观点荟萃
观点
观点
观点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