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对基础教育公平的影响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劣势公平子女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问题提出

文化资本对人的影响不仅容易为人们所忽略,而且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不同人群所拥有文化资本的分析,进而探讨该文化资本对于基础教育公平的影响。

二、对于文化资本的分析

1.文化资本

(1)文化资本的具体形态

具体形态体现为个体语言风格、行为习惯、人格类型、文化风尚。优势人群家庭的孩子其父母往往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优越,因此其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规律的作息、高度的自律精神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使孩子在无形中受到了来自家庭的良好影响。而劣势人群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或不知如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2)文化资本的客观形态

客观形态体现为艺术品、历史文物、书籍等。优势家庭往往经济条件优越,社会交往广泛,更能意识到实践对孩子的作用,因此能够有意识也有能力的带孩子旅游学习。而劣势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文化活动对孩子的重要性,或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

(3)文化资本的体制形态

体制形态体现为学校教育。教育系统把不平等分布的文化资本预设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并凭借学校虚假中立的表面,把那些社会上层的少数人所享有的文化特权变成文化特长,把社会不平等很自然转化为教育及个人能力的不平等。这样就掩盖了权力关系,加深了社会区隔。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原来已具有的先赋文化资本的差异会披着合法的外衣进一步分化。

2.问题分析:文化资本对基础教育公平的影响

(1)教育起点不公平

文化资本对教育起点不公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入学前不同人群子女就读的学前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同。现阶段我国各个幼儿园教育质量千差万别。优势人群子女往往就读于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良好的幼儿园。而劣势人群子女往往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幼儿园,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孩子的发展是一种束缚。而且文化的具体形态和客观形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环境和日常无意识的言行,优势人群将其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惯习传递给子女。通过日常的教育,优势人群的子女获得了超出同龄人知识储备和多元智能的发展,语言、逻辑、艺术、运动、数学等智能在入学前就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2)教育过程不公平

教育过程不公平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惯习,惯习的不同造成了各阶层的隔膜,劣势人群要要融入优势人群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改变原有惯习适应新的惯习。而学校这个场域则是适应优势阶层的惯习,劣势人群的子女即使和优势人群的子女处于同一所学校,也很可能由于难以适应优势人群的惯习而无法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我国关于教育的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优势人群子女在入学前的优势对于他们的学业有莫大的帮助,他们往往能够学起来更轻松、而且学业成绩更优秀。因此教师也往往更喜欢这类学生。

(3)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不同人群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或重点大学的入学率上。由于文化资本在基础教育起点和过程不公平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将延续到教育结果上。高等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社会流动的工具,但近年来农民子女高考弃考率逐年上升,工人子女也开始出现这种趋势。况且有研究发现,“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高校”农村子女比例逐年下降,优势人群子女占据重点高校录取名额的绝大多数。而且劣势人群子女往往选择师范类、理论类等学科,优势人群子女往往选择金融类、财会类等学科。

三、结论

每一代在实现正义制度和自由的公平价值所需的条件的过程中,都要付出自己公平的份额;但是不能要求超出这一点的更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否认优势人群为了获得他们现有资本所做的努力以及他们将这些资本传承给其子代的合理性与正义性。但是我们也要为劣势人群的子代提供发展空间,不能让其因为父代的劣势而在最初就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正义,但至少可以在不损害优势人群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合乎劣势人群的最大利益。

猜你喜欢

劣势公平子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笨柴兄弟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