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情感教学法
2019-01-30丁铃
丁 铃
[作者通联:武汉市第七中学]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我国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面临一个现实的困境——教师讲授困难,学生学习困难。教学处于“教”与“考”脱节、“文”与“言”割裂的尴尬境地。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成效低下。所谓“教”与“考”脱节,是指现有高考语文试卷(尤其是全国卷模式)中的文言文试题所覆盖的考点,仅涉及断句、文化常识识记、文意理解、翻译等有限的内容,根本不能与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实为古代散文)阅读教学所包括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对应。在部分一线教师信奉的“所考即所教”的极端狭隘的应试教学观的制约下,文言文教学的内容大大缩水,文言文的教学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严重脱节。
同时,很多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知识目标领域上,文言文的教学会显得比较枯燥,缺乏生动性。文言文的体裁丰富,同时蕴含丰富的感情色彩,但是因为其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脱节,在日常生活中文言文已经不再是人们的主要交际工具,它的语言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晦涩且隔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收和理解上困难相较于白话文要大得多,所以很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会产生明显的畏难情绪,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一、情感教学法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和意义
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一向非常重视情感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学习学生必须亲力亲为。情感体验与语文学习过程如影相随。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悲欢、产生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
情感教学法是一种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在学生对文言文有简单的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情感共鸣,是教师将文言文的教学和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有机结合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标中,关于文言文学习目标的要求中有“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里明确提出了学习文言文,不是简单的掌握字词,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译,而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有情感的共鸣和呼应。
所以,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调动情绪,和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有机融合,是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情感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如果教师能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合理设置情感教学目标,寻找到恰当的文言文和学生情感呼应的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激发和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到文言文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结合性,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乃至于主动深入学习的意愿,这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增强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二、情感教学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施策略
文言文的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熟悉事件去引发情感,将学生的情感调动之后再引入到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中。比如在对《过秦论》的讲解中,首先用学生们所熟悉的和秦国有关的事件,调动学生的记忆,然后慢慢引导学生去对历史上的秦国、秦王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这里还需要注意,情绪的引发最好能借助当下学生们熟悉的一些内容,包括游戏、影视剧、书籍等等。关于秦始皇和秦国的,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除了有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之外,还可以用电视剧《芈月传》、时下最流行手机游戏《王者荣耀》中的人物嬴政(秦始皇)来唤起学生对于秦始皇和秦国的情感共鸣。由于影视剧和游戏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娱乐手段,同时学生们在这些娱乐方式中都会倾注大量的情感,这些元素可以让学生迅速和历史人物拉近距离,将课文的的历史隔膜感减弱。
在唤起学生情感上对课文的情感记忆之后,可以设置在前期的字词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开展一定的互动情感体验。比如,让学生去扮演秦始皇和贾谊,两个人可以展开辩论,贾谊一一数落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为自己积极开展辩护等。模拟还原文言文的场景、以文中的人物出现,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将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引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沉浸到文章的历史氛围中去,学生作为主体去感受文言文的情感,并且在感受他人的情感的同时调动自己的情感去呼应和体验,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就能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所以,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课堂知识教学之外,情感目标的设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运用恰当,可以对于知识目标形成良好的呼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情感教学法在文言文的教学实践步骤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步来实施:
1.在实现知识目标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寻找触发情感的联系点,这种触发点最好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2.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通过情感激发过程,让学生能对文言文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比如在《过秦论》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实践步骤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进行:
1.首先是课前预习阶段,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寻找和秦始皇有关的现代元素,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上课之前花十分钟左右和学生一起讨论现代社会影视剧或者手游中的秦始皇的形象,了解学生对于秦始皇的熟悉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于人物的兴趣。
2.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回顾前面所有和秦始皇相关的、学习过的文言文,并借助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秦始皇以及秦国建立的历史背景的熟悉程度,并通过学生的反映来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3.正式讲解课文的时候设置一定的互动环节,比如请同学扮演秦始皇,让他来对贾谊的观点进行一一回应。还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观看视频《国家宝藏》中“商鞅方升”的情节,客观公正去评析秦国的功过、秦始皇本人的功过。
情感教学法的终极目标是将离学生比较遥远的文言文和学生的当下生活中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东西结合起来,采取“移情”的方式将学生的情感转移或者过渡到文言文上,从而唤起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情感共鸣。
情感教学法在文言文的中合理运用,不但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少文言文的枯燥和无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融合进文言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对文言文的创作背景、思想意义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这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