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行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30邹蕴宛红娥徐丽雷孟德杨文新叶华

智慧健康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切除率消化内镜

邹蕴,宛红娥,徐丽,雷孟德,杨文新,叶华⋆

(1.新疆军区总医院 放疗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军区总医院 医学影像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临床部 超声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早期胃癌在临床上主要指患者的癌细胞组织只存在于患者胃部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通常不论其范围大小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情况,均认为归属于早期胃癌范畴[1]。患者患有早期胃癌后,通常无症状,较少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不振等[2]。酗酒、暴饮暴食、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均可能导致人体患有早期胃癌[3]。确诊后,临床治疗早期胃癌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与内镜下治疗两类,通常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而内镜下治疗则具有操作较为简便、整块切除范围广的特点,但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本次研究则主要分析探究消化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行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48 例,其中男24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为(44.36±4.21)岁。纳入标准为:(1)确诊为早期胃癌;(2)同意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无法进行确诊;(2)不愿配合进行手术治疗;(3)不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已批准开展。

1.2 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控制患者病情,维持水电平衡,并准备好所有手术器械。选用奥林巴斯电子胃镜(CF-Q240I)、止血钳、针状刀、Hook 刀、IT 刀等手术必要用具。

待患者身体情况已适合手术,并已同意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后,为患者行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病灶检查,通过CT 确定患者淋巴结是否有发生转移,并且使用针状刀于患者肿瘤边界约0.5 cm 处每隔0.15 cm 进行标记点标记。标记完成后,对患者黏膜下进行生理盐水、靛胭脂、肾上腺素的注射,使患者黏膜充分抬举。待抬举完毕后,使用IT 刀为患者进行肿瘤切割,沿做好的标记点将患者的黏膜进行剥离切割,直至完全剥离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在切割过程中,根据情况为患者进行生理盐水、靛胭脂以及肾上腺素注射,保持黏膜的充分抬举。待切割完毕后,对患者的切面使用止血钳止血,并使用止血夹将较大的血管进行夹闭,其后使用硫糖铝混悬液进行创面喷洒,确认止血情况。

手术完成后,将剥离出的病变组织使用大头针进行固定,并测量其大小后送检。术后患者1 d 内不可饮食,可通过输液方式为患者补充水分、电解质等。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压、心率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在术后第2 天给予适量的流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的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完整切除率、可能治愈切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要观察记录患者发生腹痛、出血、穿孔的情况。其中病灶完整切除率为将患者病变组织切除后,切面以及边缘无癌细胞,而若切面或边缘可能存在癌细胞,则视为可能治愈切除。

2 结果

所有48 例早期胃癌患者中,病灶总数50 个。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7.24±10.09)min,病灶完整切除48 个,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6.0 %,可能治愈切除49 个,可能治愈切除率为98.0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腹痛10 例、出血0 例、穿孔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 %,经对症治疗后,均已痊愈。未进行完整切除的2 例患者通过开腹手术治疗,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存活,无死亡患者出现。

3 结论

目前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亦在提升,但由于工作需要、个人爱好、饮食习惯等原因,长期的暴饮暴食、不良饮食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了胃癌发病的不断提升,目前已属于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早期胃癌即是在患者患有胃癌后,其癌组织尚未扩张至整个胃部,而仅存在于其胃黏膜层以及黏膜下层,临床将不论患者的癌组织范围大小以及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均归属于早期癌症[4]。若能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对早期癌症进行确诊并加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后恢复通常较好[5]。

患者在患有早期胃癌后,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表现[6]。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一定的症状,即是上腹部隐痛、腹胀、食欲下降等[7]。因此,较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而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则有可能由于癌细胞的不断扩散或繁殖,导致患者出现体重减轻、疼痛加剧的直接表现,即为上腹部疼痛加重、食欲严重下降、全身乏力,并根据患者的病灶位置不同,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可发展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8-9]。

通过对患者进行钡餐造影检查、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分析,可帮助医师进行早期胃癌疾病的诊断。在确诊后,一般需要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尽快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减少恶性肿瘤细胞对于周边健康器官或组织的浸润,防止病情逐渐复杂化[10-11]。

临床一度将胃癌的外科根治性手术以及淋巴结清扫术认为是治疗早期胃癌的首要选择[12-13]。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探索,使得消化内镜的运用逐渐增多,通过消化内镜的指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在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损害同时,提升手术治疗的精准性与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4-15]。

运用消化内镜进行治疗的早期癌症治疗方法可分为两类。分别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16]。前者可通过双管道内镜法、透明帽法等方法对患者的黏膜进行切除,以此达到切除恶性肿瘤细胞的效果,并且通常应用于分化程度相对较高,或已处于高分化程度的黏膜内腺癌患者[17]。而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其特点主要在于可实现患者病变组织的完整切除,并且有助于手术后的病理评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内镜刀,将患者的病变周围黏膜进行标记后,连同部分健康组织,沿黏膜下层进行剥离的一种切除方法[18]。其适应范围相对较广,可适用于患者胃任何部位的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变组织,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切除范围广等特点。

并且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针对患者自身病灶具体大小、具体位置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对个性方案的制定,可更为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最大化保留周围正常组织以及功能的情况下,确保病变组织的完整切除,达到根治的目的。而此方法仍然具有各类内镜手术的特点,即是对患者的创伤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创口感染的几率[19]。

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病灶完整切除率及可能治愈切除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并且通过对症治疗可有效治愈,并无死亡患者出现。由此证明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病灶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整体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使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病灶完整切除率、可能治愈切除率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均较好,整体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切除率消化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的腔内突出型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结局分析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