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祭祖时辰的选择与神圣时刻的关系
——基于潮汕传统节日中的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的讨论

2019-01-30袁泽锐

关键词:潮汕地区时分祭祖

袁泽锐

(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节日是一种人为创造的社会性时间,即整体社会现象运动集中与发散的时间。社会时间是由社会所建构的时间,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但又通过各种社会活动来加以表达自身。[1]整体社会现象包括各个方面的现象,既产生社会时间又是社会时间的产物。而中国传统节日中较为重要的整体社会现象就是祭祖活动。

中国人历来有崇宗敬祖的习惯,祭祀、崇敬和缅怀自己的祖先,祈求得到祖先的保佑。这是一种朴素而美好的愿望。中国人除了在祖先的生辰和忌日祭祀外,重要的传统节日也需要祭祀祖先。潮汕地区保留了传统节日的很多民俗文化,笔者对潮汕地区的时年八节祭祖活动进行长期观察后,发现潮汕地区不同节日的祭祖时间段是不同的,有的节日选择早晨祭祖,有的节日则选择午间祭祖,也有的节日选择在傍晚时刻祭祖。对此,笔者多次向潮汕当地长辈请教,多数人只说这是世代相沿成习的现象,很难说清楚背后具体的原因。为了揭示这背后的文化机制,笔者借用了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这组概念来指节日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时间,认为节日并不仅仅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其实在节日中还有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之分,而神圣时刻却又因不同节日而有所不同,所以祭祖时间节点的选择和神圣时刻有一定关系。

一、潮汕地区节日祖先崇拜概述

祖先崇拜与灵魂不灭观念有直接的关系。在远古的时候,死去的亲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人们便认为去世后的祖先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犹如活人的世界一样,而且祖先能够赐福或降祸在世的人们,对其进行祭拜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早在父系社会形成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祖先的祭祀,到了殷商时期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祭祖制度。殷商时期的祭祖形式分为庙祭和墓祭,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庙宇,老百姓只能进行墓祭。但到了西周时期,墓祭形式被废除,只保留庙祭。春秋战国时期,天神崇拜系统比较发达,相比之下,祖先崇拜就比以前减弱许多。

秦汉时期,祭祖活动逐渐深入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的祭祖不仅限于春秋两祭,岁时节日的祭祖也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到了宋代,一些理学家提出祭祖的世俗化,把流传于贵族和官僚阶层的宗法活动推广至民间,祭祖习俗又逐渐制度化。到了清代,祭祖则分为常祭、专祭、特祭和大祭。而近代的祭祖活动则是沿袭古代,可以分为祠祭、家祭、庙祭和墓祭。但一般来说,潮汕地区传统节日祭祖活动主要为家祭和墓祭,墓祭只在清明和冬至两个节日中进行。本文所探讨的文化现象主要是以潮汕地区传统节日中的家祭活动为主。

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体系。作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中的重要节点,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民众精神信仰、伦理关系、娱乐休闲、审美情趣和物质消费的集中展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潮汕人家里都有一个祖先香火炉,平时放在家中的桌子上,在祖先生辰忌日或传统节日时,就会拿出来祭拜。潮汕人的祖先香火炉上面没有标识具体祖先的名字,也没有标识具体是哪一代的祖先,他们供奉的是一种泛化了的祖先概念,既可以是自己直系亲属的祖先,也可以是与自己有旁系关系的长辈祖先。只要是上述任何一个祖先的生辰忌日,都可以使用家中的祖先香火炉。在具体某个祖先的生辰忌日祭祀活动时,香炉则代表了这个具体的祖先;而在传统节日的祭祖活动过程中,香炉则代表列祖列宗,是一种泛化了的祖先。

潮汕人在重要的传统节日均需要祭祀祖先,一般来说所有节日的祭祖食物中至少需要有一盘甜食,象征日子的甜甜蜜蜜;还需要有豆腐干,“干”字在潮汕话中谐音“官”,祈求祖先能够保佑子孙后代当官立业;此外还需要有一盘包子,象征发财;其它的祭品则会根据节日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食品,而且祭祖的食物一般不能提前食用。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和冬至等时年八节是潮汕地区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但每个节日的祭祖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节日选择在早晨祭祖,有的则选择在午间,而有的则选择在晚上祭祖,具体节日和祭祖的时间节点对应如下(见表1)。

表1 潮汕地区各传统节日祭祖对应时间

除夕节日祭祖是安排在晚餐时间,祭祖结束后一家人再共享团圆饭,潮汕人除夕祭祖一定需要有鱼,象征年年有余,鱼里面会放一些大蒜做配料,象征“有钱赚”;此外还必须要有一盘甜食,象征新年日子甜甜蜜蜜;菜的数量一般是偶数,而不能是奇数。大年初一祭祖选择在清晨进行,祭祖的食物是斋饭,初一吃斋饭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正月初一吃素象征能够弥补过去所犯下的一切罪孽,像牡蛎之类的食物在广东地区被归到斋类食物中。在传统社会中,潮汕春节除了正月初一需祭拜祖先外,正月初二和初三早晨也需要祭拜祖先,情况和初一大同小异。元宵节祭祖选择在晚餐前进行,而元宵的祭品一般需要有汤圆,象征团团圆圆。另外还需要有鲫鱼,象征多子多福。在元宵节祭祖的时候还需要在祖先香炉上插上竹枝和榕树枝,潮语“榕”谐音“成”,“竹”汉语谐音“足”,有成就、富足之意。另外榕树在潮汕当地也是一种辟邪物,竹子也有象征节节高之意,所以元宵节插榕树枝和竹枝反映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清明节的祭祖一般都是选择在午前时刻进行。潮汕人的清明祭祖除了祭祀具体祖先的墓祭之外,还需要在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家祭)。清明祭祖则一般会使用朴籽粿祭祀。端午节祭祖是在午间举行,祭祀食物一般需要有粽子。中元节的祭祖也是在午间举行,而且祭祀活动会比较隆重,潮汕人认为中元节是仅次于除夕的另外一个隆重节日,所以祭祀祖先的食物也需要丰富。中秋节的祭祖活动则是在晚餐时分进行,祭祀的食品需要有月饼。冬至的祭祖活动则选择在午餐时分,祭祖食品中一定要有汤圆。

二、潮汕地区传统节日中的世俗时刻与神圣时刻

伊利亚德在《神圣与世俗》中将时间分为神圣时间和世俗时间,也有着世俗的时间,就是普通的时间持续。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也正是神圣时间与世俗时间的差异所在。世俗时间具有日常的、不可逆的、直线的和一去不返的性质。对于宗教人而言,神圣时间则是既不同质也不连续,是异质的、断裂的、循环的和再生的。时间的这种对立并存的关系,是由神圣与世俗的辩证性得来的。伊利亚德认为神圣时间可指举行仪式的那段时间,也可指神秘的时间,同时可指宇宙的节律。他认为,只要有一个神显或神灵降临的某个瞬间或者片段,在任何时候都可成为神显的时间,任何时间都能够通向神圣的时间,这些瞬间每年都会重复,而这神圣时间也就能够永远重复而变形、圣化、被人记住,以此来揭示绝对的、超自然的、超人类的、超历史的存在。[3]32伊利亚德指出了神圣时间的本质是可以逆转的。他认为神圣时间是特定的,是指人们参与到宗教节庆活动的这段时间。他认为宗教节庆活动就是把过去的神圣事件再现于现在;而参与节庆活动的人则再次进入神圣阶段,因此他认为神圣时间是可逆的,而且还会不断重复和循环下去。神圣时间也是时间同质性的突破点,从而赋予了时间新的模式:时间的循环和重复。而时间的重复和更新对参与到宗教活动的人们来说意义深远。如,世界每年一度被更新,实际上就意味着每逢新年,世界就再度回复到原来的神圣性。因而每逢新年,宗教人斋戒、净身、驱逐罪恶,一切都是从新开始,因为这个神圣时间代表宇宙创生时刻,是最高最大的圣现。[4]

传统节日是有异于日常生活的神圣时间,是民众生活中的重要时间节点,是一种特殊的时间标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把节日完完整整地当成是神圣时间是过于绝对的,通过深入分析潮汕传统节日中各时间段的具体情况,笔者发现作为神圣日子的节日并不是一整天时间都属于神圣时间,而是存在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之分。在某一具体节日中,神圣时刻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一天的廿四小时中,神圣时刻的分布又因节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节日的神圣时刻是在晚上,有的节日的神圣时刻则是在午间,而有的则在早晨。很多节日都只有一个高峰的神圣时刻,但也有少部分节日出现两个高峰的神圣时刻,而除此之外的时刻则是属于世俗时刻。

在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为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和冬至等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神圣时刻往往集中出现在节日中的某一刻度,而不是均质地分布在节日的一整天中。除夕节在潮汕地区的神圣时刻是从傍晚的祭祖时刻开始的,团圆饭、给压岁钱、放鞭炮都是集中在晚上时分。在这个神圣时刻,人们高度遵守一些传统禁忌,不随便吵架、不随便打骂小孩子、不说不吉利的话等等。但实际上在除夕的当天早上一直到傍晚的祭祖时刻之前,人们还是在进行着日常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禁忌和讲究,还可以扫地拖地,只是到了下午接近傍晚时候,人们才真正进入到节日中的神圣时刻。其他传统节日依然是相同的情况,潮汕地区有正月“营老爷”的习俗,这一天中会同时出现2-3个神圣时刻,而其他时间则是世俗时间。在“营老爷”这一天中,子时时分请神像出宫庙是一个神圣的时刻,这个时刻大约持续2小时,之后一直到中午时分是世俗时刻,人们可以自由参与日常生活的活动,没有任何禁忌,而到了下午的“营老爷”活动,又进入神圣的时刻,人们虔诚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遵守着一定的禁忌。在结束活动之后,各自回家进行日常的生活,此阶段时间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是一个节日中的世俗时刻,人们依然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各种吃喝玩乐的活动,没有任何的禁忌。世俗时刻和神圣时刻交替出现在一个节日中,神圣时刻构成了节日的重要元素,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了神圣时刻,节日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失去了灵魂,而世俗时刻则是节日中的缓冲阶段,人们在高度兴奋的节日中,也需要有临时性的休息时间来调节和平衡自己的个人生活。

三、潮汕地区祭祖活动与节日中神圣时刻的关系

如前所述,潮汕传统节日中有了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之分。那么形成各个节日不同的神圣时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通过对潮汕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影响了节日的神圣时刻。祭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不同节日的祭祀时间节点又各不相同,这种不同时间节点祭祖的背后是否蕴含着某些文化机制?笔者认为潮汕地区节日祭祖时间节点的选择是与节日中的神圣时刻有一定关系的,祭祖时间节点总是选择在靠近神圣时刻进行,它标志着节日中神圣时刻的开始,或是神圣时刻的结束,或是神圣时刻的最高点。

为了详细论述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神圣时刻的关系,以及神圣时刻对祭祖时间节点的影响,笔者把潮汕传统节日分为三种类别:傍晚时分祭祖的节日、午间祭祖的节日以及早晨时分祭祖的节日。

(一)傍晚时分祭祖的潮汕传统节日

选择在晚餐前祭祖的节日主要有除夕、元宵和中秋。这三个节日的社会整体现象主要是集中在夜晚,节日最神圣的时刻集中在晚上时分,所以祭祀祖先的时间也是接近神圣时刻。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节日的原本文化内涵是为了驱疫求吉,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避免可能面临的“灾难”,如守岁、贴春联、放鞭炮、压岁钱等,希望能够平安度过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如今除夕演变成为喜庆吉祥的节日,但在“神圣”时刻举行的各种民俗活动依然保留下来。除夕是新旧一年交替的日子,而新旧交替的最神圣时刻集中在晚上,特别是亥时和子时的交接时分。傍晚时分,神圣时刻降临之后,人们不断增强对相关传统禁忌的遵守,并开始举行相关民俗活动。在晚上神圣时刻开始之后,人们给老人和小孩压岁钱,亲朋好友之间相互拜年,而神圣时刻的高潮是在新旧交替的子时时分,此时人们用鞭炮和烟火等方式来欢庆。很显然,除夕当天的神圣时刻集中在晚上,而祭祖作为节日重要的一部分民俗活动,在最接近神圣时刻的晚上时分举行是非常契合的,除夕的祭祖活动标志着神圣时刻的开始。

元宵节的祭祖活动也是在晚上进行,这也与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有密切的关系。元宵节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先秦时候的“庭燎”,人们在庭院烧火取悦天神,认为天神与人一样也喜欢光明,于是用“庭燎”来祭祀天神。到了汉代时候演化为祭祀“太一”活动。[5]后来节日虽然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但是元宵的文化内涵依然与“火”有关,节日的神圣时刻依然是集中在晚上,沿袭了远古时候晚上的“庭燎”,所以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也大多在晚上进行,潮汕地区的游花灯、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也是集中在晚上举行。而作为节日中重要的祭祖仪式也依然选择在晚上时分进行,祭祖活动也标志着元宵神圣时刻的开始。

中秋节的起源虽然有多种说法,但大多离不开古代的祭月活动。祭月活动是一种自然崇拜现象,远古人们在对自然界缺乏认识的情况下,对月亮进行了神化并加以崇拜。到了周朝时,祭月活动被列入国家祀典,成为皇家垄断的祭祀活动。汉代时,祭月活动开始有了赏月的成分。到了隋唐以后,祭月不再是皇家垄断的活动,民间也开始对其进行祭祀。到了明清之后,祭月活动在民间已经非常盛行,成为中秋最主要的民俗活动。由于中秋节的节日内涵是以祭月赏月为主,所以其节日的神圣时刻也是集中在夜晚时分,潮汕人选择以晚餐时分来祭祀祖先是十分合理的。

(二)午间(或午前)时分祭祖的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人选择在午间(或午前)时分祭祖的节日分别是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和冬至等几个节日。其中清明节、中元节和冬至是潮汕人重要的祭祖节日,清明节和冬至除了进行家祭之外,也会进行墓祭。虽然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主要为家祭形式,但其祭祖的隆重程度则是此三节中最高的。关于清明节的起源学界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清明节的来源主要和节气、寒食节和上巳节有关系。[6]而寒食节起源的其中一种说法则是与古代“改火”现象有关。人类学家李亦园根据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寒食节的“改火”是季节交替的一种象征,是冬去春来的一种信号表达,人们禁火,然后又重新生火,是物候气象转换的一种表达方式。[7]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而接下来则是明媚春天的到来。明媚春日的美好时光集中在上午,所以清明节的主要活动选择在上午时分进行是符合物候气象特征的。另外清明踏青活动,感受美好春日,沐浴春光的最佳时间也是以上午为宜,所以清明节的神圣时刻集中在上午。潮汕人清明家祭选择在午前时分进行与清明节的节日文化内涵有密切的关系。

端午节则与古代的恶月恶日有关系,五月亦为午月,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则是最恶的一天,而午时自然是这一天最恶的一个时辰了,所以端午这一天的神圣时刻集中在午间,人们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避免灾难,如插艾叶、菖蒲辟邪,赛龙舟驱除水中鬼魅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也是集中在这一天的神圣时刻,如潮汕地区的赛龙舟一般都是在中午之后开始,而祭祖活动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自然需要选择在节日最神圣时刻进行,于是潮汕的端午祭祖也是选择在午间进行。

中元节在潮汕地区称为七月半、鬼节等,是对亡灵的一种追思和敬畏,对“孤魂野鬼”的一种安抚。中元节的起源最初与古代的秋尝祭祖活动有一定的渊源,“尝”是以新谷祭祖的方式。秋天恰好是谷物成熟的时间,而选择在孟秋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祭祖,是对祖先的一种追思。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受到了佛教盂兰盆节的影响,原本流行于寺庙内僧尼的普渡活动渗入了民间社会。在佛教目连救母的故事主题影响下,形成了在中元节那天安抚“孤魂野鬼”的民间习俗。另外,又由于道教认为农历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地狱之门会被打开,地官将为人们赦免罪行。正是在佛道儒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中元节最终演化为安抚亡灵,施舍物资给“孤魂野鬼”,超度亡灵为主要活动的节日。[8]由于中元节的主题与鬼有关系,所以在潮汕民间社会中,中元节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民间过去认为这一天不能出远门,尤其是在夜晚时分。中元节的神圣时刻是从午后开始的。午后时分,人们开始举行施孤活动,到了晚上有的地方开始放河灯的活动。晚上是神圣时刻最集中的时候,但为什么人们又要选择在午间祭祀自己的祖先呢?正如前所述,中元节已经是演化为施舍“孤魂野鬼”的节日,于是在潮汕地区施孤活动一般选择在午后或是夜晚,根据阴阳五行观念的原理,午后阴气始生,阳气逐渐衰弱。而由于节日中涉及到了自己祖先和“孤魂野鬼”,而“孤魂野鬼”显然是中元节需要重点安抚的对象,是中元节最重要的元素,于是选择在午后进行施孤活动是最合适的,而祭拜祖先则选择相对接近阴气始生的午间进行,在同一个节日中分别出现两类不同类别的“鬼”,需要加以区别对待,也可以从中发现民间对于祖先的特殊“尊重”:因为午后出来抢孤的“孤魂野鬼”比较多,为了避免“孤魂野鬼”的干扰,选择在午间祭祀自己祖先也是最合适的。虽然中元节的神圣时刻的高潮是在夜晚,但祭祖选择在午间也是接近神圣时刻,该时刻也是标志着节日神圣时刻的开始。

冬至在潮汕地区称为“冬节”,是当地一个较为重要的节日,过去当地人们认为过了冬至就多了一岁,所以冬至也是小年。冬至和清明都是属于廿四节气,但冬至是廿四节气中最早确定下来的一个节气,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依据土圭来观测太阳,确定下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为冬至。现代历法一般把冬至定在阳历的12月21至23日之间。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阳气最弱、阴气最强的一天,过了这一天阴阳两气又开始转换了,过了冬至之后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虽然现代天文科学能够计算出每一年冬至的具体时刻,而且每年的具体时刻都不相同,但古人却用最朴素的阴阳五行观念来理解节日中的神圣时刻,认为一天中午时也是阴阳两气转换时刻,所以在冬至这天选择在午时祭祖也是顺应天象转换的体现,这一时刻也是冬至最神圣的时刻,所以人们选择在午间祭祖也是为了接近节日中的神圣时刻。

(三)早晨时分祭祖的潮汕传统节日

潮汕地区在早晨祭祖的一般就只有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一、初二和初三(现在部分地区初二或初三已经不再祭祖)。与除夕之夜的辞旧相比,初一则是新一年的开端。春节在古代有元日、上日、正旦、开年、开岁等多种说法。而“元旦”一词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使用的,并且影响较大。元是开始之意,而“旦”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从日见一上;一,地也”,也就是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即早晨之意。于是春节一天中最接近神圣时刻的节点也是在早晨,因为春节是新年的象征,它是代表着新的一年,而早晨的神圣之处在于它代表着新的一天。正如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所言,于是早晨的神圣性恰好与春节的节日文化内涵相吻合,早晨是春节中最神圣时刻,于是春节祭祖选择在早晨进行也是为了在接近神圣时刻。

中国的传统节日立足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它与物候气象的转换密切相关,是一年中的特殊日子,也是一种神圣的时间刻度。但通过对潮汕地区传统节日的研究,笔者发现潮汕人的传统节日中,还有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之分。在世俗时刻,人们参与到世俗的日常生活,节日中的神秘性以及禁忌暂时变弱,甚至消失了;而在神圣时刻,人们参与到节日中的神圣活动中去,严格遵守相关传统禁忌。传统节日中的神圣时刻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节日当天的廿四小时中,而是有所侧重。有的节日有多个神圣时刻,而大多节日只有一个主要的神圣时刻。有的节日的神圣时刻是出现在早晨,有的出现在午间,有的则在晚上。岁时节日中的神圣时刻的分布是与具体节日的文化内涵有一定关系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又有一定的联系,节日的文化内涵会决定节日的核心元素,节日的核心元素则会形成相应的民俗活动,而民俗活动又反过来增强节日的神圣时刻,所以节日的文化内涵决定了节日的具体神圣时刻,而祭祖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却又因不同的节日文化内涵而受到了影响——有的节日选择在早晨祭祖,有的选择在午间祭祖,而有的选择在傍晚祭祖。从潮汕地区传统节日祭祖的时间上看,均是选择在接近神圣时刻的时候祭祖,但不完全是在节日神圣时刻的高峰时候,而是在接近神圣时刻的就餐时间。从潮汕时年八节的祭祖时刻看,有的节日的祭祖活动标志着节日神圣时刻的开始,有的标志着神圣时刻的高峰,有的标志着神圣时刻的结束。

节日中的神圣时刻和世俗时刻概念的提出,是笔者尝试用来解释潮汕地区岁时节日祭祖时间选择的一种路径。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时分祭祖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CLOSE TOHEAVEN
派对时分
洪洞祭祖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祭祖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
夜半凄厉的哭泣声
梦醒时分
彝族祭祖仪式“尼木措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