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背景题所体现的思维提升

2019-01-30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包身工历史背景背景

曹 琳

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提示中明确提出 “学习新闻作品,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在 《别了,“不列颠尼亚”》《包身工》课后分别设置了与背景有关的“研讨与练习”,可见背景之于新闻,之于本单元的重要性。

一、认识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后第一题: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阅读思考后,依然无从下手。那么就需要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中第一句话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这就是提示,是学生思考的第一步,即便是问题中强调“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学生也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先在文中找到“现实场景”和“历史回顾”,客观地让学生找到,一边描述场景,一边兼顾历史:现实场景“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历史回顾“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现实场景“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历史回顾“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这句话的后半句就是“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学生看到这一横向比较时,就可以答出“每到一个现实场景就联想起与之有关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总是与现实场景相对应”。就现实场景时间地点的转移,纵向来看,学生也能答出“现实场景不断发展,是一条线索,历史背景有机融入其中”。学生再读一读,就能看到历史背景与现实场景都就在同一句中、一段中。

就此题而言,正常的思维过程是“找出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横纵比对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然后再解答“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分析学生的思考,存在两种问题,一种是没有关注到“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一种是看到这一提示,也没有明白此句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摒弃照着参考答案讲课讲题的陋习,真正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所有问题的设置都不只是向前想一步,这也正像做数学等理科题目,先要发现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去文本中推导出其他条件,使之变为已知,再去解决问题。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课后题,还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分析内容再到处理关系的逻辑思考过程。这样就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降低问题难度,建立思维过程

《包身工》课后第二题,“新闻作品除了叙述新闻事实,还会交代一些背景材料。作者在课文中提供了哪些背景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即便是像第一问这样在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问题,学生也不能全部找到,甚至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完全找不到。那我我们就有必要先设置一个问题来启动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叫‘包身工’?”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原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学生也就意识到对于包身工制度的解读,就是一处背景材料。以此为敲门砖,其他背景材料的寻找也就变得比较容易,可以说这是教师以新问题设置和学生的解决,做了一次寻找背景材料的示范。

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是无效的。教材中的这些问题都是专家精心设计,极具思考价值的。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透过问题掌握思维方法,把握思维过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谈到“语文课程是否能够使学生形成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引发学生自己去 ‘想’”,“学生脑子里堆砌着别人的想法以及与己无关的话语,最后只能是暂时的记忆和长期的遗忘”。如何引导学生去“想”,我以为一个方法就是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由解决简单问题去发现解决问题的范例或方法,从而将学生的头脑激活,使其从凌乱的思绪中整合出清晰的思路,找到文本中对应的内容,通过思维加工产生言语成品,这就是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的过程。

三、敢于质疑问难,发展思维品质

课程目标第6条指出:“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必修一第三单元圈点批注中,已经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又要求学生就新闻和报告文学的背景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包身工》中“为什么对这种特殊的廉价‘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的问题。学生互助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段背景中完全可以解答。教师就帮助质疑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就只是看到文字本身,而没有分析背景与“需要”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对于如何解决问题,除了寻找文中的相关语句之外,更要建立起内容、意思群之间的关系。这种反思习惯的养成与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是同步的。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课堂上,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思考什么、怎样思考,而不是回答问题本身。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真正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包身工历史背景背景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黑洞背景知识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自由与权利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