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低段题目教材

(吉林省辉南县石道河镇中心小学)

小学低段的学生,虽然他们不知如何看书,但他们刚接触数学,学习热情很高,渴望得到新知。因此,数学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从小学低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为此,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低段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机械的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小学低段的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被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大多是图文结合,孩子看到童话般的教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看图,很少去动脑思考。刚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想每位卡通人物说了什么,连起来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解题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识字量增多,老师可以先列一个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从数学书中找到答案。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低段的学生依赖性很强,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特别是看到阅读量大的题目,就问老师或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要相信孩子能读懂教材,要鼓励孩子自己先通过读数学书,找一找这道题与数学书上的哪一道题类似,再想一想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而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长此以往,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三、加强指导,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会一种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解决应用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我们只要将题目读一遍,学生也就恍然大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对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1.圈重点字法,数学教材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但是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2.比较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埋怨学生的真粗心,其实是因为孩子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时,他根本不能灵活应用。教师要做有心之人,要把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编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推敲,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3.旁注提示法。低年级的学生受其已有知识的局限,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题目旁边写上一些提醒自己的语言或符号。

四、提供平台,促进有效的数学阅读交流

如果说数学阅读是输入,那么数学交流则是输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创设适合师生情感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的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作为小学低段的数学老师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充分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低段题目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优化策略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