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与延伸课堂相得益彰
——浅谈高中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01-30符建玲
符建玲
语文教学,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似乎步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因为他们认为课本上学的内容与考试题目并无多大的联系;甚至有些老师也有这样的认识,觉得课本内容除了文言文、诗歌外,其他现代文并不重要。于是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做习题、讲解习题上。这种做法诚然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解题能力,但离开了课本内容的学习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教材,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宝藏,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对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又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延伸拓展。因此,将立足教材和延伸课堂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教材中选取的都是经典课文,值得讲的东西很多。教师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使学生分不清楚主次,知识构架零散混乱。因此,教师与其对课文作全面开花的讲解,不如抓住重点深入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扎实的掌握。针对小说的阅读,重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譬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最突出的是环境描写。让学生找出描写风雪的句子,大家一起探讨分析描写风雪的作用。让学生领悟到小说里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以及表现主题等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阅读中有关环境描写作用的答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答案构建思维的能力,并摸索这一类题型的答题规律。再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抓住“人物”这一要素,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人物的出场安排如何独具匠心,如何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以王熙凤为例,重点请学生感受其出场之妙,分析概括王熙凤的形象特点。从而掌握小说“人物”的相关问题思维方式。借助教材、立足课本,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教材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中散文一向是被学生认为最难、最摸不着头脑、答题最没有方向的文体。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我觉得将高中语文课本中经典的课文透彻的分析是可以让学生攻克散文难关的。如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首先让学生明确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让学生首先抓住散文的核心“神”才是读懂散文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神”——“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围绕“神”作者选择了哪些“形”来表现?明确“形”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联想到《采莲赋》《西洲曲》等。从而让学生真正懂得究竟什么是散文的“神”,什么是散文的“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形”对表现“神”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探讨作者写六朝采莲盛况,引用《采莲赋》《西洲曲》对表现散文的“神”有何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内容、结构、主旨、艺术效果等角度全面透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散文高屋建瓴式的驾驭能力。
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展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教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源头和根本。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学习,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陶冶情操、开拓视野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跳出课堂,延伸课堂教学。
首先,延伸课堂要采用多种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向生活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好的拓展延伸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个触发点。因此教师善于创造多种多样的课堂延伸形式就十分重要。提供好的阅读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内容的电视剧、电影。我在上《边城》时,将电影放给学生观看。并组织学生对观看时印象最深刻的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如就湘西的风土人情来探讨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去鉴赏小说体现的人情美、人性美。在上《琵琶行》时,让学生欣赏名曲《黄河大合唱》,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领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也用多种手法去描摹音乐,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有些课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甚至公开演出。学生学习《鸿门宴》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项羽、刘邦的人物性格感触颇大,于是就鼓动学生敢于尝试用自己的表演将人物展现出来。以多种多样形式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延伸到课外,有利于陶冶情操、开拓思维。
其次,延伸课堂不能流于形式。
延伸课堂要与课本相结合,真正有的放矢,环节的设置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堂延伸时不能让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就是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由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但是我们在运用中,要注意根植于于文本,不能流于形式。我在第一次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时,让学生回去搜集大量的有关二战时期法西斯滔天罪行的资料。上课的时候,大家都踊跃展示自己的成果。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是这一节课上完之后,我做了反思。我发现这节课主要内容变成了同学们展示和批判法西斯罪恶。而本课作为新闻这种文体的一个特例却被忽略了。它的特殊在于突破新闻的零度写作,这一点却没有让学生去很好的探讨、理解。这个延伸环节的设置没能够很好的立足文本与文本相结合,学生的能力目标设置不明确。从而导致了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因此,恰当的课堂延伸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立足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又能突破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是非常必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